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男人,都有這幾個特點

慈懷文化 發佈 2020-08-13T07:23:58+00:00

在中國文化史的浩瀚長空中,詩歌就像繁星照亮了人們的心胸。而有一個詩人,他的詩更是其中璀璨、奪目的一顆。

人物誌


慈懷君說


在中國文化史的浩瀚長空中,詩歌就像繁星照亮了人們的心胸。


而有一個詩人,他的詩更是其中璀璨、奪目的一顆。


他以一生的深情,譜寫出壯麗的詩篇。


對祖國的熱愛,他至死不渝;


對佳人的眷念,他刻骨銘心;


對自己的關照,他則有那些詩、那些書,終身相伴。


他,就是南宋第一詩人陸遊


一片痴情,魂牽夢縈

年少時的陸遊,就和自己的表妹唐婉青梅竹馬、兩情相悅。兩人幸福地締結良緣時,陸遊20歲,唐婉17歲。正是人生最好的時節,有情人終成眷屬,多麼令人稱羨。

一個夏日的午後,陸遊的母親,突然黑著臉對陸遊說:「我讓你休掉唐婉!」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陸遊驚惶失色。

有人說,陸母看到小倆口整天如膠似漆,怕唐婉影響了陸遊求取仕途的「上進心」。有人說,因為唐婉一直沒能懷孕生子。總之,只能嗟嘆世事弄人。

孝順的陸遊滿腔憤懣,卻只能聽從母親的安排。一對知心愛人轉眼間勞燕分飛,可又有誰能體會,這份熱烈而深刻的真情?

十年之後,一個春日。陸遊獨自來到沈園,排解心中的惆悵。滿園的春色,如織的人流,在陸遊眼裡卻都籠罩著一層灰色。

正當他百無聊賴地一抬頭,居然看到了一雙多麼熟悉的眸子。是的,這是他今生今世都無法忘卻的,溫暖又柔順的雙眼,是唐婉才有的雙眼。他一時怔住了,定定地僵在原地。

此刻,唐婉又何曾沒有認出陸遊!

萬語千言,堵在心口,不知從何說起,想說又說不出口。唐婉的身邊還有一位俊雅的男子,這便是她的夫君了。

陸遊心裡一陣酸楚,垂下眼睛,轉身而去。他一個人趔趄著來到湖邊,想起昨日種種,悲憤難耐。他揮筆在旁邊的石壁上,寫下自己壓抑多年的心事,這就是傳誦至今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也許是心有靈犀,這篇道盡陸遊心事的詩文,竟然被後來遊園的唐婉發現了。唏噓不已的唐婉愁腸百轉,立刻隔空回應了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古人說,思傷脾、悲傷肺。唐婉因長久的鬱鬱寡歡,賦詩後沒幾年,便撒手人寰。

從那以後,痴情的陸遊多次重遊沈園,睹物思人。他多麼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唐婉會在某一個瞬間,又裊裊娜娜地出現在他面前。


世事變幻,此情不變。

68歲時,他重遊舊地,感慨地低吟:


「林亭依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71歲,他再次遊園,悲從心起,賦詩: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81歲,他老態龍鍾,走不動了,就寫詩懷念。兩首《夜夢遊沈園》,希望另一個世界裡,唐婉能聽見。

直到快到生命終點的日子裡,他還每每登高,眺望沈園,追憶芳魂,嗟嘆:


「也信美人修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這段情,讓他一生刻骨銘心。


一腔熱血,生死不息

陸遊身上強烈的愛國之心,在他的一生貫穿始終,在他的詩歌里更反映得淋漓盡致。這樣的深情,也來自他從小就浸潤的家學環境。

陸遊出生的年代,正是風雨飄搖的北宋末年。兵荒馬亂期間,陸遊跟著父母家人,經過一番顛沛流離,得以在江南定居。

他的父親陸宰,經常帶著他,去朋友家聊天。幾個關心國家前途命運的好朋友,慷慨激昂地談論國事,眼看奸臣當道、山河破碎,自己又無能為力。他們談著談著,竟然都抱頭痛哭起來。雖然餐桌上擺滿了佳肴,卻難以下咽。

小小年紀的陸遊,對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從那時起,他小小的心靈,就飽含正義和憂愁,滋生了強烈的愛國種子。

孝宗即位,他非常欣賞陸遊的才華。為了感念孝宗的知遇之恩,也為了一展自己的愛國之志,陸遊全力以赴,直陳利弊,向皇帝頻頻進諫。

也許是太過用力,太過直率,卻一再觸怒龍顏。他的仕途並不順利,一生之中,前前後後,五次罷官。

不管忠言和直諫,是否被接受和採納,陸遊的心裡時刻牽掛著祖國的命運。無論醒著、夢著,「祖國」二字,都是他心裡最重的字眼。多少次,他做夢,夢見自己在舞劍,遂成一首:

「三更撫枕忽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


陸遊心心念念為國分憂,可是天不遂人願。

然而,生活可以辜負我,我又怎能辜負生活。直到彌留之際,這股熱血豪情,也絲毫未減。

那一刻,陸遊躺在床上,兒孫們環繞在身邊。他囁嚅著乾癟的嘴唇,用盡生命最後一絲氣力,出口成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就是陸遊的遺言,是他的絕筆,更是對子孫的叮嚀,對國泰民安的期待。

在他死後的六十多年,宋朝終於還是走向了滅亡。

陸遊的愛國之情,像烈焰般燃燒著自己,也感染著別人。他的子孫,也以行動告慰著祖先。

據史料記載,陸遊的孫子陸元廷,聞宋軍兵敗崖山,憂憤而死;曾孫陸傳義,崖山兵敗後絕食而亡;玄孫陸天騏,在崖山戰鬥中不屈於元,投海自盡。


一份熱情,細品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對陸遊來說,不管命運的小舟,將他載入激流還是平川,他都能善待生活,隨遇而安。

這樣的無怨無悔,這樣的豁達、淡然,都得益於他對生活諸多的熱情。比如,世人都道他是「愛國詩人」,殊不知,他還曾是個響噹噹的「打虎英雄」。

48歲這一年,讓陸遊一生都引以為傲。幾回回夢裡,都想上陣殺敵的他,終於來到邊關,來到抗金前線四川南鄭。

一天,他路過一個環境清幽的山嶺,就是南鄭北邊的秦嶺。這裡,雖然山色清幽,卻更是個險象環生之地。


為什麼?因為此地老虎成患。據說,當地長年招募勇士上山打虎,3年就捕捉了64隻老虎。

陸遊在山腳下的酒家安頓下來,要了一盞酒,喝將起來。旁邊還有一撥路人,也正在飲酒驅寒。


突然,一陣山風襲來,隱約聽到不同尋常的聲響。一隻吊睛白額大虎,豁然出現,距眾人只有百來米遠。

大家都嚇傻了,只覺得汗毛直豎,手足無措。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壯漢,從嚇癱的人群中,跳出來,像旋風一樣向老虎直奔過去。那老虎也已揚起前爪,向這邊衝過來。

只見此人舉起手中長矛,倏地一聲,便狠狠刺中老虎的喉嚨。剎那間,老虎應聲倒地,鮮血四濺。打虎者則淡定地拔出長矛,回到人群中。

這驚險的一幕,看得眾人目瞪口呆。隨即,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大家對打虎英雄的身手不凡讚不絕口。

其實,陸遊可不只會寫文章,他的劍術、武功也不同凡響。


而陸遊這次勇斗猛虎,似乎也給自己親臨前線,做出熱身的前奏。

然而,時事多變。在南鄭不久,陸遊就被撤回四川,他馳騁沙場的夢想就此破滅。

人生不能盡如人意,陸遊又一頭栽入書堆,沉浸在書本里。他床前床後,堆滿的書,讓他總能手不釋卷,忘卻憂愁。


可是,這麼多的藏書,卻給他帶來新的煩惱。常有「不懂事」的老鼠,盡情撕咬他珍愛的書本,陸遊不堪其擾。

為了「以毒攻毒」,他「請」來老鼠的天敵,開始養起小貓來。本是無奈之舉,沒想到,這一養卻變得一發不可收。這些乖巧的小精靈們,不僅消除了鼠患,更給陸遊的生活帶來諸多樂趣。


在陸遊的詩作里,為小貓咪寫下的詩,就高達12首。

當陸遊失意彷徨,挑燈苦讀時,這些小貓咪,總是靜靜地陪在身邊。陸遊猜想,它們是否就像,前世陪在自己身邊的童子?也許,只有忠誠的他們,能相伴終老。於是感嘆:

「前生舊童子,伴我老山村。」


貓咪給了陸遊別樣的溫暖和快樂,他有時卻覺得不好意思。因為自己生活清苦,「連累」這些小生命,不能有很好的條件。即便是一片溫暖的小氈墊,也是奢侈。他在詩里寫道:

「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



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

大概最經典的回答是,當回首往事,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陸遊的一生,對待祖國,對待愛人,對待生活,無不投入了長久又熱烈的深情。活到85歲的高齡,看盡世事滄桑,他的心中,依然深情無限。

他上得了沙場,做得了 「打虎英雄」,也能俯下身來和貓咪作伴。

納蘭容若說,人生若只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即使生活欺騙了我們,讓我們依然能夠深情繾綣,一如初見。因為,只有真心、真情,才是人間長久的溫暖。生活中總有細膩的美好,等待我們去發現。


*註:配圖來自攝圖網


*作者:遠山近水。文字是一場遇見,願我們透過文字,見天地,見眾生,溫暖彼此。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