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翰墨——當代實力派畫家劉東亮作品賞析

弘揚書畫藝術 發佈 2020-07-09T02:03:47+00:00

劉東亮,1972年生於石家莊,河北畫家、佛教學者、國內知名風水師、春江書院院長、明德家園兒童村創辦人,中國國家畫院范揚工作室研究生,曾任《中國圖書商報》國內專題部主編,現任某宗教圖書出版機構佛教圖書編輯,編輯出版了各類圖書40餘種。


【藝術簡歷】

劉東亮,1972年生於石家莊,河北畫家、佛教學者、國內知名風水師、春江書院院長、明德家園兒童村(民辦孤兒院)創辦人,中國國家畫院范揚工作室研究生,曾任《中國圖書商報》國內專題部主編,現任某宗教圖書出版機構佛教圖書編輯,編輯出版了各類圖書40餘種。

朋友一生一起走

——談劉東亮其人其畫

作者:(畫家)彭建輝

東亮是我青年朋友當中修養全面的藝術家。書畫界、新聞界、佛教界,以及搞周易研究的高端人群中都有很大的影響。有一次一位書畫界的仁兄談起東亮,嬉稱東亮得認識一萬個人。我聽了嚇了一跳。忙問何以見得。這位仁兄講:我在東亮處呆了半小時,他的座上賓一拔兒又一拔,走了的、來了的……他不見外,來賓亦不見外,電話更是此起彼伏,一個接一個,有的他自己通了半天電話,卻不知道對方是誰。我聽了思忖良久:認識一萬個人可能誇張,但有一個事實就是他旗下的春江書院視頻講座卻有三百萬的點擊率,他的博客更是好評如潮,以他為首撰寫編輯的佛教圖書一本接一本的流通、出版。

我的孩子每天早課,臨摹描紅本柳公權書《金剛經》就是劉東亮點燈熬夜策劃編輯的。我有時驚異於東亮哪來這麼大的精力,編書、講課、畫畫、替人策劃傳統文化景觀藏風納氣、規劃設計。使企業家、建築商規避風險,調理不吉。我有時候細想東亮其人,怎麼客觀公正地評價他還真挺難。別人喊他老師,學生們喊他師父,老闆們喊他劉大師,他卻虛懷若谷稱對方為師。忽然間見我身邊小友成長成參天大樹頗感驚異,其實這都東亮三更燈火五更雞十年苦讀換來的。

我認識東亮的時候恰同學少年,我們各自在一家省級報紙供職,我做美編,他做編輯記者。當時我工作之餘為數家報紙做專欄漫畫。東亮也是我的編輯,他編輯的《商貿周刊》每期要我為他的版面配發漫畫插圖。經常的時候都是他自己采寫的稿子,他甚至連漫畫構思都替我擬好。我每次交稿東亮都許以褒獎,使我覺得我們之間的合作舒心愜意。有時候我覺得畫得並不太好,他仍然一如既往"優稿優酬",使我頗覺過意不去,但仍然沒有請他吃一頓飯。倒是他請我在青少年宮遊了一次泳,並且去他家吃了一頓家常飯。

我當時單槍匹馬在市里打拚,見他父母樸實好客,便油然而生回家的感覺。東亮的蝸居被滿屋子圖書畫作塞滿,只留下一張可以放他躺下的小床,我至今特懷念他小屋裡那棵長得枝繁葉茂的君子蘭,花開得很漂亮,香氣迷人。這時我才知道,東亮的父親是位作家,卻在基層派出所當所長。東亮的母親是位工會幹部,寫了很多豆腐塊發表在各家報紙上,一次我收到北京一家報社寄來的樣報,二版有我的漫畫作品,四版就刊登有他母親的作品。

我跟東亮玩得正爽的時候,他卻突然要去北京大學讀研究生,而且是學宗教研究方向,使我頗覺落寞,更顯在這個都市裡的孤單。後來在東亮"消失"的日子裡,我經歷了太多太多,都是人生的挫敗感。我鬱悶至極,卻唯獨少了東亮給我的開心、指導還有學業上的教誨。這麼好的一個朋友,咋說"消失"就"消失"了呢?不過東亮的家我還能找到,我卻一次都沒有去過。

直到一天夜裡,電話那頭爽朗的笑聲使我一下子心花怒放,是東亮!要知道這幾年我們的通訊工具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話、呼機、手機號碼不斷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這傢伙聽說了我的近段時間的"不吉祥",第一時間輾轉聯繫上我,後面的日子就不用多說了。

東亮在送給我他的新畫冊扉頁留言寫著"朋友一生一起走",使我想起我們在1998年的世界盃期間合作的一個圖文專欄。東亮寫文我畫漫畫,他一天一篇,我一天一幅,期間有一天他出差漏寫一期,由他的妹妹東宇替補一篇《小女子看球記》,文章寫得幽默瀟洒。晚上見到發稿編輯稱讚東宇文章寫得有文采,我卻倍生自豪,感覺是在誇獎自己的妹妹。

東亮對外一直堅稱我是他的好朋友,其實我心裡一直對東亮心生敬畏,因為他曾是我漫畫的專欄編輯,掌握著我畫作的"生殺大權"。最關鍵的是,東亮畫得也不錯,他卻把掙外快的機會讓給了我,我當時每期漫畫稿費能買一袋麵粉且有盈餘,當時工資都不高。我的外快使我的書房也增加許多大部頭藏書,所以我對我的編輯們都非常感激。如果沒有這些編輯老師、前輩的厚愛指導,我也不會有今天藝術上的突破,藉此文向東亮老師及彭氏漫畫作品的編輯老師說聲"感謝諸位的栽培指導!"。

東亮的畫作如他的為人般的舒暢透明,不藏不掖,筆墨清新,色澤明亮。像一首歌,像一首詩,充滿才氣和靈性。畫里的人物、動物都有生命的張力,就象圍繞在我們身邊的空氣。我很喜歡,他更喜歡。可是我也當過編輯多年,卻從沒想過給他刊登一幅作品以示感謝。包括他辦畫展時,我都還沒有意識在我的版面里給他發個消息,現在想起來那時真是年輕淺薄;而我每次去東亮處基本上都"賊不放空",不是送我圖書就是贈我畫作。我只是農村跑到城市裡的一個"閒漢",混到書畫圈討口水喝的人,既沒背景又沒文化,對待佛教文化更是謹慎小心。是東亮贈我的佛教圖書打開我的般若之門。

說起東亮就有剎不住的話頭,就像一次跟黃永玉老先生聊天,老先生說他寫兒時的趣事,一撒手就寫了60萬字,只是開了個頭,正事兒還沒提念呢!今寫東亮頗覺與黃老寫回憶錄有異曲同工之妙趣,畫畫的正事隻字沒提,拉扯了半篇閒話就此打住,還是請諸位細細端睨東亮的畫作罷!

《幸會劉東亮》

作者:張國來

神交歡喜

知道劉東亮先生這個人純屬偶然。今年春節,我教過的五六十名學生聚會,邀我還互加了微信。學生譚江勇改名譚寓勻,感覺名字有點個別,諧音"痰盂"。我是他初一的班主任,私下問:誰改的?答:自己改的。瀏覽他微信,也多春江書院和孤兒院的消息。猜度他改名定有說道,抑或暗示自己心胸寬大,包容他人不恭甚至說三道四,自然對他微信多了些關注。 4月末,譚寓勻微信《師父,我最近在學風水》,介紹劉東亮新作《風水禪觀》,照片顯示書名由趙朴初題寫,還附有全書目錄,勾起了我的興致,遂聯繫想看看這本書。小譚網店經銷他師父的書,要我住址可郵寄。我說上下班路過去取,結果陰差陽錯好幾天未能成行,還是小譚送達我家樓下收發室,順便還捎來一盒茶葉。我堅持要付書費,通過微信紅包打了過去。那幾天忙沒顧上翻看,後來閱讀竟然愛不釋手,足足用了半個多月,每天晚上學習研究到凌晨,越看越歡喜,越看越有共鳴,越看越想拜見作者。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讀《風水禪觀》就是這個感覺。書中哲學像算術乘法口訣,簡單、實用、準確、高效,像一眼智慧的清泉,洗濯著自己的心靈。同時也沉醉於"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歡喜境界。古人說"從來名士皆耽酒,自古英雄不讀書"。我理解,英雄不讀書是不讀死書、不死讀書,悟透了乘法口訣,把握了事物規律,就不必做那麼多練習題,這在他人看來則是不讀書。聞一多說過:"一個人可以無師自通,卻不可無書自通"。冰心一生奉行"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風水禪觀》就是一本好書,是依據古典哲學在格物致知修身悟道上的實踐。正如作者所說:以風水為啟用方便而修學,籍風水入道而知陰陽明體用,達"乾以易知、坤以簡能"之理,踐"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之行。余秋雨認為,讀書應該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尋找需要仰視的書。《風水禪觀》是良師,是無聲的良師,傳授知識、答疑解惑、啟迪智慧。《風水禪觀》是畏友,高屋建瓴、猶藥醫愚,需要仰視。《風水禪觀》是益友,像老朋友聊天,信手拈來通合義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志同道合、需要珍惜。拜讀《風水禪觀》,在哲學上有些疑惑,急切盼望當面請教作者。

有緣神侃

劉東亮曾在《河北經濟日報》工作。我也曾在《石家莊經濟日報》和《石家莊日報》工作。我們同處一座城市,都有新聞工作經歷,但從未謀面。譚寓勻是我30年前的學生,現在是劉東亮的徒弟,是很好的中介。於是,簡訊表達了拜訪劉東亮的願望,小譚回復儘快徵求師父意見。我說"但願有緣相見,你就是緣"。小譚回"緣來是我"。不日就有了回音,劉東亮同意,但近日在北京搜狐總部接受採訪,過幾天才能回來,遂約好6月3日下午在春江書院見面。

劉東亮是佛教學者,我不信佛,怕說出一些世俗的話來冒犯方家,內心很是忐忑。見面前,我梳理了一下讀書體會,列出了需要請教的問題,還篩選了幾個自己的觀點如約至書院。小譚說,師父正在家會客,一同到家見面。一上樓,劉東亮已經迎到門口。寒暄中看他面相,比我想像年輕得多,中等身材,體態稍胖,一頭短髮,雙目有神,衣著隨意。進屋相對落座,小譚於桌子一端續茶。我發現菸灰缸內有菸蒂,好奇地問劉老師抽菸?劉東亮詼諧地說,我也不是和尚,不但抽菸,還有女朋友呢。一下子,氣氛輕鬆了許多。我客套,知道您很忙,有幾個問題簡短請教。他說,不著急,敞開說,慢慢講。於是把所有的疑惑和問題一股腦嘟嚕了出來,他寥寥數語,我心服口服。一些觀點他也認可,視為知己,孤獨盡消。

興致所致,古今中外,海闊天空,神侃仙聊,酣暢淋漓。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到儒釋道,從河圖洛書到陰陽五行,從仁義禮智信到八卦方位,從形而上的道到形而下的器,從世界格局到中國發展,從東西方關係到南南合作等等。劉東亮說他是鐵桿兒的"毛粉兒 ",春江書院宗旨與"實事求是"無異,引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話題,還探討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夠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又聊當下突出的社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劉東亮針對我的問題,傳授義理知識,如醍醐灌頂,大有頓悟之感。

殊途同歸

劉東亮是北京大學哲學系著名教授樓宇烈的弟子。他涉獵廣泛、通儒釋道、知識淵博、反應敏捷、功底深厚,尤其在佛學研究方面見長。本人不敏,才疏學淺,孤陋寡聞,與之漫無邊際的閒聊,實在怕浪費他寶貴的時間。看他沒有反感,也很健談,不免話多了起來。多年來,我學習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研究古典陰陽五行學說,與劉東亮相比,雖然學習不夠深入,研究起點很低,範疇非常狹窄,路徑不盡相同,但結論一致。我認為,聖賢之道就是為人民服務。劉東亮說,他研究佛學的結論也是為人民服務。對此,我深信不疑。

關於儒釋道哲學理念。我認為儒道兩家哲學主張不同。儒家激勵仁愛,如同汽車油門,是走向成功的動力;道家克制慾望,如同汽車剎車,是防止失敗的保障。陰陽相輔相成,都是正能量。劉東亮說,儒家入世,釋道兩家出世,到王陽明則把出世入世合二為一。曾國藩、孫中山繼承了這一哲學流派主張。出世與入世一體,符合佛家的"不二"。我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思想,是儒道兩家的共同之處。劉東亮說,也符合佛教眾生平等的思想。如此看來,儒釋道在哲學上是統一的、是相通的。

關於孝道,我們觀點一致。石家莊良村熱電有限公司正在開展的"報春暉"活動,核心是知感恩、講奉獻,並分四個層面"報春暉",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集體溫暖之情、社會關懷之義、黨和國家哺育之德。我沒讀過佛經,也不知佛教有"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之說。這個設計理念來源於五行生剋,來源於"印"的萬物類相,來源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佛教報四重恩有異曲同工之妙。佛家的四重恩:報佛恩、國土恩、父母恩、眾生恩。《風水禪觀》演繹孝道,從莊子"孝之至也"發軔,深入淺出分析乾坤兩卦,入情入理,契理契機,令人信服。

展望未來

古代賢士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曾就此諮詢過不少老中醫,他們未能給出令人滿意的回答。劉東亮問,你能回答嗎?我說良醫與良相的共同點在調和陰陽。劉東亮表示認可,還依據義理推而廣之,對人體、家庭、企業、國家和世界作了精彩解釋。他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乃至世界也分別是個小宇宙。把握好小宇宙五行相生相剋關係,身體、家庭、企業、國家和世界就能夠實現和諧。恰如《陰符經》所言"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劉東亮信手勾勒洛書細解中數"五",做出21世紀中國定會繁榮富強的判斷。《風水禪觀》對生數和成數有專門論述,但仍不解渴。對"五"這個"中數",我理解為中數、中樞,劉東亮解釋為中庸、中用,聆聽教誨,則有了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他以世界眼光看未來,中國處於中央土,東有歐美木,西有中東金,南有亞非拉火,北有俄羅斯水。中國必定是光明的中國、美好的中國、誠信的中國、擔當的中國、智慧的中國。

德高為師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論年齡,劉東亮1972年屬鼠,我1961年屬牛,年長他十多歲;論德才,劉東亮學貫古今,堪稱我的老師。本人不才,忝有十年教師經歷,深知教師的品行。老師恨不能把全部知識灌給學生,燃燒自己,無怨無悔,照亮別人,無私奉獻。初見劉東亮,就深切感受到了他高尚的師德,也印證了譚寓勻的話:師父比我還小,但這個頭沒白磕,學到了很多知識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正是自己東邊亮,照得西邊也亮。

劉東亮對知識的慷慨相贈令人感動。知識就是財富,德高方能與人分享。一見面,他就把長期研究的成果告訴我,實在讓人感動,也肅然起敬。他說,關於中數"五",書中有過論述,現在又有心得,雖然尚未公開,但已基本成型。於是從哲學角度仔細講解理論體系,畫出兩幅洛書九宮格,比對二者微妙關聯,爾後揭示事物運動規律。暗自慶幸,遇到劉東亮是自己的福分。

江湖上說"貓教老虎留一手",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說到底,江湖術士故意隱瞞訣竅,以絕學技藝謀生,甚至當作斂財手段,本質是利己,只要不損害他人也算不上卑鄙,但尚未提升至利他利天下的境界。以前瀏覽過一些研究周易的書,感覺欲言又止、故弄玄虛、遮遮掩掩、雲山霧罩、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始終相信大道至簡。俗話說,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風水禪觀》前言開誠布公:"所學所悟不敢私藏,成風水禪一冊,供養恩師及十方大眾"。大道至簡,書中傾其絕學流布天下,有的還是首次公開文字披露,好學,好記、好用,便捷快速、反應靈敏、功效卓著,彰顯劉東亮大師品德、大德氣度、大賢風範!

"類固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如果說知道劉東亮純屬偶然,那麼深入交往定是必然。三個小時的長談意猶未盡,期待下次在春江書院拜訪,再行請教討擾。順祝春江書院及孤兒院越辦越好。

問水

來人問道道無差,

猶魚問水遍天涯。

水本未離多此問,

但息妄想自歸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