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位列中國考古排名榜首,它到底有何秘密?又為何受到如此重視

歷史的視界 發佈 2020-08-10T09:33:52+00:00

導讀:2001年,我國考古界曾經有過一次考古發現大評選,在這份名單上,河南安陽殷墟在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中位列榜首。那麼,殷墟為什麼可以名列榜首呢?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裡的故事。

導讀:2001年,我國考古界曾經有過一次考古發現大評選,在這份名單上,河南安陽殷墟在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中位列榜首。那麼,殷墟為什麼可以名列榜首呢?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這裡的故事。

話說在1899年夏季的一天,當時朝廷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得了一場瘧疾,就在這王懿榮看病的藥方里,王懿榮發現一味叫做龍骨的藥引,從而正式揭開了甲骨的神秘面紗。

自從甲骨被發現之後,引起了很多學者的興趣。1908年,安陽小屯發現大量甲骨。可惜,當時朝局混亂,所有人都為了生存奔波,根本無法顧及考古。最重要的是,當時中國的考古業還沒有起步,嚴重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安陽殷墟的發掘工作就這麼擱置了下來。

直到1928年,南京的中央研究院,也就是當時中國的最高學術科研機構成立。裡面有一個歷史語言研究所,負責人是原中山大學文學院教務長,大名鼎鼎的傅斯年。

他上任之後將發掘甲骨列為頭等大事,安陽殷墟才正式得到當局的重視。而中國現代考古史,或者說中國科學的考古史這才有了開端。

可是,在1908年到1928年這20年里,安陽小屯村大約發生了九次大規模的私人挖掘,小挖小掘更是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各種盜掘,安陽總共出土了甲骨十萬片左右,更有將近兩萬六千多片流散到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等12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讓當時很多有識之士感到十分的痛心。1928年春,傅斯年派遣李濟為負責人,對安陽小屯村進行考古發掘。李濟,聽名字,你可能覺得非常陌生,但事實上,他在考古界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有不少人給他冠上了「考古學之父」的稱呼,是我國考古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在李濟的帶領下,經過一系列的發掘,考古人員發現甲骨文,也就是這些記錄在甲骨之上的文字,應該是一條條的卜辭。傳說商朝人似乎很痴迷於占卜,小到天氣、出行、做夢,大到生子、祭祀、征戰,他們都要習慣先算上一卦。而這些甲骨文就記錄著占卜方面的各種記錄。

而且經過專家研究發現,傳說當中的商代的確是存在的。中國有記載的歷史,就此推到了三千三百年前。最重要的是,專家們還得出了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

據記載,商王朝的第二十任王,盤庚,統治時期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就是遷都。新都城就是北蒙,也叫做殷,所以盤庚遷都之後的商朝,又稱之為殷商,歷史上一直說的殷商,殷紂王,就是打這來的。而安陽小屯村很可能就是這個新都城。

1934年3月,考古人員發現小屯村下面竟然是中國最早的王陵。穿越三千多年的時空,一個塵封已久的神秘王朝,商,開始逐漸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然而,就在考古工作漸入佳境,考古專家們已經越來越接近商王朝的核心秘密的時候,918事變,128事變相繼爆發。聽到這個消息的李濟是心急如焚。如果戰爭全面爆發,安陽一定會被戰火所籠罩,考古發掘開始進入了快車道。

1936年的6月12日下午4點,考古人員發現了YH127號坑,這個坑內深處,有大片從未擾動過的甲骨層,這些完整的大龜板布滿整個坑底,多的連考古隊員們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這下可就難住了考古人員,如果不下坑,怎麼清理?可如果下去了,就有可能會踩壞甲骨,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還有,這一片一片清理出來花費的時間太長了,日曬氧化等等對於文物都是有破壞性的。到底該怎麼辦呢?

整體搬遷,現在的考古發掘工作當中的常會用到這一招,直接把整個墓包裝好,起重機吊起來,再隨車轉移到另外一個密閉的大倉庫當中,這便是整體搬遷。這樣既不用擔心文物被破壞,考古隊員們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發掘工作,一舉兩得。

方法當然是好方法,可當時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哪有那麼好條件?人手都不足,上哪兒找那些大型的機械幫手呢?那怎麼辦?隊員們費盡心思,他們先是像剝皮一樣,從大坑的四面往下挖,最終挖成了一個連泥帶骨的甲骨柱。

之後又找到木匠,找了一些大樹製成了一個大木箱子。經過了四五天的努力,大家終於把甲骨柱整體裝入了大木箱,又用了兩天時間才把大木箱從挖掘坑裡面拉了起來。

這還沒完呢,更讓人絕望的還在後頭。在當時只有人力的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把重達六噸的大木箱運到幾公里以外的安陽火車站呢?沒辦法,考古隊只能用老鄉蓋房子用的頂梁,最粗的那種,用48個人抬著,用了兩天的時間,走完這五里路,才運到火車站。

就這樣,經歷了千辛萬苦,YH127期甲骨坑,最終才被安全地搬運到了位於南京的歷史語言研究所。雖然運送艱難,但是很值得。專家們共剝離出有字甲骨17096片,出土甲骨數量之多,被譽為是地下檔案庫,同時也標誌著殷墟的發掘,達到了抗戰前的最高水平。

專家們發現,這些甲骨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的軍事、政治、天文、曆法、農業、生育、疾病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內容之多之廣,成為了我們研究那個遠古時代最為寶貴的參考資料。

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內容還和盤庚的侄子武丁有關,武丁是商朝的第23任王,也是商王朝最有作為的君主之一。這YH127號甲骨坑出土的一萬多塊甲骨,全部出自於武丁時代。

這裡面記錄了大量我們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比如說武丁繼位之後曾用了長達三年的時間,對周邊方國部族進行戰爭。他拓展了商朝的版圖和勢力範圍。而這一個故事當中,我們還認識了一個從未有記載卻十分重要的大人物。

一塊甲骨上這樣寫道,「婦好供人於龐」。意思是說,「婦好」在一個叫做「龐」的地方徵兵,「貞登婦好三千登旅萬乎伐」,意思是婦好領了三千兵馬,加入了國王的軍隊,一起去征伐遠方的國家。很顯然,這位婦好應該是一位商朝的大將軍。

對於婦好的故事,之前我們也說過。今天就簡要介紹一下。這位婦好將軍是武丁的王后,而且她還是將軍,貴為王后竟然還要上陣殺敵,甚至於那個時候還懷了孕,實在是讓人難以想像,那個時候的商王朝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正當專家們準備繼續往下探究的時候,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整個華北被日本人占領,李濟等人的發掘工作不得不被迫停止。而日本的學者們開始了對殷墟的非法發掘。

雖然,這一次考古發掘沒能夠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但是對於中國考古界來說,它的意義簡直太重大了。1928年到1936年,在殷墟的考古發掘不僅證明了商王朝的真實存在,更是讓我們了解到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商朝的歷史。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不僅是中國考古學團體,採用當時最先進的科學發掘方法,第一次主持的發掘。而且很多參與發掘的人就是從這裡開始成長起來,成為我們國家第一批考古人的。

以至於考古界有說法,說殷墟是考古工作者的搖籃。所以說,河南安陽殷墟遺址在二十世紀中國一百項重大考古發掘榜單上榮登榜首,確實是實至而名歸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