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余秋雨:住殯儀館旁,穿越世界戰亂地區,隨時面臨死亡威脅

千夏語記 發佈 2020-06-13T01:30:00+00:00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收穫到更多精彩內容,您的支持是對我創作的最大動力!要說武俠小說家裡面,金庸排第一,沒人敢稱第二。但就是這樣一位"武林盟主"地位的小說家,在被別人調侃不會寫文章時,不僅不怒,反而自認在兩位作家面前,自己確實不會寫文章。

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收穫到更多精彩內容,您的支持是對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要說武俠小說家裡面,金庸排第一,沒人敢稱第二。但就是這樣一位"武林盟主"地位的小說家,在被別人調侃不會寫文章時,不僅不怒,反而自認在兩位作家面前,自己確實不會寫文章。

那金庸自認不如的這兩位作家是誰呢?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另一位就是寫出《文化苦旅》的余秋雨。

魯迅大家自然耳熟能詳,那麼余秋雨,可能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來說,並不是太熟悉。余秋雨的走紅是在2000年左右,那也是他個人名聲達到最巔峰的時期。

余秋雨1946年出生於浙江省,在成為作家之前,他的主要身份是大學教授。

1986年,余秋雨被命名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院長,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高校院長。

在做教師時,余秋雨雖然還未出名,但是他講的課都很受歡迎。復旦的老師曾請余秋雨去講課,當時教室里圍得水泄不通,聽完課的學生們都驚嘆道,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會講話的老師,他能把一些抽象的美學和哲學概念,用非常通俗的語言表現表達出來,你能讓每個學生聽得明白,而且還是脫稿演講。

但是在生活上,余秋雨過得並不如意。當時他住在上海的一個簡陋的兩居室,家裡還經常漏雨,身體也不是很好,總是經常生病,情緒很低落。旁邊挨著一個殯儀館,有朋友就和他開玩笑說:"如果覺得自己不行了,就自己慢慢走過去,不用向殯儀館叫車。"

比起生活身體的疼痛感,余秋雨更難受的是精神的撕裂感。他覺得自己應該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

1989年,余秋雨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掉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職位及其他職務,開始潛心研究文化。在遞交了23次辭職報告後,1991年,余秋雨終於裸辭成功。

辭職後,他孤身一人從西北高原開始,系統考察中國重要文化的主要遺址,並根據"穿越百年血淚,尋找千年輝煌"的主題寫成了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書寫完後,余秋雨相繼給了各個出版社,可是渺無音訊,沒有人覺得那會成為一本暢銷書。

後來,編輯王國偉發現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他覺得寫得非常精美,就出版了這本書。

市場的反應超乎尋常的熱烈,首次印刷的1萬冊在三個月內售罄,這完全超乎了余秋雨和王國偉的預期。

當時的《文化苦旅》有多火呢?書從高校開始傳遍全國各地,上至專家教授,下至販夫走卒,幾乎人手一本《文化苦旅》。

余秋雨被深深震驚到了,原來不僅高級知識分子對文化有強烈的渴求,包括公司職員、街邊小販一樣,有一顆熱切關切文化的心。

讓余秋雨意識到,自己有必要將歷史、人文知識帶到急需文化滋養的廣大群眾中去。

隨後余秋雨跟著鳳凰衛視開始了對世界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性考察。他坐著吉普車,穿越數萬公里危險戰亂地區,途經了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巴基斯坦等地區。

去這些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有多危險呢?余秋雨說:「當時我和馬蘭告別的時候,兩個人心裡的話都是一樣的,就是保佑,希望我們這輩子還能見面,因為死亡的影子一直在我們身邊」。

連駐伊朗的新華社記者都懇求余秋雨不要前往那些最危險的地方,他們都沒有去過,但余秋雨去了,他面對的是槍炮、坦克、沙漠……

死亡的威脅無處不在!那時,余秋雨是911事件之前最早向文明世界報告恐怖主義控制地區實際狀況的學者,他不顧險境,為了把最古老最真實的文明呈現在大眾面前。

這一切的探索之旅,被余秋雨寫成書《千年一嘆》。在書中,余秋雨一方面讚嘆了古代文明的創造奇蹟,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哀傷,尖銳的對立,慘痛的貧困,對文明的興衰和當今世界的困局做了非常深刻的反思。

他又去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沿途所見所聞寫成了書籍《行者無疆》,這不是普通的遊記,是一個學者對歐洲文化的觀察和思索,是對中外文明的對比和反思。

無論是穿越危險地帶,還是暢遊在歐洲小鎮,秋雨始終以一顆理智的學者的心,來探究古老的文化現代的文明。他在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在向中國讀者科普世界文化。

除此之外,余秋雨還潛心寫出了一部《中國文脈》,這部書可以說是對中國文化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它以宏大的歷史視角,和嚴格的審美標準,重新複述了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作者以及作品,是一部風格獨特又具有普遍性的中國文學簡史。

從《文化苦旅》,到《千年一嘆》,到《行者無疆》,再到《中國文脈》,余秋雨每次出版的書都成為暢銷書籍。據前兩年統計,余秋雨的書總銷量已經達到了420萬冊,國內近十年的十大暢銷書籍中,余秋雨的書就占了三本。

余秋雨,顯然已經成為了中國當代文壇的經典符號之一。

但是,近些年伴隨著名譽而來的,還有對他的各種爭議。網上,不時有人"炮轟"余秋雨,陳列為他的各種"罪狀"。

對於這些爭議,余秋雨曾經表態過,自己被一些人利用了,他比竇娥還冤。再後來,余秋雨不再關注這些非議,他也不願意再回答,一切都交由時間去處理。

或者就像余秋雨所說,自己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又出了名,那些非議就來了。拋開對他的人生非議,他的作品真的非常值得每個人品讀。

余秋雨的散文不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功底,而且行文優美。

白先勇給了余秋雨高度讚揚:

"他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或者說,他重鑄了唐宋大大家詩化的思索天下的靈魂。"

余光中曾評價余秋雨說:

「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余秋雨。"

賈平凹則說:

"這樣的人才百年不遇,歷史將會敬重。"

一位讀者說,讀完余秋雨的文章,我不禁感嘆,或許是因為他寫的太好了,所以才招來的那些非議。


台灣暢銷書作家劉墉說過,一個人的書如果暢銷一年,可能是炒作;三年就會成為一種現象;十年便是社會現象;三十年便成為歷史現象。

而《文化苦旅》至今已經火爆30年了。

對如今的我們而言,為什麼要看余秋雨的書?我想,正如錢鍾書所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或許我們未必能夠領略那麼多的地方,未必能夠親自體驗世界多彩文化,但是我們可以跟隨著余秋雨的文字,探尋古老神秘的古文化,挖掘不為人知的歷史奧秘……讓這些壯麗的景觀映在我們的腦海,醇厚的歷史底蘊刻在我們心裡,不僅是開拓了我們的眼界,還讓我們看到文化的變遷,重新思考文化和歷史的力量。

在余秋雨的筆觸之間來回遊走,你會赫然發現,你讀過的文字,最後都化成了你走過的路和看過的風景。

在這裡,我誠摯向大家推薦這套余秋雨經典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嘆》、《行者無疆》、《中國文脈》,這是余秋雨最新的修訂版,與原版變動增幅近50%,新增加了余秋雨注,你當下的視角來解讀文化和歷史,知識含量更大。

這一套4本書籍,原價208元,618好物節只需要124.8元,合下來一本30多元,少抽一包煙或者少喝一杯奶茶,就可以了解到中國和世界博大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無論是大人看是給學生看,都有非常大的收穫,點擊下面連結即可優惠下單。


#618好物趨勢# #頭條好物大賞# #遇見好書#

往期精彩文章回顧:

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出漫畫了!網友:中國的科幻漫畫太燃了

影響億萬青年,改變馬雲命運的人,死前卻欠債1萬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