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捨得顏料:孫宏波油畫作品選

西江書畫藝術 發佈 2020-06-09T04:54:38+00:00

《NO.1》60 ×80cm 布面油畫 2012年。《抱著荷塘的男人》30×30cm 布面油畫 2017年。《在21樓的屋子裡看煙花》20×60cm 布面油畫 2015。

孫宏波,1988年11月生於陝西商洛,2012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現居西安。

「失控」、「動手」系列作品欣賞:

失控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這是東方的哲學智慧,也為東方藝術開創了「物化」的創作境界。

面對孫宏波作品在失控中呈現:激動、遲滯、木訥、歡愉......等氣息時,「失控」的畫面使作品有了意外的視覺體驗。「失控」也促成了藝術家精神張力延伸的可能性,也使其具實驗性的藝術自覺。同時還引出了作品面貌中「控制」與「失控」的「物化」恍惚境界。

他所使用的油畫表達方式,這種技法在15世紀由尼德蘭凡·愛克發明以來的幾百年間創造出了紛繁複雜的「技術體系」,進而演義成為油畫家口中:「講究的油畫」。但對於藝術作品的欣賞僅僅只關注作品的技法層面,這對於人的藝術表達初衷顯然無法容忍。過於細膩、複雜、理智的技術應用,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藝術的自由伸展。

無疑,本能使孫宏波回到藝術生髮的「原點」,守望在這原點上,進而使其作品彰顯出更強烈的「物性」,隱含具有個人時代遭遇所映射出精神呼喊的「人性」世界。

《NO.1》60 ×80cm 布面油畫 2012年

《抱著荷塘的男人》30×3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悲情城市》30×4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奔走的超人》30×3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沖涼圖》40×4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窗里窗外》60×9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春遊圖》30×3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打盹的放牛娃》30×40cm 布面油畫 2015


動手

在孫宏波的作品中「動手」的直接性,使其呈現了生、真、力、野的藝術品質,指向其表達的「原粗」現實性。

「指畫」對於畫面的觸摸性對於當代藝術形態的發展提供了一次逆向探索。指畫在原始藝術,特別是清以來國畫大家高其佩、潘天壽的藝術創作中成為符號化的藝術語言,其蒼澀、凝重且富於偶然性的墨跡讓藝術家驚嘆不已。法國觀念藝術家伊夫·克萊因在音樂伴奏中將人體對印於畫面,讓情緒與人體印痕產生內在關聯。照相寫實主義畫家查里·克洛斯的大尺幅指印肖像作品完全運用創作者的個人身份特徵進行創作。畢卡索在創作銅版畫《羊》時將自己的拇指紋當作變化豐富的羊毛來進行運用,等等這些,無不是當代藝術思潮高歌猛進中對「人」的回望。

孫宏波自覺的個人藝術探索,將他引向了「動手」,「手」在他藝術作品中的表達成為其風格面貌的內在支撐,不同於以往畫家「指畫」中對於痕跡的運用,孫宏波進入了情緒表達中狂狷肆意之境,這時的動手將藝術家本身所具有的複雜且私密的特質通過軟硬、輕重、冷熱、快慢......等等,轉化為顯現精神的支點,這樣的過程,立體的呈現著一個有自然生命精神體徵的「個人」在現實中正在進行的「返祖化」藝術實踐,似在這樣的過程中,他才能觸摸著自己的「浪子心靈」。

《放風箏的男孩》40×6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黃土地上的放羊娃》40×60cm 布面油畫 2012年

《呂錫良燒的瓷》30×4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取暖圖》80×12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特種設備檢驗師》40×7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我和我的城二》80×12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夜色下的張家堡廣場》40×70cm 布面丙烯 2017年

《搖搖晃晃的小船》20×3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雄雞》20×3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小夥伴》40×6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夏天》40×40cm 布面油畫 2016年

《無憂無慮》30×4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依依東望》30.4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在21樓的屋子裡看煙花》20×60cm 布面油畫 2015

《站在馬桶上的室友》20×20cm 布面油畫 2014年

《侄兒》30×40cm 布面油畫 2015

來源:評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