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傳統樂器製作口述:做「手藝人」,更要做「守藝人」

書房記 發佈 2020-08-14T06:01:18+00:00

樂器,泛指可以用各種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精神財產,通過演奏樂器,藉以表達、交流思想感情,並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

樂器製作,借器表達、交流思想感情的技藝

作者:李貴龍(書房記專欄作家)

樂器,泛指可以用各種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也就是能夠發出樂音,並能進行音樂藝術再創造的器具。

樂器是人類很早就擁有的精神財產,通過演奏樂器,藉以表達、交流思想感情,並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豐富。從考古發掘和崖畫、畫像石、壁畫中,可以看到狩獵圍捕、信號傳遞、祭祀天地、戰爭助威或慶典舞蹈等都與樂器相連。

陝北漢畫像石中就有許多樂器演奏的圖像,有簫、笛、琴、箏、鼓、磬、琵琶等。可見,地處邊塞,荒涼貧窮的陝北,在飢餓和戰爭夾縫中艱難生存的人們,照樣吹簫撫琴、撞鐘擊磬、擊鼓彈箏,在樂器的演奏中或祭祀天地或歌舞娛樂,或慶祝豐收或歡度佳節,在娛神娛人中進行思想感情的表達和交流。

為了適應樂器的需求,隨之,產生了許多樂器製作工匠,代代相傳,樂器製作手藝傳承至今。

在古老的陝北黃土地上,民間樂器製作手藝人,主要製作二胡、板胡、三弦、四音和鼓、鑼、鑔、嗩吶等樂器。

隨著工廠化生產的樂器普及,在其明顯的質量、音色優勢衝擊下,民間樂器製作手藝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能夠堅守者寥若星辰。

綏德縣中角鎮義尚坪村的孫有才,可能是最後一位樂器製作守藝人。

孫有才口述

樂器製作是難以割捨的愛好

咱陝北人是樂天派,性格豪爽,積極向上,愛紅火熱鬧,無論有多大的艱難困苦也會樂觀地面對。有首秧歌是這麼唱的:「一年一個正月正,秧歌就是開門紅。老祖宗留下個老傳統,光緒三年也沒停。」光緒三年是個大年饉,整個陝北赤地一片,饑民呼號,餓殍遍野。面對如此兇險的災難,秧歌照樣扭,人們用歌舞娛神娛人,滋潤苦難的農家日月。

確實,歌舞娛樂成為咱陝北人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咱這塊土地上廟宇特別多,小村子裡一兩座,大村子三五座不等。廟多廟會也多,大廟會唱大戲,小廟會唱小戲,從春唱到冬一年四季唱個不停。無論大小戲班子都有樂隊,有樂隊就要用到樂器。加之,扭秧歌是過年的主要娛樂活動,大部分村子會組織秧歌隊鬧紅火,唱道情、演節目,樂隊伴奏必不可少。故此,樂器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自然,樂器製作手藝的生存空間很是廣闊。

我是木匠,又愛好音樂,有製作樂器的優越條件,加之愛學習、愛鑽研,年輕時就成了製作樂器的好手。幾十年走鄉串村做木活兒,遇到要製作樂器的,我就認真、細緻地給人家做。我做的二胡、三弦、板胡、四音工藝精緻,音色諧美,受到眾人的好評。

近些年,隨著工廠化生產的樂器普及,在其明顯的質量、音色優勢衝擊下,民間樂器製作手藝人幾乎沒有了存在的空間。我之所以堅守,是因為難以割捨幾十年一貫的愛好。現已年過七旬,閒居小城,以木雕和樂器製作為樂趣。幫音樂愛好者修修舊樂器,或制把二胡、板胡,也僅僅收點材料費,不為掙錢,為的是老手藝存在的價值。

工具普通材料特殊

樂器製作的工具與木匠的工具基本相同,主要有:

鋸子,用於將原木解成板材。

平刨,刨平刨光板材。

圓刨,刨圓琴杆用。

鑽子,在琴筒和琴杆上打孔。

刻刀,有平刀、圓刀和線刀等,用於雕刻琴桿頭飾和音窗。

砂紙,打磨構件。

刷子,上色和塗刷清漆。

樂器製作對材料的要求比較高,因為,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樂器的音量和音質好壞。

製作二胡、三弦、板胡、四音等樂器,根據構件不同,其材料也不同。

琴筒是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杜梨木、棗木和紅木製作。板胡用椰子殼做琴筒。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後面鑲嵌一個雕花木音窗,既起裝飾作用,也對發音、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

琴皮有蟒皮和蛇皮兩種,蟒皮最佳。它是重要的發音體,質量的好壞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琴杆是支柱,亦是軀幹。製作琴杆的材料與琴筒相同。

琴軸,又名琴軫,起固定琴弦和調整音準的作用。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

弓子是二胡發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杆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從前用竹片和馬尾毛製作弓子。現在,弓杆是用細實的紫竹製成,弓毛用尼龍絲或馬尾毛,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

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舊時,用羊麻腸製成,當下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另一種是絲弦。

千斤,又稱千金,對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其製作材料有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

琴馬,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音有重要作用。它採用的材料有木、竹、金屬和紙等。

琴托是琴身的底托,起著裝飾、穩定琴身的作用。材料與琴筒相同。

另外,有膠水,用來粘琴箱琴皮;清漆和水色,為製成品上色塗漆進行裝飾美化。

一絲不苟的工藝

樂器要一絲不苟、精心製作,因為,不僅要求其音量高、音質好,且要求製作精緻,典雅養眼,有工藝品的美感。

首先,選材備料。製作樂器的材料必須嚴格挑選,不能有絲毫馬虎。樂器製作的行話,把樹木靠表皮的木質稱為一皮,一皮與芯木間的木質稱為二皮。製作樂器要用二皮,因其木質堅硬,紋理緊密,無疤節。取出二皮,分別解成製作琴筒與琴杆的板材,刨光備用。琴筒板材約2CM厚,琴杆板材約4CM厚。

下來製作琴筒。根據琴筒大小、造型要求,將板材解成相應大小的構件,用膠粘合成筒,砂紙打磨光潔,覆上琴皮,在相應的部位用鑽子鑽出安裝琴杆的孔。

製作琴杆。根據琴杆長短需求,將板材解成正方形的柱體,用圓刨刨成上粗下細的圓錐體,細心打磨至光潔,在相應的部位用鑽子鑽出安裝琴軸的孔。

用相應的板材製成琴軸和琴托。

取0.5CM左右的板材,透雕刻成有吉祥圖案的音窗。

還要雕刻或如意頭或龍頭或馬頭的琴桿頭,它是安在琴杆頂頭的一種裝飾物。

千斤、琴馬這些小構件,也要精心製作,不能因小而粗枝大葉。

所有構件製作完畢,要上色上漆,漆干後,即可進行組裝。

首先,將音窗安在琴筒上,接直將琴筒、琴杆組合在一起,琴軸裝在琴杆上,裝好琴托,最後,裝上琴弦、弓子,安好琴馬、千斤,一把嶄新的胡琴就製成了。

樂器製作,製作的不僅僅是樂器,同時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因此,要選材精良,做工精細,才能製作出音質好、造型美的樂器來。

李貴龍,陝西省綏德縣人。現系中國漢畫研究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榆林市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會員,榆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專家,綏徳縣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綏徳縣黃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文化綏徳》執行主編。先後撰著出版了《綏徳東漢畫像石》《綏德漢代畫像石》《綏德漢畫像石》《石頭上的歷史——陝北漢畫像石考察》等,其中《石頭上的歷史——陝北漢畫像石考察》作為大學生自選教材,被推薦登錄中國高校教材圖書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