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遊手好閒,一輩子沒怎麼工作,那遊山玩水的路費從哪裡來

一更歷史 發佈 2020-08-15T02:44:40+00:00

提到李白,想必大家會想起他的狂放不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作為後世的我們,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提到李白,想必大家會想起他的狂放不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也會想起他的天真爛漫:「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李白的一生既瀟洒又自由,多少人曾羨慕他那將走將至的放縱與自由。從二十五歲左右開始到處遊歷,斷斷續續至四十一歲時,他被唐玄宗召至長安供奉翰林。

後來又在官場的爾虞我詐之中李白感到失望,又感到孤獨。他的狂妄,惹惱了眾多達官貴人,終於李白離開了皇宮。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還是那麼的自信,似乎沒有什麼波折能夠將他打倒。

李白這跌宕起伏的一生,頗讓人感嘆,他的大半生都在浪跡天涯,四處遊歷。也許有人會好奇,李白這一生幾乎沒有工作過,那麼他的遊歷出行必然會花費許多錢財,李白哪裡來的錢呢?

作為後世的我們,其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首先第一個猜測與李白的身世有關。根據新唐書的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的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也就是說,李白的祖上是皇室,那麼他的家族可以說得上是極其富庶。

李白在5歲的時候便能夠背誦群書,10歲讀遍百家,15歲便能賦詩。在唐玄宗時期,一本書的價值相當昂貴,而李白在他的童年與少年時期,幾乎都與書為伴。

我們不得不承認,李白的確出生於富貴之家,家庭環境為他24歲之後遠遊的衣食住行,打下了經濟基礎。

李白遠遊之時,他曾廣交好友,甚至豪擲千金。

這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曾有所記載:「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李白大方闊綽,看重情義,僅僅只過了一年時間,李白所帶的30萬餘散金,都用來接濟落魄之人,樂善好施。從這個三十餘萬也可看出,李白還是很有錢的。

歲月蹉跎而去,天寶元年,在玉真公主的推薦下,李白步入長安,被唐玄宗讚嘆為嫡仙,從此名滿天下。

李白或許本以為會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實際上他在唐玄宗身邊擔任的是翰林供奉,並不是朝堂上面的正經職位,這一職位只是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簡單來說並不屬於正式的官府官職。

因此,李白時常感到懷才不遇,他愈發的狂傲不羈。儘管身處深宮,但他絲毫不在意,仍然藐視權貴,頹廢落寞著。又過了三年,或許唐玄宗也明白了,李白並不適合待在皇宮,於是將他賜金放還。

因此,李白後來到處遊歷所需的路費,基本很大部分都來自於唐玄宗所賞賜的金銀。並且唐玄宗還給了李白一塊牌子,在唐朝境界內,李白路過任何一家客棧,都可以免費飲酒,所需的費用,一切都由政府支出。

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李白並不缺錢,在皇宮時期的李白,早已經名滿天下。民間百姓得知他被賜金放還之後,更是有許多的人專門來請他吃酒。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李白這一生廣交的豪傑名士,他曾經救人於危難之中,與人交好,即便是在李白落魄之際,仍有好友相助。

我們舉一個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汪倫,或許你以為汪倫只是一個普通人,其實不是。

在當時社會上,汪倫可以稱之為一個富豪。汪倫曾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在離別之際,曾經送給李白八匹名馬,各式珍貴的絲綢,並且花費重金為李白設宴餞行。

正因為李白平時的重視情誼和行事作風,才會讓他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出遊遠行之時,四處都有朋友接納,他並不擔心自己沒有錢花。

放在現代,李白妥妥的是一個萬人迷,他的名聲在外,受人尊敬,並且由於李白廣結好友,即便在他落魄之際也會得人相助。

家底豐厚、皇帝賜金歸還、眾多富豪朋友,李白即使不用工作,他也不會缺錢花。

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李白究竟快樂嗎?他的一生的確放蕩不羈,但這究竟是不是一場夢呢?

他曾經遊歷四海,企圖能在長安成就一番事業,但到了晚年時期,仍舊碌碌無為,只能借酒消愁。

《將進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體現了李白的桀驁不馴,又突出了他借酒消愁,蔑視權貴的憤慨之情。

多麼讓人感嘆,究竟要喝多少酒,才能解開這憂愁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