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弋說歷史吧 發佈 2020-06-09T09:41:27+00:00

《三國演義》中有載:「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

《三國演義》中有載:「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

三國之中,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名將眾多,為逐鹿天下,戰爭頻發。而戰爭避無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犧牲,經歷過太多的戰爭和死亡,即便是面對將才的隕落,也就不那麼悲痛了。

但在三國之中,卻有一人,格外重視這一點,此人便是極其愛惜將才的諸葛亮。在趙雲這樣的大將犧牲時,諸葛亮可謂是聲淚俱下,也僅僅是如此,但有一人的死亡,卻讓他猛吐鮮血,當場暈倒。

此人便是張苞,那麼諸葛亮為何會如此重視此人呢?竟到這般悲痛的地步?

一、實力強悍,二代蜀將的佼佼者

張苞,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張飛的長子。他自幼在父親的教導下長大,繼承了父親張飛的勇猛,且他性情溫和,待人接物比之張飛,更為寬容溫和。

張苞在二代蜀將中的崛起,說簡單也簡單,畢竟有父在前,他便更為容易被賞識。於公元221年,在劉備率大軍攻打吳國時,昔日能征善戰的五虎上將已先逝兩位,剩下的也老去,戰力不如當年。也正是此時,張苞出現在了劉備眼前。

行軍打戰,便有先鋒一說,在任命先鋒官的時候,劉備終是想不到滿意的人選,畢竟先鋒對戰局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斷不能隨意選擇。而爭奪這個位置的最有力人選之一便是張苞,另一個則是關羽之子。

作為關羽和張飛的後代,二人的地位可謂相當。最終劉備還是任命了張苞為先鋒,比起關興,張苞更為適合衝鋒陷陣。

事實證明,劉備選擇張苞是正確的。在張苞出征後,他便一直帶領自己的部將一往無前。在劉備因蜀漢大軍被東吳的營寨迫使退軍而鬱悶不下之際,張苞去突然帶來了一夜之間連下十三座營寨,並且占領吳地200里的大捷。

劉備一時間可謂是喜出望外,張苞此次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如此功勞已然足以展現出張苞在蜀漢新一代武將中的實力和將來的地位。

正是因為張苞如此的戰功,劉備和諸葛亮都對其寄予厚望,但希望寄予越大,也就意味著一旦落空,將會是巨大的失望。

二、蜀國新一代領軍人物的覆滅

三國鼎立之初,各國皆有自己的優勢,戰將亦是相互掣肘。然而隨著公元220年關羽的逝世,這一局面便開始有了轉折。孫吳集團和蜀漢集團的聯盟破裂,且兩相反目,相較之下,曹魏便有了很大的優勢。劉備為報仇,決意伐吳,最終兵敗而命喪白帝城。

此時的蜀漢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又失去了關羽這樣勇猛的戰將,甚至還沒了主公的領導,只留不懂政事的小主公。一時間,蜀漢的處境岌岌可危。

再來看一看此時三國各戰將陣營的情況,曹魏有司馬家族的存在,還有郭淮、王雙等名將的崛起;至於東吳集團,開始嶄露頭角,東吳就更不必說了,不僅有江東各路人才,更有勢力根深蒂固的陸遜家族。

而觀蜀漢,卻呈現「老弱病殘」的局面斷層,蜀漢的開國戰將或戰死或老死,還活著的也不再像當年般英勇善戰。而新一代的戰將,卻寥寥無幾。一時間,蜀國在國力、兵力和人才的儲備上,都被東吳和曹魏遠遠甩在了後面。

諸葛亮呈出師表,誓師北伐便是為了挽回蜀國在三國之中的弱勢局面,但北伐所需的人才問題同樣是迫在眉睫的。在新代的戰將中,諸葛亮唯一看重的便是張苞、關興、姜維等人,在諸葛亮的心中,此三人便是蜀國未來的支柱。而在三者之中,諸葛亮更為看好張苞,原因有三。

其一,張苞是五虎上將之一張飛的長子,子承父業,名正言順;其二,張家與劉家還有姻親關係存在,張飛的女兒嫁給了劉備的兒子,也就是說張苞的姐妹是劉禪的皇后,可謂是皇親國戚,自然會對劉家的江山更加上心;其三,張苞與其父一般勇武無畏,這一點從他一夜奪十三座營寨便可見一二。

因此,在人才凋零的蜀國後期,諸葛亮可以說是十分看重張苞的。無人可用,何嘗不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悲哀呢?對於諸葛亮來說,張苞一死,便意味著蜀國無大將可用,他如何能不傷心呢?

而在諸葛亮嘆息無大將可用的背後,實則是對興復大業無望的心酸悲痛,對自己無力再保住主公所留大業的無奈。

三、病疾纏身,眼看國家衰落

眾所周知,劉備病逝伐吳途中,於白帝城託孤諸葛亮,諸葛亮面對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公,自然是萬分感動加滿滿的責任感。故而諸葛亮在晚年時堅持北伐大業,六出祁山,便是為了兌現自己對於劉備的承諾。

事實上,諸葛亮數次北伐的時機都不是最佳的,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時機。他沒有考慮士兵的戰鬥力和儲備能力,過於急於求成。那麼諸葛亮是真的急功急利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對於此時的諸葛亮來說,他無法考慮太多了,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是每況愈下,積怨成疾甚久了。若是再不進行北伐,他必然會抱憾離世,無緣見劉備。

可以說,在北伐中後期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是心不從心了,苦苦撐著罷了。就在這時,張苞的死訊傳來,這對於日暮西山的諸葛亮來說,如何不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呢?此時的諸葛亮就猶如沙漠中行走過久,搖搖欲墜的駱駝,而張苞的死訊就仿佛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若是換做以往,蜀國實力強大,人才累累,諸葛亮又何嘗會將張苞看得如此重,如何為其口吐鮮血呢?彼時的諸葛亮在聽到這個消息後不僅放聲大哭,接著更是口吐鮮血而昏倒在地。最終因染病久臥不起,於5年後病逝五丈原。

諸葛亮悲痛吐血與其說是為了張苞的死,更不如是為自己命運不濟,成功無望的悲傷。曹魏有司馬懿、王雙等名將,而東吳則有陸遜家族,可蜀漢有什麼呢?本就只是靠諸葛亮和剩下的戰將們支撐,可如今,虎將盡失,諸葛亮的北伐也接連失利,就連最寄予厚望的張苞為莫名其妙地死了。

彼時的諸葛亮想的是自己對先主劉備的承諾,是對匡扶漢室江山的責任,可他卻已經無能為力了,無人可用,無人可托,何嘗不是諸葛亮最大的無奈和悲痛。對於諸葛亮來說,張苞的隕落是他看到了蜀漢命運的隕落,他實實在在是為了蜀漢悲切,為了自己悲切。

小結

儘管趙雲和張苞比起來和諸葛亮的感情更深,但趙雲過世時候已是60餘歲,在戰爭年代,能有如此壽命已然是不易了。相較之下,張苞還正值壯年,又是蜀將中的佼佼者,可謂是前程似錦。諸葛亮一直將其視為興復蜀漢大業的重要人選,如此隕落,自然令人悲痛至極了。

縱觀張苞短暫的一生,武力過人,確實是蜀漢新一代將才中數一數二的大將了,能夠與東吳、曹魏抗衡的領袖人物。能夠立下一夜拿下十三城、進軍兩百里的戰績,即使是在昔日的五虎上將中,也是不可小看的。若非早逝,諸葛亮一生的北伐大業或不止於此。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