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寫了平生唯一一篇愛情小說,其弟說,寫的並非男女之間的愛情

唐風宋月 發佈 2020-07-18T09:59:10+00:00

1925年10月,魯迅寫了生平唯一一篇愛情小說《傷逝》。「傷逝」二字出自《世說新語》,意即生者對逝者表達哀傷悲痛之意,小說大意如下。涓生和子君是大學同學,兩人在讀書期間就建立了戀愛關係。畢業之後,兩人租了一間房子,幸福的同居在一起。

1925年10月,魯迅寫了生平唯一一篇愛情小說《傷逝》。「傷逝」二字出自《世說新語》,意即生者對逝者表達哀傷悲痛之意,小說大意如下。

涓生和子君是大學同學,兩人在讀書期間就建立了戀愛關係。畢業之後,兩人租了一間房子,幸福的同居在一起。跟所有初嘗愛果的小情侶一樣,兩人度過了短暫而甜蜜的一段美好時光。可是激情過後,一個嚴峻的現實擺在他們面前,那就是生存。涓生和子君都出生在農村普通家庭,能夠讀完大學已經是萬幸,家裡不願也沒能力再給他們經濟上的進一步援助了,所以他們必須自力更生,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涓生開始找了一份在教育局抄抄寫寫的工作,子君不工作,整天窩在出租屋裡,養小油雞,養狗,跟房東太太為了小油雞慪氣。涓生每天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下班就趕緊回家,跟子君一起學著做飯。日子雖然清苦,但是快樂。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沒過兩個月,教育局就將涓生辭退了。原來教育局局長兒子的油頭粉面的賭友看到涓生子君出雙入對,羨慕嫉妒恨,就攛掇教育局長把涓生開除了。

涓生剛開始丟了工作,也不在意,因為他會寫作,還懂外文,就想著在出版社找個翻譯的工作,先幹著,騎驢找馬。但是先得給出版社編輯寄去自己翻譯的稿件,得到認可之後,方能商談下一步是否錄用。凡事說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涓生真正動手才知道,眼高手低說得就是他。半個月過去了,譯稿進展緩慢,幾經周折,終於翻譯了五萬字,時間已是深秋。

寒風逼人,涓生為了更好的搞創作,找到圖書館這一避風港,終日早出晚歸,與子君距離越來越遠,偶爾回去,兩人摩擦不斷,於是涓生選擇了放棄。終於有一天,當他從圖書館回家之後,發現黑燈瞎火,子君不見了,房東太太說,子君跟父親回去了。涓生擺脫子君的拖累,舒了一口氣,回到之前的交際圈,請人幫忙找工作,此人不置可否,然後告訴他,子君死了。涓生悔恨難當,在暗夜中長嚎,希望得到逝去的子君原諒。

其實這是兩個剛畢業的沒有經濟基礎的相愛的大學生常見的遭遇,這種故事不僅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普遍發生,一百年過去了,本世紀二十年代依然不斷在發生。不同的只是,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人活得更不容易,沒有愛,只有死路一條。現在的年輕人有了更多選擇,沒有愛,依然有光明大道可走。

我看過一個自媒體大號,講述他跟初戀的故事,簡直就是涓生和子君的翻版。兩人剛畢業,租了房子,住在一起,如膠似漆,過了半年,女方家中發生了一點變故,希望男方幫忙,男方事業正在起步,沒有人脈沒有錢,束手無策,覺得愧對女方,提出分手。半夜裡,女方沉默良久,跟男方說,你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跟我說這個合適嗎?男方無言以對。第二天女方搬了出去,沒過多久找了一個事業有成大好幾歲的男朋友,結婚了。跟男方說,我不後悔。

幾年以後,男方趕上自媒體風口,混成公眾大號,年入千萬,風光無限,但對往事依然耿耿於懷。他說,自己的確不該在女方最困難的時候提分手,雖然從本心而言,是為了女方好,為了她能夠幸福,以當時的情境而言,只有離開他,女方才能幸福。因為以後怎麼樣,誰都不知道。人活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涓生跟子君分手,某大號跟初戀分手,其實都是一種愛的表現形式,那便是莊子說的:相濡以沫,相洵以濕,不如相忘江湖。關鍵問題是,在你放手的時候,對方有沒有在江湖中生存的能力。我曾經也找過一個女朋友,出身好,性格好,容貌好,無一不好,跟我有巨大差距。說實話,我配不上她。我們在交往了七年之後,隨著年歲漸長,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大,我覺得我們分手的時候到了。當然,可能她也是這麼認為的,對此我們沒有深入探討過。有一天,她青梅竹馬名校畢業的髮小從國外留學歸來,我們就分手了,一切水到渠成。後來從我們一個共同的朋友處得知,她為此大病一場,在醫院住了小半年,發小一直在身邊陪著她,給她放梵歌,陪她度過最艱難的歲月。現在過得很好,起碼比跟著我過得好一百倍。

我聽了如釋重負。

涓生之所以放棄子君,歸根結底一句話,便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沒有錢,光有愛是無法生存的。因為愛情只存在於兩個人之間,屬於唯心的範疇,經濟基礎卻是唯物的範疇,唯物決定唯心。魯迅在文中借涓生之口說:「待到孤身枯坐,回憶從前,這才覺得大半年來,只為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子君離開涓生後,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只是鹽和干辣椒,麵粉,半株白菜,卻聚集在一處了,旁邊還有幾十枚銅元。這是我們兩人生活材料的全部,現在她就鄭重地將這留給我一個人,在不言中,教我藉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可見子君也明白,涓生之所以提分手,就是希望兩人分開後,能夠更好的活下去。子君把生的希望留給涓生,把死路留給了自己。

魯迅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稱寫的,文中的會館便是他住過的紹興會館,吉兆胡同便是他住過的阜成門西三條胡同。涓生和子君是誰,有三種說法。

第一,涓生和子君沒有特指,而是泛指當時大多數衝破封建思想束縛,勇敢為了愛情住在一起,不懼流言蜚語的學生情侶們。這些情侶由於經濟不獨立,鮮有修成正果者,像涓生和子君這種悲慘結局的比比皆是。魯迅在北大和北京女師大教書多年,對這種悲劇多有耳聞,於是寫了這篇小說,告誡廣大年輕朋友們,愛情不能當飯吃,最重要的,是活下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男女之間的愛情想要可持續發展,一要有愛情,二要有錢,如果只有錢,還能湊合過,如果只有愛情,那就湊合不下去:畢竟人非機器,得吃飯吶。即使是機器,想要正常運轉,也得上油通電不是。這篇小說發表之後,當時就在年輕大學生之間引起很大反響,許多情侶為了彼此日後的幸福生活,選擇分手單飛,各奔前程。雖然好多人放棄了愛情,卻努力活了下去。顯而易見的是,簡單世俗的活著,比虛無縹緲的愛更重要。

第二,便是魯迅和許廣平以及高長虹之間的感情糾葛。高長虹是個文藝青年,在北平以寫作和編輯雜誌為生,聽聞魯迅熱衷提攜進步青年,便登門拜訪。魯迅看著瘦弱的高長虹,說道,你坐的立火爐近一點,外面很冷吧?高長虹說,我不怕冷,冷算什麼。魯迅說,很好,都是外鄉人,我也是這麼過來的,你沒事常來走動。從此高長虹隔三差五來一次,甚至一天來四五次,一年來了上百次,兩人相見恨晚,相談甚歡,很快成為忘年交。過了一年,魯迅和許廣平戀愛關係確定,高長虹忽然在雜誌上大罵魯迅,魯迅方才恍然大悟,原來高長虹接近他純屬「醉翁之意不在酒」,並非為了在學術上切磋交流,而是意在許廣平。

魯迅在阜成門西三條胡同(被魯迅戲稱為老虎尾巴)居住的時候,許多進步青年都來拜訪,許廣平便是其中之一。隨著接觸逐漸頻繁,兩人互生情愫,只是沒有正式確立戀愛關係。許廣平給魯迅抄稿,高長虹在雜誌社工作,兩人因此相識。互通過八九封信,許廣平還給高長虹寄過郵票。高長虹遂對許廣平「害了單相思病」(魯迅寫給許廣平的信中語),方才登門拜訪魯迅,但是魯迅和許廣平對他的不純目的毫無察覺。兩人戀愛關係確定後,高長虹發表了一首名為《給》的詩,說魯迅是黑夜,許廣平是月亮,自己是太陽。可惜月亮投入了夜的懷抱,丟開太陽走了。夜陰冷黑暗,嫉妒太陽。「只剩今日的形骸,失卻當年的風光」。

魯迅為此特意寫了《奔月》還擊。后羿是個神箭手,曾經射下了九個太陽,娶了漂亮年輕的嫦娥為妻。後來老了,英雄無用武之地,被徒弟逄蒙暗算,差點一箭射死,回到家,嫦娥卻奔到月亮上,也離開了他。他射月不中,決定討一顆仙藥,也奔到月上,追隨嫦娥。后羿就是魯迅,逄蒙就是高長虹,嫦娥就是許廣平。真實的歷史傳說中,后羿被逄蒙射死,想要逼娶嫦娥,嫦娥情急之下吃藥奔月。魯迅把這個故事的結局改了,逄蒙沒有得逞,后羿和嫦娥一起奔月,終成眷屬。

魯迅後來給許廣平寫信訴苦:我對於熟識的和初識的文學青年,只要可以盡力就盡力,沒有什麼壞心思。然而男同學免不了嫉妒,一方面於心不滿足,想要打殺我。看見我有女生在座,便編造流言,這些流言,無論事之有無,他們有所必造,除非我不跟女人見面。他們大抵貌似新思想,骨子裡卻是小人。如果我隱忍退讓,他們就得寸進尺,我蔑視他們。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覺得慚愧,怕不配,因而不敢愛。但看清他們的言行之後,便使我自信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麼樣的人了,我可以愛。

《傷逝》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寫的。文中的涓生劍指高長虹。涓生靠寫作和翻譯為生,跟現實中的高長虹高度吻合。涓生脆弱敏感,虛偽多疑,逃避責任,遷怒他人,也跟高長虹的所作所為高度吻合。涓生給雜誌社投稿,「單是催,就用了九分的郵票」,更是意指許廣平給高長虹送郵票一事。高長虹說魯迅「破壞了他的夢」,魯迅說「夢是好的,否則,錢是要緊的。」魯迅意思,別說許廣平不愛你高長虹,即使愛,你也養不起。跟我爭女朋友,你有這個實力麼?

不得不說周老師真是性情中人。

第三更為費解,便是魯迅二弟周作人說的,這篇小說寫的並非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兄弟情。魯迅寫《傷逝》時,二人剛剛失和。子君去世後,涓生痛悔道:「新的生路還很多,我必須跨進去,因為我還活著。但我還不知道怎樣跨出那第一步。有時,仿佛看見那生路就像一條灰白的長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來,我等著,等著,看看臨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裡了。」周作人說,這便是魯迅在自我感傷。文中的涓生便是魯迅,子君便是周作人,兄弟倆曾經兄友弟恭,不分你我,現在卻鬧的老死不相往來,誠為痛心。

大家有空可以讀讀《傷逝》,真的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魯迅說:「我的書不適合年輕人讀,太頹廢,太冷。」但是一個人過了三十歲,就要讀讀魯迅了。年過而立,嘗遍世態炎涼,就要明白人世間的許多道理,養一顆平常心,魯迅毋庸置疑是把人世間看的最透的一個。
這套《魯迅作品集》,共十冊,原價328,現價只要99,可謂白菜價。這裡沒有雞湯,只有喚醒。點擊下方連結即可直接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