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平陽府君闕,低調的千年古文物,立於繁華市區卻毫不起眼

90後女行者 發佈 2020-07-17T18:13:07+00:00

闕,是古代立在宮殿、宅第、祠廟和墓葬入口兩旁的標誌性建築,具有表示其主人身份等級的作用,非達官貴人或豪門望族不能用。

闕,是古代立在宮殿、宅第、祠廟和墓葬入口兩旁的標誌性建築,具有表示其主人身份等級的作用,非達官貴人或豪門望族不能用。闕多流行於漢代時期,目前全國現存於世的漢闕當屬巴蜀地區居多,它們都是十分珍貴的文物古蹟。只是闕對於大眾來說是一種比較陌生的概念,所以它們的存在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

記得去年路過四川雅安,去看了有1800多年歷史的漢代高頤闕,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保存完整、石刻精美的建築工藝令人讚嘆。這次走進綿陽,又見到了聞名已久的漢平陽府君闕。

漢平陽府君闕位於綿陽市遊仙區仙人路旁,與綿陽科技館毗鄰。它所在的位置是馬路邊的一座下沉廣場,廣場上一左一右立著兩座石闕,石闕上方各建有一座起保護作用的弧形頂棚,廣場後面就是綿陽科技館,而在它的周圍是車水馬龍的繁華市區。

但即使處在這樣的地段,也需要細心留意才能發現,在高大的科技館前那兩座灰黃色的石闕毫不起眼,從旁經過的路人甚至都不會多看它一眼,瞥其全貌,並無什麼令人驚艷之處,只是頗具年代感的造型在周圍現代化的城市建築中略顯得突兀。

誰能想到這是距今1700多年前的古物呢,並且還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實在是太低調了。

據資料介紹,平陽府君闕建於東漢晚期至三國蜀漢時期(約公元150—250年),因闕上刻有「漢平陽府君叔神道」的銘文,故名。據考證,闕的主人為東漢時一名叫李福的涪縣(今綿陽)人,他生前官至尚書僕射,封平陽亭侯,死後葬於故里,後人為其立闕。

平陽府君闕屬墓闕,共有左右兩闕分開而立,每一闕又由一高一低的母闕和子闕相連組成,為青灰砂岩材質,均由闕基、闕身、樓部、闕頂四部分疊砌而成。


走近這兩座漢闕,可以近距離看到闕身刻滿浮雕,內容豐富,只是風化嚴重勉強還能分辨,闕的邊緣也不再稜角分明,像被打磨過一樣圓潤光滑,雙闕的闕頂均殘缺不全。與比它年長100多歲的雅安高頤闕相比較,平陽府君闕稍顯簡潔、豐滿,高頤闕則較精美、瘦削。

平陽府君闕最大的看點便是它遍布全身的雕刻,闕上不僅雕刻有柱、枋、斗拱、瓦件等構件,還有眾多仙靈異獸、傳說故事、生活場景、佛教造像的浮雕。

在雙闕母闕的檐枋四周均刻有墓主生前坐車馬出行的淺浮雕畫像,都已模糊不清很難辨認,但從旁邊對應的牆畫上可以看出,畫像前部和後面為步卒、侍從、騎吏等組成的儀仗隊,中間馬車上端坐著主人,其中還有鳳鳥、長龍相伴,整體畫面極為生動,既表現了墓主人生前出行的豪華奢侈排場,又表達了墓主人祈求在神禽異獸引導、護衛下升入仙界的願望。

其次在雙闕的斗拱四周刻有玄武、朱雀、蛟龍、饕餮、天馬、羽人等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異獸,又有老虎、獅子、蟾蜍、豬、鳥、兒童、婦女等組成的反映現實生活場景的浮雕,雖然很多都不是很清晰,但從輪廓上看仍能感受到其雕刻技藝的精湛與純熟。

最顯眼的便是闕身所刻大量的佛教造像,在雙闕母闕的樓部正面,每一層均刻有穹形龕頂,每龕內刻有數量不等的小佛像。

這些佛像刻於公元529年的南北朝時期梁代年間,為佛教徒所刻,共有29龕,另刻有題記三則,不過這些佛像因風化嚴重只能看見大體輪廓,細節模糊,據說這些佛像是四川唯存的梁代佛教造像。

從整體來看,如果這些雕刻沒有因風化變得模糊不全,平陽府君闕絕對是一件非常完整精美的古代藝術品。

不過這並不影響它的歷史文物價值,平陽府君闕是目前國內現存的漢代石闕中保存最完整的雙墓闕,它不僅體現了漢代的建築、雕刻藝術和社會生活,也是研究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儘管如今看起來它與城市有些格格不入,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它已在此處屹立了1700多年了呢,說它是這個城市成長、變遷與發展的最老的見證者也不為過,即使在經受了千年的風雨洗禮後盡顯滄桑也仍然不失整齊美觀,它是值得我們去欣賞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