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戰死劉備慘敗,曹丕為何不攻蜀?29年後,司馬懿發現曹丕高明

凡人侃史 發佈 2020-08-08T23:33:49+00:00

雖然一共只做了6年的皇帝,但是曹丕的影響卻是極大的。但是可惜的是,在曹丕有生之年沒有替父親報仇,也沒有實現一統大業。

曹丕,曹魏開朝始祖。雖然一共只做了6年的皇帝,但是曹丕的影響卻是極大的。大破羌胡,復通西域;繁榮建安文學,這些都是曹丕之功也。但是可惜的是,在曹丕有生之年沒有替父親報仇,也沒有實現一統大業。

曹操雄霸一生,他生平最後一次大戰便是與劉備在漢中相爭。最終卻遺憾撤出漢中,丟城丟地,這讓曹操臉上無光,不久曹操便去世了。無論於公還是於私,劉備皆是曹丕乃至整個曹魏的仇人。

但是在曹丕登上皇位,勢力強大之後,他卻一次伐蜀的軍事行動都沒有!特別是在老司機劉備兵敗夷陵之後,曹丕沒有趁機興兵伐蜀,以報先人之仇。在這個時候呢,曹丕反而率領精兵攻打東吳的孫權。這讓很多人搞不明白,曹丕到底是個什麼操作?

曹丕不趁蜀漢大敗之際攻蜀,反而幫助蜀漢攻打吳?到底出於什麼打算?又有什麼樣的陰謀?在29年後,司馬懿發現曹丕高明,真不愧是曹操之後又一雄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公元210年,劉備與曹操相爭漢中,但是由於長途奔襲加上人員調動上的失當,最終漢中一役曹操失利。不得不,帶軍撤出漢中。但是,讓曹操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劉備手下第一大將關羽,趁著漢中大勝之際,迅速北伐,對襄樊地區進行猛烈攻擊。三國志·于禁傳》: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討關羽於樊。從這個史料記載可以看出,當時抓住曹操撤軍之際,主動出擊襄樊地區,他的戰機是抓住了的。

但是關羽,孤兵深入,雖然擒于禁,斬龐德,但是最終卻死在了昔日劉備的盟友孫權手中。關羽一死,西蜀兵力大減。這個時候, 早已籌謀已久的曹丕便採用禪讓的形式取代了昔日漢朝的統治。而劉備也慌忙稱帝,並且在稱帝之後,便率領大軍攻打孫權,意在滅吳,順便為關羽報仇。

但是劉備,戰略失當,導致大部分蜀軍精銳死於大火之中。所帶將領也基本上打光了,好在有陳到的護衛劉備才得以逃至白帝。

蜀軍雖然大敗,但是劉備伐吳,也給孫權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與劉備相比起來,東吳的損失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不說其他,單是黃權帶去投奔曹魏,被封為列侯者就有40多人。這個數據是非常可怕的,除戰死的兵將,可想而知,夷陵之戰對當時蜀漢的損失有多大!

劉備夷陵的慘敗,不僅導致蜀漢國力、兵力大減,而且還引發了國內叛亂。不難看出,如果曹丕在此時進攻蜀漢,那麼劉備將面臨著滅頂之災。或許等不到劉禪上位,劉備在世之時,蜀國或許便會被滅!

但是事情,並非我們想像的這樣,曹丕當時並未發兵攻打西蜀,而是率領精銳攻打東吳。曹丕當時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其實仔細分析一共有3點原因,真正有格局的人都會這樣做。

其一,給孫權警告,對他言而無信進行懲戒。

在曹丕稱帝之後,便想早日一統天下,完成當年父親曹操的夢想。但是此時的強敵,劉備、孫權,皆在世。而且他們的經驗遠要比他曹丕要老道得多。怎麼辦?只有擇機而動,當時,孫權由於受到蜀軍的進圍,於是立馬派人向曹魏稱臣,並且答應曹丕願意把兒子孫登作為人質送往魏國。

但是由於在夷陵打敗了劉備,孫權根本沒把孫登送往曹魏。「新皇上任三把火」,曹丕對孫權的行為感到無比的憤怒,於是帶著曹真、曹休、張遼等進擊孫權。《三國志·王凌傳》:與張遼等至廣陵討孫權。凌與諸將逆擊,捕斬首虜,獲舟船。你看,曹丕連張遼都動用了。足見,他南征的決心。另外,曹真、曹休等圍江陵,也打破了孫盛。

就在戰事進行到關鍵時期時,曹魏兵馬卻遇上了疫情。這個時候的東吳,基本上除了朱然沒被破之外,其他人馬均被打敗。可惜該死的疫情來了,《三國志·吳書·朱然傳》:時然城中兵多腫病,堪戰者裁五千人。這個時候,孫權再次認慫,曹丕擔心疫情短時間之內得不到控制,於是答應了孫權的求和。

這一次孫權是真的被曹丕打怕了,你看看孫權都送了什麼東西給曹丕了。黃金、馴象、奇珍異獸等。孫權奉貢明珠百筐,黃金千鎰,馴象二頭,擾禽鸚鵡,其他珍玩盈舟溢航,千類萬品。這次曹丕親自出馬打了,當年被父親曹操稱讚「生子當如孫仲謀」 的孫權。

一來可以讓自己聲威大震,二來也可以讓西蜀看看,同時震懾吳國,重罰孫權的言行不一行為。

其二,孫權乃是曹丕真正的死敵,只要滅掉孫權,那麼西蜀也就敗亡在即。

經夷陵大敗之後,昔日威風凜凜的蜀漢,已經不再是曹魏對手。況且,關羽、張飛、黃忠皆死,唯有重病的馬超,還有一個老趙雲。舍此之外,也就還有一個魏延可以上陣打打。雖然,蜀道不好走,但是如果要打,還曹魏肯定是完勝西蜀的。

但是相對來說,如果強攻西蜀,曹魏勢必會元氣大傷,一來蜀道太難。二來,大軍遠征,勞師傷財。耗時太久,三年以前父親曹操的例子,還尚在眼前。二來,蜀地易守難攻。如果強攻,很有可能是事倍功半。

公元225年,曹丕再次準備攻打孫權。以早日完成一統之大業,然而天下大雪,舟不能渡江,最終只能作罷。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此時,時隔劉備去世已經2年多了。曹丕也發現,蜀漢確實不是他的真正對手,因此呢,再次把大軍指向東吳。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江面有冰無法行軍。

其三,符合當時局勢,攻打孫權乃是最佳的選擇。

在曹魏集團有兩個人,堪稱是世大奇才,一人是司馬懿,而另外一個人,世人卻很少聽過他的名號,他就是劉曄

對頭,他也姓劉,而且他還是劉秀之後。如果,此人投奔劉備估計,便不會有夷陵慘敗!劉曄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很簡單,公元215年,曹操打敗收降張魯之後。有兩個人建議,曹操此時應該趁著劉備新得蜀國,趁其人心不穩之際,迅速擊倒他。如此,便可以一舉而全勝。這兩個人一個是司馬懿,一個就是劉曄。

曄曰:「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只可惜,當時曹操並未採取劉曄及司馬的建議。後來,西蜀果然成為曹操的大患,而且曹操在有生之年還敗於劉備之手。

劉曄知道,曹丕想要真正一統天下,必須要打敗孫權。為什麼呢?來看看當時,劉曄是怎麼說的?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若割吳之半以與蜀,蜀固不能久存。劉曄這句話,簡直是深得兵法精髓。西蜀攻打東吳之外,如:巫地、秭歸等。此時,只需要攻東吳以內地,便可以擊破東吳。倘若如此,可以答應劉備分一半吳地給東吳,一來可以過過乾癮,二來還可以去荊州小住。

但是呢,此時的蜀國,已經是兵疲馬乏,其實實力遠不如前。試想,疲憊的蜀國,他又怎麼可能守住如此廣闊的疆土呢?因此,綜合來看,只要打敗孫權。那麼,西蜀皆可滅!只是時間的問題,曹丕第一次攻打孫權,其實就是聽了劉曄之言。只可惜,受到了疫情、疾病的困擾,否則孫權還真被曹丕給拿下來了。

第一次,孫權戰敗,送了很多奇珍異寶,給曹丕。第二次,由於天氣原因,又未開戰成功。後來,曹丕也就去見了曹操了,可見曹丕這個人的確是有些見解,而且也善於聽進良言。可惜的是,曹丕活的時間太短了。

公元234年,劉曄去世。這個時候的曹魏,兵馬大權實際上已經慢慢由司馬懿掌管,畢竟此時曹魏內部還沒有人可以控制得住司馬懿。

後來,司馬懿平定遼東,賺取曹爽,在高平陵發動政變,奪下曹魏大權,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當時劉曄為什麼要力諫曹丕伐吳?說白了,劉曄與司馬懿一個是忠君,一個是忠己。如果,劉曄不早死,他司馬懿的計謀還真的挺難實現的。

的確,劉曄讓曹丕攻打孫權,確實是高見之舉,司馬懿也不得不服!而曹丕也願意聽取劉曄之謀,足見他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絕非像西蜀劉禪那麼好糊弄。曹丕為什麼在劉備大敗之後,兩次伐吳,其實是曹丕看到了戰略方向,真乃是高明。

若非當年不可控的因素(一個是疫情,一個是天氣),他司馬懿,又怎麼可能在高平陵搞什麼政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