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越不幸,越堅強

安若琴姑娘 發佈 2020-07-17T10:05:25+00:00

「這些註定要飛的女人們,她們追尋愛、獨立、自由、智慧的身影,劃破女性的低空,在歷史的深處,輪迴、疊映,聚合成一種神秘的感召力。

「這些註定要飛的女人們,她們追尋愛、獨立、自由、智慧的身影,劃破女性的低空,在歷史的深處,輪迴、疊映,聚合成一種神秘的感召力。」

民國時期,儘管「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但受益於時代的進步,民國女子的性情才華卻得以空前的釋放,如蕭紅、丁玲、葉嘉瑩等,至今還是耀眼星空的人物,在令人心旌搖曳的民國傳奇中占有一定的絢麗篇幅。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從蕭紅到葉嘉瑩》就是這樣一本典藏了17位民國才女,將民國傑出女性真實而豐滿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在如煙的舊夢中,共同感知17段愛情故事。

01

本書作者王鶴,媒體人。現居成都,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做過經濟記者、專題記者、副刊編輯等。

出版作品有隨筆集《愛與傷奔涌不息》、《偶爾遇見的傳奇—民國才女寫真》、《愛與痛俱成往事》等作品,還曾與王澤華合著有《民國時期的老成都》。

在《過眼年華,動人幽意:從蕭紅到葉嘉瑩》中,每一位女子的人生歷程,都教給你現代女性的生存智慧,綻放屬於自己的芳華。

今天這篇文章,我選取本書中的自己最喜歡,但命運多舛的才女蕭紅,以她為代表,來重溫一下民國才女的一生。

02

蕭紅出生於黑龍江呼蘭縣,家境富裕,但因為是女孩,而備受爸爸的冷落。

後來,蕭紅想去北平念書,父親卻將她許配給富商子弟汪恩甲。

剛開始蕭紅並沒有反對,隨著進一步的了解,汪恩甲身上帶著紈絝子弟的沒落氣息,讓蕭紅對這段婚姻越來越牴觸。

伴隨著疼愛她的祖父的去世,父女關係僵冷對立,蕭紅便滋生出了出走的念頭。

她離家出走的原因很簡單,和大部分有思想的女性一樣。

她不願接受父母安排的封建婚姻,也不願過早的走入家庭,因為她認為家庭是將女性束縛的主要原因。

隨後她和表哥去了北平,他們在北平生活了一段時間,由於生活窘迫,最終不得已,又返回了呼蘭。

這時汪家再也無法接受這個「忤逆不孝、放蕩不羈、和別人私奔」的準兒媳,蕭紅也被父母軟禁半年之久。

直到後來時局動盪,她才有逃跑的機會,回到了哈爾濱,而汪恩甲一路追隨。

不久蕭紅懷孕,可汪恩甲終是負了蕭紅,以回家要錢為由,隻身離開了旅店,留下了幾百塊的債務,一去不返。

旅店老闆威脅蕭紅,如果在拿不出房租,就要將她賣去妓院抵債。

絕望之際,她寫信給《國際協報》求助。

這時,作家蕭軍出現了。

那一日,他們聊了很多,誰也不願意停下來,誰也不願意浪費片刻。

這或許就是「世間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別重逢」最好的闡釋。

03

後來,在一場暴雨之中,旅店雜役憐憫蕭紅,讓她趁亂逃出去,就這樣,她離開了囚禁她數月的旅店。

那一天,她重獲了自由,欣喜之餘,立即就去找蕭軍,也開始與蕭軍一起共患難。

不久,蕭紅臨產,兩個人沒有錢住院,軍人出身的蕭軍為了不讓蕭紅再次受到折磨,在醫院裡犯橫,強迫醫院接收蕭紅。

蕭軍給了她滿滿的存在感和被珍惜感。

也是在那時,她正式冠以蕭姓,只想貼他更近。即使為他付出生命,蕭紅也是願意的。

孩子出生後,由於實在無力撫養,蕭紅把孩子送了人。

他們找了一處住所,喝幾口稀飯過一天,吃幾口列巴蘸鹽過一天,喝點水,餓一天。

才20歲,極餓、至貧、放棄孩子、眾叛親離,這人間悲苦,蕭紅體嘗殆盡。

本以為苦日子到頭了,甜日子也就來臨了。

但是,這句話在蕭紅的身上卻遲遲無法應驗。

在之後的日子裡,蕭紅跟隨蕭軍四處流浪,先是到青島,他們住在山腳下房子裡,各自有一份編輯工作。

在一地雞毛的日子裡,兩人的生活觀念逐漸有了偏差,爭吵也漸漸多了起來。

民族革命大學創辦後,蕭紅、蕭軍等人應邀去往臨汾任教。

到那一個月,大學因戰亂撤退,只想安靜寫作的蕭紅隨同大部人馬去往西安,蕭軍選擇留下打游擊。

看似是彼此的選擇,實則是宿命般地分手。

在武漢,蕭紅遇到第二任丈夫端木蕻良。

在頻繁的交往中,蕭紅懷著蕭軍的孩子嫁給了端木蕻良。

再後來,敵機轟炸,端木蕻良只顧自己逃難,將蕭紅「遺棄」在武漢,大腹便便的蕭紅只能一個人去往重慶。

蕭紅的感情,從汪恩甲,到蕭軍,到端木蕻良。

可以說她是一直在逃,也一直在被棄。

多年後,有女作家將她生前的經歷多舛歸結為「墮落」:

「從一個男人到另一個男人,從一種攀附到另一種攀附,從一種被棄到另一種被棄。」

04

而老天就像故意讓她嘗盡人間疾苦一般,這樣才能為她的妙筆積累素材,讓她的文字得以長存,不懼火煉。

抗戰時期,上海淪陷,成為一座孤島,卻成全了張愛玲,她的人生與作品同這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上海也是蕭紅的福地,在這裡,她遇到了文學伯樂——魯迅先生。

從寫信到會面,從請客吃飯到請到家裡交談,當時處於危險境遇中的魯迅對蕭紅卻是格外信任,除了精神安撫,還給予經濟援助。

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文學創作方面的幫助。

魯迅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在他的大力推薦下,蕭紅的作品陸續得以發表。

從籍籍無名的新人,到後來在上海文壇小有名氣。

這些成就都和魯迅的幫助離不開,尤其是蕭紅描寫貧困農民的《生死場》,由她親自設計封面,魯迅寫序,出版後轟動一時。

魯迅經常向朋友推薦這本書,在他看來,當時那批作家群里中,蕭紅最有希望。

從此,上海文壇的人都知道了「蕭紅」這個名字。

但從作家角度來看,蕭紅一生最大遺憾,是沒有更早寫出 《呼蘭河傳》。

如果,最欣賞她的魯迅讀到它,想必會是異常欣慰的。

《過眼年華,動人幽意:從蕭紅到葉嘉瑩》一書中,關於民國才女還有很多,每個人的一生,都譜寫了不一樣的傳奇。

如果你也想和這些優秀的女子跨越時空,近距離接觸,那麼不妨沐浴在書香中,在文字里感受她們的才與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