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近距離親近秦陵兵馬俑

北京汪再興 發佈 2020-08-14T22:59:32+00:00

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公里處的兵馬俑坑內。

1974年3月11日,兵馬俑被發現。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秦陵兵馬俑已先後有200多位國家領導人參觀訪問,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

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

兵馬俑即用陶土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

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

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

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席,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

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

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兵馬俑從身份上區分,主要有士兵與軍吏兩大類,軍吏又有低級、中級、高級之別。

一般士兵不戴冠,而軍吏戴冠,普通軍吏的冠與將軍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鎧甲也有區別。

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騎兵、車兵三類。

根據實戰需要,不同兵種的武士裝備各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