踽踽而行 | 黃運長動物雕塑

眾象藝術 發佈 2020-08-12T14:50:05+00:00

《踏歌行》 青銅 2018年 45×15×45cm。Hywel Pratley | 神形兼具。人性的深沉 | Catherine Thiry。

《踏歌行》 青銅 2018年 45×15×45cm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踏歌前行,馳騁清秋,躊躇滿志。


作品形體採用圓潤概括的手法使馬形體完整一體,借用國畫中的流線型線條感,達到一種獨具中國詩的韻味與張力。



黃運長,1993年出生於江西省贛州;2017年本科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2019年至今研究生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其他作品欣賞


《踽行 》青銅 2018年 65×16×50cm


作品原型來源於中國南方面臨瀕臨物種--麂,做成煢煢孑立,踽踽獨行之狀,背上倚坐一人,是對動物處境的寫照,也是自我心鏡的呈現。


孤獨是一種幸福,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充實而圓滿的精神狀態。


《雲間》 青銅 2019年 70×15×50cm


作品《雲間》用雲與馬兩種元素,馬回頭眺望悠然駐立,想表達空曠高遠的感覺,一種頂天立地直通雲霄的高原感,所以以意象化的手法讓雲置於馬之上以拉近這種距離感,空曠而又寧靜帶領觀者想像天空、草原、白雲與駐足馬兒。


初心》 青銅 2018年 57×13×37


作品《初心》,意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馬的造型低頭前行,整體語言是偏瘦扁的形態,重點表達結構骨感,同時注意身體貫通的流線型的韻味,表達迎難而上衝破困境的感覺,作品有黑白兩個顏色版本,傳達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林間》 青銅 2019年 88×15×40cm


作品名《林間》,所創作的為白猿,是作品《沐猴》的延續,以站在手臂上的鳥與猿本身兩種意象表現一種身在林間的歡樂情境,同時猿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一直是文人比較推崇的賦有人性的動物,是一種隱士智者遺世獨立的象徵,生活

在深山叢林之中,守得一方天地。這也是我一直在創作猿的原因。


《沐猴》 青銅 2018年 75×12×25


《沐猴》取自獼猴的諧音,有吉祥的寓意,作品主要在於雕塑形式語言的探索,形體概括簡約,追求整體的流線型,從中國畫中借鑑形體語言和顏色,用誇張拉長手臂的比例造成一種橫向的形式美感,意在表現具有中國傳統韻味的雕塑作品。


長右 青銅 2019年 86x16x29


《青雲》 青銅 2018年 60×25×120cm


作品《青雲》是《臥遊》系列的一個想法延續,更多的是意向化的表達,其原型為鯤鵬中的鵬,形象結合中國傳統的鶴身鹿角造型,作空中扶搖直上狀,中間有一人隨著鵬升降,是自我的化身,二者合為一體成為一個場域,形體語言有意拉長伸展,加強上升的意思,為表達不墜青雲之志。


《臥遊之北冥》 青銅 2017年 110×35×50


作品《北冥》靈感來源於《莊子》逍遙遊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想表達「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超脫的精神狀態,臥遊天地間的舒展,其中的臥躺的人也是我自己的化身或者是一種意象。

《臥遊之占山城》 青銅 2017年 40×40×85cm


作品《占山城》從字面理解為侵占山林的城市,上半部分為傳統造型的山,中間有雲氣,下半部分為倒著生長的現代城市,想表達現代與傳統之間的一種畸形關係,雕塑上有人或低頭沉思,或向上攀爬,試圖遠離,有一種避世反思的意思。

臥遊之雲中歌 青銅 2017年 80×25×40cm


作品《雲中歌》, 對於一種超脫的自由狀態的方式,最讓我傾心喜歡的是如雲般的瀟洒自在,雲可隨意飄蕩,也可俯瞰山川平原,也可以環繞山間,縱情遊蕩,我想古人最理想的臥遊方式也應該是這種狀態。因為臥遊觀念最早來源於國畫,從中國山水畫的構圖形式與角度看,普遍是一種半俯視的觀看方式,半空的視角,在全景山水與手卷中更為明顯,尤其是在手卷中,移步換景,本身觀看欣賞的過程就是一個臥遊的經過。


《白澤》 玻璃鋼 2017年 30×15×35


2019年Hi藝術新銳藝術市集

2019年美美與共·和合共生——2019全國大學生暨青年藝術家年度大展

2019年藝術深圳博覽會

2019年平遙國際雕塑節雕塑市集

2019年藝術北京博覽會

2019年首屆屆大學生藝術博覽會(上海)

2019年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博覽會(深圳)

2019年第六屆繁星計劃青年藝術大展

2018年第七屆「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美術展油畫雕塑年度展;

2018年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博覽會(廣州)

2018年首屆「彩塑中國」全國雕塑作品邀請展;

2018年第四屆蘇州·金雞湖雙年展即「美我時代,命運共同」第四屆中國青年雕塑藝術展;

2017年中國雕塑網(第11屆)「上海浦宇杯」全國雕塑專業畢業生作品大獎賽;獲優秀獎;

2017年「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獲獎與入圍作品展;獲入圍獎;

2017年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優秀雕塑作品展;並獲文創獎;

2017年參加「藝象-城韻」魯迅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展;作品《臥遊系列》獲優秀畢業作品獎;

2016年獲韓國E.LAND獎學金,作品《青綠》被收藏;

2015年獲韓國E.LAND獎學金,作品《因》被收藏;

2015年獲學院設計創作獎;


圖片授權於藝術家:黃運長

↓↓↓點擊下圖查看徵稿啟事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細緻入微 | Anthony Jeffries軀幹雕塑

Yoann Merienne | 雕塑的力量感,真的無敵!

Kaelin Palcu-Johnston | 人體泥塑練習

Hywel Pratley | 神形兼具

人性的深沉 | Catherine Thiry

痛苦和救贖 | Georges Jeanclos

骨感美 | Alexandra Slava人體雕塑

李烜峰 | 靈與肉的禪悟

陳經毅 | 他的作品誇張得很有味道

定格靈魂 | Suzie Zamit肖像雕塑

-------------------------------------------

〖眾象雕塑〗

國家景觀藝術整體解決專家

雕塑|設計|景觀|藝術|城市|匠心|創意|人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