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酒店大灶,家庭廚房就炒不出好菜了?別信

三個料理人 發佈 2020-06-14T05:23:08+00:00

這些年,廚房的升級,好像進入了人民幣氪金玩家模式,仿佛你菜做得不夠好,是你在廚房裡的本錢下得不夠,和裝備水平有很大關係。

好像到某個的階段,人自然會在意在家吃飯的質量。會開始專注升級家裡的廚房,甚至會有意識地對自己長期的飲食習慣進行天翻地覆的改變,這些都是為找到更好的自己。

這些年,廚房的升級,好像進入了人民幣氪金玩家模式,仿佛你菜做得不夠好,是你在廚房裡的本錢下得不夠,和裝備水平有很大關係。鍋學、灶學、廚刀學,電磁、冶金、化工……背後有無數的專家方案。

沒有好食材,難出好菜,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食材的差距未必一眼能看得明白。裝備的差距就直觀多了。

酒店專業後廚咆哮的大灶,經過美食作家王剛的普及後,好像大家終於看穿了中餐廚房的秘密:家裡炒出來的菜總是要差點意思,是因為沒有這種行星發動機式的大灶。

今天,這種猛火大灶出好菜的意識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連日本廚師的技術也可以拿來一併解釋。

之前日本廚師閒庭信步做蛋包飯的視頻在網上流行,典型的和風洋食,炒飯是用大火,但煎蛋明明用的小火,也被一眾跟貼誤以為是大火的功勞,紛紛感慨火大就是好。這就是張冠李戴了。

我們家庭廚房的短板到底在哪裡,怎樣升級才能事半功倍呢?

01從中餐玄學「火候」說起

中餐廚房有個重要的概念,火候。

火候不到,食材半生不熟,甚至異味還在。火候過了,食材就不會嫩滑脆爽,會變得枯老、失去嚼頭,甚至焦黑。

火候與兩個因素有關:1,火力大小;2,加熱時間長短。家庭小灶和商業大灶的差別,只在於火力大小。

中餐廚房裡用到大火的烹飪,一般是炒、炸和蒸。其他燉、燜、燒等等,一般都主要用小火。

炸和蒸雖然用大火,但是可以花時間慢慢等油溫和水溫升上去,這些家庭小灶都還應付得來。

只有炒不同,爆炒時油溫在180到240攝氏度,接近油的燃點。需要火力隨叫隨到,來得快,去得快,快速出鍋。武火爆炒的火候,剛好和過了之間,是以秒來計算的。

既要保持食材嫩滑脆爽的新鮮口感,又要讓食材表面在高溫下發生褐變,獲得美拉德反應帶來的風味。這就是中餐鍋氣玄學。

商業大灶靠什麼勝任要求?

用科學語言,兩者功率差距忒大了。

專業灶在10KW以上,有的標稱火力全開時甚至有20、30KW。而普通家庭灶,4.0KW就算猛火灶了,要是能有4.2KW-4.5KW,就已經是效果喜人了。

商業大灶有廣式灶、寧式灶和山東灶等,燃氣在爐頭燃燒室被點燃後再開風機,用鼓風機給點燃的燃氣供氧,特殊的爐頭加上鼓風機持續供氧,所以火力強勁。

商業大灶有像汽車油門一樣的控制鈕,火力隨心,要雨得雨要風得風。

商業大灶有很多獨特的功能,比如有離火置鍋的架子,可供離火調味。

商業灶和家用灶之間並沒有多高深的技術差距,就是一個工業堆量的問題,專業灶的火力值基本要靠火眼的數量或者說爐頭的口徑來保證。

柴火灶火力不如商業燃氣大灶,但是球形鍋底,環繞加熱的方式被證明對提升煮飯質量有奇效,所以球釜、柴火灶都被今天電飯鍋等電鍋模仿,即所謂IH加熱方式。商業燃氣大灶也因為出火點多,鍋身相近,有類似的加熱效果。

商業大灶在火力上如此之猛,除了保證成菜味覺,功能還在於節省做菜時間,保證商業效率。

02為什麼商業大灶最好不要請進家

美食作家王剛在自己老家院子裡裝了一組商業灶台,現身說法講解行星發動機工作原理,並且總結了家用不適宜商業灶的原因,勸退理由主要有價格貴、噪音大、油煙大、占地面積大這幾條。

噪音不大,火苗不高是稱不上行星發動機的,這和鼓風機有很大關係。很多人對商業灶價格未必真敏感,但是占地面積就不能不算帳了,而且還得算上存放氣瓶的占地面積。

高溫折磨和明火的安全性更是問題。排煙也是普通家庭抽油煙機難以勝任的。

另外,商業大灶其實還有先天不足,那就是能效很低。普通商業灶熱效率僅為20%。

即使有鼓風機,燃氣和氧氣也很難做到按最佳比例混合燃燒,而不充分燃燒,形成大量高碳氣體從煙道直接排出,熱效率非常低,非常的不環保。

另外,還有空燒問題,空燒行業內也稱荒燒。廚師在出菜、刷鍋時爐灶是不能關火的,一般是使用長明火或者留火種。即使無工作狀態,爐灶一直在燃燒,造成廚房內溫度升高,也造成10-15%左右的燃料被白白浪費。行星發動機在家開一次也不容易,總得以專業范多炒幾個菜吧,就得有光著膀子承受空燒的思想準備。

對家庭廚房改動如此之大,浪費如此之大,承受噪音,油煙污染如此之大,承受高溫折磨、明火風險如此之大,只是為了享受一味爆炒,這個性價比不高啊。

從升級廚房的角度出發,選擇一個功率儘量大的家用燃氣灶即可。

03在廚房學做人

廚藝,說到底,就是能把食材和器材能力發揮到最大的能力。在沒有商業大灶火力的條件下炒出好菜,當然是可能的。靠什麼,靠技術啊。

第一,練好刀功。切薄切細切均勻,成品好看的同時可以提高加熱效率。成天研究名刀的門道,不練個好刀工,菜切得歪瓜裂棗,浪費了刀匠的心血。

第二,控制慾望。減少單次下鍋的菜量,吃得健康,還提高了加熱效率。

用袁枚的話說,「煎炒之物多,則火力不透,肉亦不松。故用肉不得過半斤,用雞、魚不得過六兩。」

第三,平靜專注。管住水,蠟燭也能炒出鍋氣。比如肉料醃些生粉,是為了更好鎖住水分。做菜的關鍵,往往是菜譜里不會交代的細節。上桌的炒青菜里如果有半盤水那說明失敗了。下鍋前瀝乾水,先下莖稈,下鍋噼啪作響的時候不要慌,不要著急翻,翻多了反而受熱慢,受熱慢了炒菜時間就長,時間長青菜就會出水,就成了煮菜,變色變軟。

第四,改變偏見。用養得好的炒鍋,大火炒菜,那是很好的享受。用不沾鍋來炒,也沒有什麼不對勁。廚具進步的方向本就是不斷簡化我們的技術難度。廚房在不斷變化,不沾材質只會越來越普遍,連帶的為了適應脆弱的不沾材質,各種矽膠鏟勺也會越來越普遍,我們炒菜的手法也會受到影響。

第五,流程管理。李安的《飲食男女》里,老朱最後有句話,「人生不能像做菜,不能等所有材料備齊了才下鍋。」這是作為大廚的老朱花了一輩子才悟出來的道理,是有關人生的。

反過來,曾經禁錮了老朱的人生原則其實正是廚房聖經。那就是要先周全細緻的準備材料,不能主料都下鍋了,才想起蔥還沒切,醬油還沒開封,鹽罐找不到了,要手忙腳亂應付。火候不等人。

不只是要準備好下鍋的食材,盤子、碗也是一樣,不能臨到出鍋才現找。關火後,鐵鍋仍然會繼續給菜加溫,差出兩秒,出來的效果可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第六,廚房設計。在陌生的廚房,設計不好的廚房,好手藝好廚具也未必能出好菜,這就是環境的重要。環境不熟悉,不方便,就容易缺少東西,容易導致忙亂、容易心浮氣躁,最後判斷失誤,耽誤火候。

炒菜對自家的廚房動線設計要求較高。廚房中,冰箱、水槽、爐頭、平台之間要設計合理。取、洗、備、炒、盛,要在轉身之間方便的完成。一些小細節誰用誰知道,比如爐頭旁邊平台延伸一些,方便放盤子出菜。

廚房大概是家裡最值得花錢的地方了,但是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先多花心思。

- The End -

文 | 墨墨知道

圖 | 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