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無懼明天》作者:子粟

北上廣快報 發佈 2020-07-19T13:51:11+00:00

庚子春月,焦躁難安,昨晚睡得也頗不踏實,中醫朋友說:你是太久不接地氣了。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而我們宅在家裡,久居高樓,失去大地的滋養,人體正氣久久不能升發。  淳德全道,和於陰陽是中國人的養生之術,不能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日子,如何保持內心的安定?



  庚子春月,焦躁難安,昨晚睡得也頗不踏實,中醫朋友說:你是太久不接地氣了。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而我們宅在家裡,久居高樓,失去大地的滋養,人體正氣久久不能升發。

  淳德全道,和於陰陽是中國人的養生之術,不能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日子,如何保持內心的安定?

  我是較難入定的人,往往思緒紛飛,擾亂心神,但在寫字時卻可以心無旁騖,這大約就是外化於自然內求於藝道。從研磨開始,專注於水墨之間的滲透交匯,心神專一,才能磨得細緻內斂,過濾所有的不安煩悶,書寫時更要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一切外在事物在眼裡不在心裡,心中只有線條的錘鍊和墨色的萬千變化,此時方知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形與神俱,身心安放。


  每個人都有能讓自己安放的瞬間,可能是吟詩作畫,也可能是洗手做羹湯。這樣的瞬間,讓人在相同的時間裡,擁有了不一樣的空間。

  有外國朋友說,羨慕中國人的傳承,我們能看懂千年前的一首古詩,他們卻不能,因為當年的文字早已在歷史的風煙中湮滅,四大古文明只有華夏文明流傳了下來,還會繼續延續下去。

  我們不僅保有了文字,還保有了古典的書寫方式。想想就很奇妙,當你對著晉時的碑,撫摸那刀刻斧鑿的一撇一捺,想像著當年書法青蔥歲月時的美好模樣;當你捧著唐時的帖,一日看盡長安花,盛唐的艷麗繁華都隱匿於字裡行間;當你細讀蘭亭序,眼前會出現那個春日,一群衣袂飄飛的男子如何快意洒脫,恣情歲月;當你留戀趙松雪與管道升雌雄莫辨的信箋,當會心一笑這一對你儂我儂的夫妻,曾怎樣細細描摹對方的字體。

  跨越千年的月光,靜靜灑來,默默不言。

  有人曾說,中國人是沒有信仰的一群人,真的嗎?中國人平時看起來隨波逐流,一旦遇到事,也會有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有孔子所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擔當,所以那麼多人義不容辭的到最危險的地方馳援,更多的人沒有英雄主義,卻有集體精神,知道此時不添亂,才能共克時艱,甘心待於一隅。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最喜歡與大自然相契合的中國人,和大自然一起靜靜等待,我們從寒冷肅殺的冬日,一直等到窗外的鳥兒開始溫柔地鳴唱,等到陌上開滿了早春的桃紅李白,我們一起成就了一個最沉默而有力量的春天。


  這難道不叫信仰嗎?於困頓之中,生命呈現出勃勃生機,是更緩慢而堅定地前行。

  不僅書法,每一項傳統文化都是固化精神家園的籬牆,而我們,徜徉其中,樂此不疲。

  願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

  願書法生生不息。

  願祖國繁榮昌盛。


 

=============================

原創作家簡介:子粟,重慶人,愛寫文章愛寫文字的書法老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