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南一座寺廟寂寂無聞,進去後發現,寺內建築竟已有700多年

大河鄉土 發佈 2020-06-10T13:38:01+00:00

芮城清涼寺位於山西運城市芮城縣東北25公里西陌鎮坡頭村西的溝壑間,建於元大德七年(1303),明清兩代都有修葺。寺內大部分建築都毀於抗戰期間,目前僅存一座雄偉的大雄寶殿,為元代遺構。歷朝歷代,清涼寺的都是僧侶修行的聖地和當地百姓祭拜的最佳去處,如今的每年七月十五,這裡還會舉行廟會,十里八鄉的人們擠在廟前的戲台下和小吃攤旁,孩子們則嬉笑玩鬧其中,熱鬧非凡。圖為清涼寺後來重新修築的大門。

據廟裡的石碑記載,早年的清涼寺規模宏大、建築獨特,名下廣有田產,實力不可小覷,在當時有著很大的宗教影響力。僅存的大雄寶殿位於寺院正北方,建築面積527平方米,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前月台寬敞,殿頂筒板瓦覆蓋,氣度非凡。現在的清涼寺如隱士一般,帶著元代建築的特色,不聲不響地融入於現代的洪流之中。圖為清涼寺大殿前的走廊。

大雄寶殿的建築形式是元代建築史上的重大創舉,工匠們當年為了擴大殿內面積,增加祭拜空間,採用了減柱造手法。減柱造顧名思義就是減少大殿內部分支撐柱子的使用。同時工匠們在殿內設有一圈內柱,後部設有「扇面牆」,這些做法使得大殿內面積空曠寬裕。圖為大殿內的建築構造。

工匠們在建築設計中減少了內柱的使用,但是為了結構安全,對於不能減少的內柱,則使用了極為粗大的木料,這樣就為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和更高的成本。據資料顯示,大殿在明清時期都有過不同程度的修葺,但均無法恢復其原貌,原因在於梁架上的關鍵構件無法替代。圖為大殿內的柱子,需兩個成年人才得以環抱。

大殿內現供奉著橫三世佛,分別是掌管人世間的釋迦牟尼佛、掌管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和祛除人間疾苦的藥師佛。人們總是希望此生少受苦少患疾,死後可以去往西天極樂世界。圖中大殿內景,其中豎立的粗柱為建築原有,細柱為後加。

清涼寺最有名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元代石碑7通、明代4通、清代2通。碑文記載中,有創建清涼寺的僧人了悟的事跡經歷,有寺廟中弟子們的排行,類似族譜,還記錄了清涼寺為當地百姓做出的貢獻,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的蒙古白話碑,是蒙元太子親王頒發的旨意,和聖旨碑一樣有著很大的效力。圖為大殿外牆上鑲嵌的一塊記事碑。

了悟和尚的事跡在碑文中不斷地被提及,可見崇尚之極,其中記載了一段了悟狀告本地軍馬使及往來客人強行爭占田土、奪要物資索取飲食、騷擾不安的事件。碑文中皇帝旨意:通告官員及其他宗教教派不得侵占清涼寺產業。看來,在元代,這一方凈土也不得安寧,有被侵占產業之擾,所以僧人們才去尋得皇家庇佑。

民國後期,清涼寺日漸破敗,香客稀少,再一起被人們所熟知,是2004年在寺東北方發現了總面積近五千平方米的著名「清涼寺墓地」,該發現曾入選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據了解,墓地最初發現於195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於2004年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共清理墓葬二百多座,出土玉璧、玉琮等玉石器二百餘件。圖為清涼寺大殿外斗拱屋檐被絲網籠罩,防止鳥雀棲息。

清涼寺墓地中玉器的發現,驚動了世界。經考證,墓地屬於新時期時代墓葬群,而隨葬物品中的玉器,除了用於裝飾,還是特殊地位和權力、財富的象徵。大家知道,在新時期時代,雕琢玉器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玉料結構緊密細緻,加工困難,而清涼寺墓地玉器的出土,則證明了當時該地的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階級分化。圖為大雄寶殿的外牆。

從新石器時期到元代再到明清,這一片土地在歷史上不容小覷。清涼寺大雄寶殿為研究元代建築的形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而新石器時代墓葬的發現,則對研究華夏文明的起源問題有著深遠意義。2001年,清涼寺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圖為清涼寺的山門。(撰文:孫普峰/大河鄉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