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發現戰國墓地,出土隨葬品近千件,專家:將改寫整個東北歷史

李哥講史 發佈 2020-08-13T18:57:12+00:00

尤其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變化,導致厚葬之風興起,帝王、有地位的達官貴族,死後陪葬品都十分豐富。

眾所周知,古人「事死如事生」,認為人死後到另一個世界中,仍可以繼續生前的享受,因而十分重視自己的墓葬規格和陪葬品的檔次。尤其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社會變化,導致厚葬之風興起,帝王、有地位的達官貴族,死後陪葬品都十分豐富。也正是因為這樣,盜墓行業開始盛行,而據史書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等軍銜,專門盜墓取材。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因盜墓引出的一座大墓。


1999年8月,遼寧建昌縣西鹼廠鄉東大杖子村發生了一起盜墓事件,村民立即上報了當地公安,當地公安第一時間通知了當地文物部門。當地文物部門聞訊後,立即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經過初步勘探,確認這裡地下存在古墓群。為了保護古墓群不再被盜,在上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遼寧省、葫蘆島和建昌縣三級文物部門聯合進行了第一次考古發掘。經過前期勘探在墓區西北部的北山遺址內有窯址、灰坑、灰溝、灶址等遺蹟,而在墓區東部的杜梨樹遺址有戰國至西漢時期的窯場。


經過多次勘探發掘,共計清理出土墓葬43座,出土各類陪葬器物數千件,墓葬大多為東西走向,從規模上可分為大、中、小型三種。其中大型墓葬主要位於墓葬區的中南部,中、小型墓葬則分布在大墓周圍,且墓葬都是土壙豎穴木槨(棺)墓。出土最大的M40號墓葬呈「凸」字型,墓壁呈階梯狀,棺位於內槨中部,棺中屍骨保存較差,僅存朽腐的牙齒局部。墓中隨葬品大多位於內外槨中間,以青銅器為主,有鼎、豆、壺、盤等數十件,另外在外槨底板發現了精美的滑石鏤空飾件和陶串珠等。棺內隨葬品有銅帶鉤、環首刀、瑪瑙環、綠松石珠等。


後來,公安部門追回了在這裡被盜的文物,而考古專家表示追回的兩件青銅壺屬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兩件青銅壺學名叫青銅蟠螭紋蓋壺,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在國內十分罕見,可以稱得上是國寶。專家表示這是春秋戰國的青銅器在山海關外首次被發現,專家推斷這兩件文物可能與燕國太子丹有關,因為春秋戰國時期,建昌屬於燕國管轄範圍,而且也只有當時地位相當高且掌握軍權的人才能使用此類國寶,後來可能因戰亂或者是其他原因流落民間。


專家認為,從出土的青銅器組合、器物形態及墓道、棺槨做法等分析,此次發掘的大型墓葬應屬戰國時的墓葬,體現了戰國時期的等級規制。墓地延續的時間與史料記載秦開卻胡、燕設五郡時期大致相當,但因相關記載和考古發現不多,其郡治所在尚屬懸案,而此次考古發掘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線索。專家表示,建昌東大杖子古墓的發現,不僅將建昌的歷史往前推了1000年,同時也改寫了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