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第一人:80歲6塊腹肌,幫過郭敬明,「批」王小波活得太明白

文山 發佈 2020-08-02T16:04:50+00:00

2019年,是不一樣的一年。除了誕生了「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的不一樣言論之外,還誕生了一個不一樣的國家級榮譽稱號——人民藝術家。並於當年9月,頒發了第一批榮譽稱號給獲獎人員,其中有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存在。

2019年,是不一樣的一年。

除了誕生了「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的不一樣言論之外,還誕生了一個不一樣的國家級榮譽稱號——人民藝術家。

並於當年9月,頒發了第一批榮譽稱號給獲獎人員,其中有個人是中國文學史上,無論如何也抹不去的存在。

他叫王蒙,14歲入黨,19歲憑《青春萬歲》火爆文壇,24歲卻因《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被開除黨籍,流放新疆。

而後王者歸來,左手筆桿子,右手搞文化,出任國家文化部部長,離職後仍然筆耕不斷。在他81歲高齡時,憑藉《這邊風景》斬獲人生第一個茅盾文學獎,刷新文壇記錄。

身為「懂政治的人中最會寫作,寫作中最懂政治「的人,儼然很早就是北京圈子裡的老炮兒,馮小剛和作家王朔就曾特意為他組織一酒局哄他開心。

成名、大難、入政、學術、江湖,五個詞勾勒出王蒙精彩的一生。他到底是如何成就這一切的呢?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下這位牛人。

王蒙出生於一個「文化」家庭。

父親是北京大學教師,母親是某小學教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父母端的都是鐵飯碗(在1934動盪年尤其珍貴),而且父親還是985、211名牌大學的老師,活少錢多身份高。

王蒙出生後,母親向好友文學家何其芳求名字。何其芳根據法國名著《茶花女》中的主人公啊芒,給王蒙取了現在這個名字。

1940年,王蒙成為了一名小學生,雖然那時候還沒有少先隊員,但王蒙心裡很早就有一抹紅,他年紀輕輕就開始接觸新思想。在1945年上初中的時候,已經參與到了當時的地下工作中。

有覺悟、家庭背景也不錯,王蒙很快被考察後成為一名黨員,並於1950年升職成為北京共青團市工委的一名幹事。

而那年王蒙才16歲,最關鍵的是那年他接觸到了寫小說。

1953年,王蒙寫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長篇小說《青春萬歲》。這是一部以他自己為原型,飽含激情與朝氣的青春小說。

央視主持人董倩在採訪王蒙之前,就跟旁邊的人聊起了王蒙,她就說她年輕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本書,裡面的文字很激昂。

19歲的王蒙因為這本書一戰成名,當時的年輕人的必讀書物里,它一直榜上有名。

這本書在當時到底有多火呢?

用王蒙自己的比喻來說就是,那時候的《青春萬歲》,就是現在郭敬明的《小時代》。

一開始就取得巨大成功的人,一般會有兩個結局:一個是出道即巔峰,一個是剛進入狀態。

王蒙屬於後者。

第一部長篇的爆火說明王蒙在敏銳度和思辨能力上是非常優秀的,這些能力他在後面的新作《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中再次被彰顯。

這是一部寫官場文化的小說,各種職場明爭暗鬥、主義作風,全都被王蒙刻畫得入木三分。這部本是優秀作品的小說,卻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因為當時大環境的原因,王蒙這樣活得太明白,說得太明白的人,很容易就被戴上帽子。王蒙後來被開除黨籍,甚至被扔到新疆去「鍛鍊」。

在新疆的日子,王蒙寫小說的環境被打破,但他依然想辦法寫,白天沒空就晚上寫,晚上沒空就熬夜寫。

可能是新疆只有勞動沒有鬥爭的日子,讓他有更多精力感受生活;也可能是因為巨大的生活落差,讓他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這本在落難期間寫的小說《這邊風景》,在幾十年後,從滿是灰塵的書櫃中翻出來再發表,居然成為了王蒙斬獲茅盾文學獎的關鍵棋子。

而且因為那段特殊經歷,王蒙還養成了運動的習慣,如今他80歲了還每週遊泳兩次,每天堅持走7000步以上。

他一脫掉上衣,6塊腹肌就清晰可見,這身材讓多少年輕人都羨慕不已,難怪王蒙說,他80歲了依然敢跟年輕人比。

世事總是這樣,是福還是禍,誰也說不清也道不明。

普通人是這樣,牛人竟也是這樣。

1961年,王蒙回到北京,被安排到北京師範學校任教。從回到北京開始,王蒙的人生就像開了掛。

他先是順利的創作出幾本暢銷一時的小說,職位也一變再變,為後來的升遷奠定了基礎。

1986年,囿於王蒙的文學成就,以及在文化部門工作的經驗,被考察後選拔為國家文化部部長,一時風光無兩。

但群眾似乎不太買帳,有人說他資歷尚淺,不能當此大任,有人diss他的作品有爭議,最關鍵的是,筆友們都擔心他陷入紛繁複雜的行政事務後,文學之路會受影響。

在一次北京召開的文學會議之後,王蒙的好友馮驥才、張賢亮、鄧友梅等人前去拜訪王蒙,看他的寫作狀態。

結果,發現王蒙還是王蒙,左手筆桿子,右手文化事業,都搞得風生水起。從此,寫作里最懂政治,搞政治里最會寫作的,「作協第一人」的說法在坊間流傳開來。

一邊是硬核的業務實力,一邊是高明的職場生存之術。這樣的人很容易成為江湖中人人敬仰的大佬。

王蒙在京城圈子裡有非常大的名氣。在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說,作家王朔和馮小剛曾專門組織過一個局,就為把他伺候舒服。

《明朝那些事兒》說,好人拍馬屁是為了干實事,壞人拍馬屁是為了幹壞事。

馮小剛和王朔拍馬屁既不是干實事也不是幹壞事,而是為了哄王蒙開心。

王朔一上來就稱讚王蒙老師的作品不朽,幾十年前的寫的東西現在拿出來仍不落伍,而且常寫常新,觀察生活依然還是那麼敏銳,對年輕人也是愛護有加,絲毫沒有半點的嫉妒和不公正。

王朔話音未落,卻被王蒙截住:小王朔,你少跟我來這套。喝酒吧你。

見王朔沒詞了,馮小剛端著酒杯就上:

從小就看王蒙老師的書,像《風箏飄帶》那些意識流的作品更是喜歡得不得了。過去只是崇拜您的作品,今天有幸見到真人,才發現您人格的魅力也很大。

王蒙冷眼瞅著當時並不出名的馮小剛,默不作聲。

馮小剛見王蒙不吃這套,就換了個方式:

來的時候,王朔是想讓您好好舒服舒服的,怎麼就讓您一眼看穿了呢?您的洞察力怎麼那麼強呵?一句話就把王朔噎得沒詞了。這麼扛得住吹捧的人不是沒有,但像您這麼有地位的人,不吃捧還反感,我是頭一次見到。

馮小剛這話算是說到了點子上,王蒙經歷過大起大落,在官場裡摸爬滾打之後,王蒙的經驗無比豐富,不是馮小剛等人能夠比的,他總是能保持清醒,洞見本質。

但這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王蒙什麼都活得太過於明白。

幾十年前因為話說得太明白,而遠走新疆,幾十年後因為活得明白,王蒙惹上了輿論風波。

郭敬明曾經因為小說版權的事,吃了好幾宗官司,其中《夢裡花落知多少》、《幻城》等作品的爭議最大。

就在郭敬明在風尖浪口的時候,王蒙卻推薦郭敬明進入作協,這一事被廣大網友質疑,大家紛紛不理解一個作品都有爭議的人,為何能進作協呢?

王蒙的理由是,這是兩回事。進作協是對他能力的認可,對他創作出現代版《青春萬歲》之《小時代》的認可,這和支持他的爭議作品是兩回事。該認可的要認可,該追究的也要追究。

王蒙曾點評過王小波,說他:王小波當然很聰明,很有文學 才華,當然也還有所積累,博聞強記。他也很幽默,很鬼。他的文風自成一路。但是這都不是我讀他的作品的首要印象,首要印象是,這個人太明白了。

太明白,是王蒙和王小波共有的特質。

因為對生活、愛情、體制、生死太明白,王小波寫出經久不衰的作品。一方面完成心裡的訴求,一方面則是揭露這個冰冷的世界。

王蒙也曾將這些洞察訴諸於筆端,《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25歲就寫出了有些人一輩子都看不明白的職場貓膩。

王小波的遺憾在於留下的作品太少,而王蒙則是文壇常青樹,寫了一百多部小說,創作1600萬字,其作品不僅限於小說,還包括詩歌、戲劇、報告文學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就不止一次表示過對王蒙的崇拜。

活得明白,說得明白,做得明白,貫穿王蒙的一生,這一特質也貫穿於他的作品之中。

其中集王蒙人生智慧與思想於大成者,則是《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


這套書是在王蒙80多歲出版的作品,但是這位高齡少年,從來未曾與時代脫節。他在評價孔孟老莊的區別時,用了很現代化的比喻:

孔孟之道,是一種進取的精神,他能教你實現自我,精進工作;老莊之道則是一種逍遙無為的精神,能教你超越自我,安頓身心。所以,老莊不能當飯吃,能當飯吃的是孔子,莊子當王老吉涼茶喝喝還是不錯的。

王蒙被稱為高齡少年不是隨便說說,80多歲的他對這個世界依然保持著洞察和好奇。比如,他對現在人們被碎片化信息包圍的評價,就很一針見血:

在人們日益以觸屏瀏覽取代苦讀攻讀的今天,我們還有沒有深度的與認真的閱讀呢?

僅僅瀏覽,是視覺與聽覺的瞬間刺激,容易停留在相對淺薄破碎的層面上。在急於求成的社會氛圍中,已經出現了一批萬事通、萬事曉、不查核、不分辨、不概括、不回溯、無推敲斟酌、絕無任何解析能力更無創意的平面信息性能人了。

這樣的能人有的還一身戾氣,出口成「髒」。他們的出現,對於中華民族「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深處意氣平」的傳統,是一個災難。

不分辨、不查核,無推敲斟酌,他所說的正是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很多鍵盤俠、槓精。而我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逐步被這樣的人影響,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還是缺乏思考,缺乏洞見。

王蒙的建議是,要多讀高明偉大的思想,比如孔孟老莊的思想。

有人可能會質疑這點,覺得讀這些大而空不好懂的書籍,不如看有具體方法論的商業書。比如說看《情緒管理》就遠比看《孟子》有效得多。

其實這是個誤區。

無論我們看任何書籍,尤其是期望看了之後能讓自己有所改變的書籍,僅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得不斷實踐,再來書里找答案,再去實踐,慢慢一點點的修正。

改變,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所以,無論是讀經典名著,還是讀暢銷類商業書籍,都需要反覆調整與溫習。而一旦反覆讀,高明偉大的思想合集,顯然會更具有可讀價值。

普通人讀名作有個通病,讀著讀著就變成了識字,一遍過後沒什麼信息留存率。

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跟著牛人一起讀。

比如讀唐詩,你就可以跟著熊逸讀,讀曾國藩你可以跟著唐明浩讀,而讀孔孟老莊則建議跟著王蒙讀。

樊登曾採訪過王蒙,他問王蒙:

我是一直關注您的這方面的著作,就像《遊刃有餘》《得民心得天下》《天下歸仁》《老子的幫助》我都看過。

然後這次變成了一套,共《個性》《得到》《原則》《精進》四本,一下子這個部頭小了很多,排版也寬鬆了很多,裡邊的字數就少了。

我有一種感覺,我覺得您是生怕大家不讀孔孟老莊,您是使勁地想用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大家能夠接近孔孟老莊。

王蒙說:

是,這裡頭中國這傳統文化,它講究就不要把話說得太多。為什麼呢?中國的孔孟老莊這些人,他們追求的不是當教授,不是開課,也不是進學位。他們追求的是當聖人。

什麼叫聖人呢?就是指點迷津,帝王之師。我三句話,我告訴你,你就按我這個辦,天下太平、五穀豐登、人民幸福,全有了。

他要的是這個效果。所以,孟子的話就是說,博學而詳說之,以求其約也。這個不完全是原文了。

就是我學問又大,我說得又多又詳細,我最後的目的是為了不用詳細說。說那麼詳細幹嗎呀,三句話兩句話,你給我記住。記住你就全明白了,比什麼都強。

王蒙寫過很多關於孔孟老莊的作品,但最適合年輕人讀的就是2019年最新出版的這套《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因為可讀性強,而且涉獵面廣。

他將自己官場打拚的智慧,結合孔子的論語,把職場認知等乾貨,寫在《精進》之中。

他將自己的世界觀,結合老子的學說,把關於自我管理、世界認知方法等乾貨寫在了《得到》中。

將自己的情緒管理和學習方法,結合孟子的觀點,把關於自我情緒調理、學習方法論等乾貨寫在了《原則》中。

他將自己的自我價值觀,結合莊子的著作,在《個性》中對自我認知、如何思考生活等做了細緻的闡述。

曾國藩是中國晚清的傳奇人物,縱觀他後半生的成功轉變,就是孔孟之道雜糅老莊之學,再結合實事求是的精神,所爆發出的巨大能量。

所以,王蒙這套以自身為媒介,結合中國傳統經典思想,寫給大家的禮物,就是一套有價值的好書,因為它有價值且成系統。

讀《論語》,通曉世事洞明的內涵,精進工作;讀《孟子》,修身養性,守住原則和底線;讀《道德經》,重讀人生態度,提高人生境界;讀《莊子》,思索生活百態,找到精神寄託

哲人的智慧,和牛人的人生經驗都在裡面了,值得反覆讀,仔細品。

如果你還沒看過《寫給年輕人的中國智慧》,建議你收藏一套在家中,這樣的好書值得每個家庭擁有。

而且它什麼年齡段讀都可以,青少年時期讀可以明智,成年後讀可以修身,中年後讀可以豐富見識,老年再讀能夠找到精神寄託。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連結購買,趁現在磨鐵圖書在推廣新書,原價192現價只需90元,一頓飯錢就能拿下一套好書,千萬不要錯過了哦~

#王蒙##讀書##全民薦書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