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治國的荷蘭,為什麼沒能爆發工業革命

狐狸先森幾點鐘 發佈 2020-08-05T03:25:46+00:00

工業革命又是一件稀缺品,工業革命已經爆發幾百年了,全世界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真數起來,也就10來個,G7+亞洲四小龍。

要成為已開發國家,必須經歷工業革命,實現工業化,才能實現現代化。


工業革命又是一件稀缺品,工業革命已經爆發幾百年了,全世界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真數起來,也就10來個,G7+亞洲四小龍。


蘇聯的工業,被「休克療法」摧毀了,俄羅斯現在還沒緩過氣來。


而中國還沒有完全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實現工業化的道路上。


為了較為全面探討中國的工業革命之路,小狐狸會用一個系列的文章來大家聊聊這事。


工業革命系列——第 1 篇:為什麼是英國最先爆發工業革命


今天是第2篇。


01


1648年,荷蘭從西班牙手裡獨立,靠著商人立國,成為了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崛起的大國。


17世紀的荷蘭有多牛呢?


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


說個數據吧,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而荷蘭占了1.5萬艘。



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是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再說個數據吧,荷蘭東印度公司在當時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占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17世紀中葉高峰時期,荷蘭的國民總收入比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三地的總和還高出30%。



荷蘭不僅有錢,海軍也是槓槓的,連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要避讓三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


02


荷蘭不僅硬體厲害,軟體也非常先進。


荷蘭有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業。


荷蘭的填海工程刺激了荷蘭的信用和政府債券市場——政府通過借民間的錢來搞大工程,這就是現在的財政政策,發行國債搞基建。


同時荷蘭還有世界上最早的期貨市場——買賣還沒有捕撈的鯡魚並對這種期貨合同本身進行買賣。


荷蘭更有世界上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場——進行海上貿易風險巨大,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成立是集資來的,上到貴族、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可以購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賺到錢了大家分。



正因為荷蘭的金融業發達,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世界性金融泡沫——1636—1637年的鬱金香泡沫——出現在荷蘭也就不足為奇。


日本最早期對西方的了解和知識來自於荷蘭。


西方文化和科技知識在啟蒙時期的日本被稱為「蘭學」——也就是「荷蘭人的知識」。


要論輝煌的歷史,荷蘭不比四大文明古國差。


03


那為什麼荷蘭沒能爆發工業革命呢?


荷蘭連現代的風險投資機構都有,現在的新科技公司都要找什麼創投融資,當時發明了什麼新技術,找荷蘭最合適啊。


我們來看看,當英國發展紡織業時,荷蘭在做什麼?



當時最先進的紡織技術,荷蘭人是知道的,但荷蘭人卻沒有把生產和貿易的重心放在棉紡織品行業。


因為它沒有成功占領和殖民美洲和印度——這個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棉紡織品原來基地,因此沒有機會讓棉紡織品成為荷蘭經濟的核心產業和「比較優勢」。


荷蘭的主要出口產品是鯡魚和鯡魚醬,同時也進行世界上幾乎所有能夠找得到的商品的轉口貿易。



荷蘭自古靠農業和捕魚為生。


為了擴大農業用地,荷蘭人填海造陸,為此也發明了債券交易市場和風車。


新開墾的土地大大提高了農業產量,而且刺激了農業多樣化的趨勢。


荷蘭的乳製品、肉類、羊毛、酒花和飼料作物,暢銷全世界。


由於荷蘭的核心產業是漁業,它的一系列貿易和製造業產業鏈都和漁業有關。因此漁業吸收了荷蘭最多的勞動人口。



荷蘭的產業鏈是什麼呢?


二次醃製、食鹽提純、鯡魚包裝、制桶、漁網編織,以及造船業、厚蓬帆布編織和食品供給......


由於捕魚的主要工具是船,荷蘭的造船工藝在當時是世界第一。


03


為什麼捕魚的產業鏈和造船業無法幫助荷蘭爆發工業革命?


農產品種植或水產品捕撈都屬於資源(土地—海洋)密集型,對勞動力具有規模報酬迅速遞減的特徵。


意思就是,你投入的人力越多,你的平均回報就越少,10人一條船去捕魚,能撈回1頓魚,100人上同一條船去捕魚,能撈回的魚不可能是10頓。


而且其生產過程太受季節天氣影響,刮個颱風你就出不來海了吧,連天黑你都得休息。



但紡織業可以在室內365天、24小時不停地運轉,不受天氣和季節的限制。


而其原材料棉花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農作物,它可以在地球幾乎任何地方生長,不像羊毛和養蠶的桑葉。


因此,捕魚業很難導致產業過程機械化。



作為捕魚主要工具的漁船,雖然是一種很強大的工具,荷蘭造船的技術也是最先進,但是其生產過程在當時條件下很難實現機械化。


造船業實現機械化要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過後。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人造機器,第二工業革命是機器造機器,大型漁船就是機器造機器。


所以,荷蘭雖然已經通過原始工業化具備和窮盡了它對幾乎所有農、林、牧、副、漁產品和產業的登峰造極的生產潛力和創造性,卻始終沒能叩開工業革命之門。


04


荷蘭和中國一樣,沒選對產業。


但荷蘭又和中國不一樣,中國是不懂選產業,而荷蘭是懂,但沒選。


如果荷蘭發展紡織業,荷蘭能爆發工業革命嗎?


能,但現實原因導致荷蘭不會這樣干。



因為荷蘭的面積和人口不支持它在發展造船業和捕魚業的同時,再發展紡織業。


而統治國家的商人階級也不願意丟棄現有賺錢的產業,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荷蘭正在發展比較優勢的產業,丟掉現有產業去發展紡織業,就不划算了。


國土面積大、人口多,在發展工業時,是一個非常好的優勢,你有足夠的客觀條件去發展任何你覺得有前途的產業。


錯過工業革命的荷蘭,打仗輸給了英國最後連先進的造船業也被英國打敗。


你想啊,荷蘭的造船技術還是木材,而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已經可以用鋼材造船了。



最先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荷蘭,有「完美」政治制度和私有產權保護,「完美」市場機制和企業家精神,但它卻在歐洲的工業化浪潮中衰落。


這不是由於「理性選擇」的「退卻」,而很可能是中了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的詭計。


按照市場的作用,荷蘭商人不可能讓精力和資本離開捕魚和造船業。


荷蘭政府沒能在關鍵時刻組織國家放棄眼前利益,轉而去發展紡織業,導致荷蘭錯失工業革命。




其實,英國的棉紡織品產業的技術,一開始也不是最先進,印度才是桂冠,英國還從印度那裡偷師呢。


而且印度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棉花產地,不像英國那樣需要大費周章航行萬里運棉花回國。


那為什麼選對產業的印度,沒能率先爆發工業革命呢?甚至連現在也沒爆發工業革命。


下一篇,我們來聊聊印度的故事,而印度和中國最為相似——人口多、國土大、制度僵化、文明古老、深入陸地又臨著海洋。


所以印度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去玩味。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註:狐狸先森幾點鐘。

我們一起漲知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