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余華:在太平間長大,遭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子期觀史 發佈 2020-06-20T19:03:42+00:00

「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魯迅從文也是湊巧」,是誰,竟然敢這樣公開調侃莫言、魯迅,這個人就是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余華。一、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余華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可以,他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所以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

「莫言寫書只會吹牛,魯迅從文也是湊巧」,是誰,竟然敢這樣公開調侃莫言、魯迅,這個人就是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余華。

一、在太平間長大,見慣血肉的他,高考落榜後從醫

余華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可以,他的父親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想當一名外科醫生,所以舉家搬到了一個叫海鹽的小縣城。因為當地急缺醫生,余華的父親很忙,他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後來醫院給余華的父親分了一套職工宿舍,而這次的搬家,直接影響了余華後來的寫作風格,因為新家的對面就是太平間。從此,余華經常可以聽到太平間傳來的悽慘哭聲,也讓他對生命和血肉產生很大興趣,後來甚至放學後就跑去醫院,慢慢的喜歡上酒精和福馬林的氣味。他經常去父親的手術室,看到做完手術滿身血跡的父親。

小學畢業後經常去圖書館看書,沉浸在小說世界中,後來慢慢的不再去醫院,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高考也落榜了。父親把他安排到醫院做牙醫,這一做就是5年。

二、棄醫從文,被連續退稿5年,8部小說寫死29人

做了5年的拔牙醫生,他不想再做了,他看到文化管理工作的人很慶幸,所以想要這樣的工作,他想了很久,覺得只有寫小說才可以讓自己和這些人一樣,不是有了寫小說的衝動,直接辭職在家開始寫小說。

只認識4000多個字的余華,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隨便找了一本雜誌,看了幾頁就開始寫小說,從此余華像發了瘋的一樣寫小說,白天寫晚上寫,寫完之後就給雜誌社投稿,他一直在寫,稿子也一直在被退,血氣方剛的余華,看著不斷被退回來的作品,覺得自己被騙了,憤怒和叛逆占據了整個人的狀態,從此他筆下的故事只有血腥暴力和死亡,在僅僅8個短篇小說中,他就寫死了29個人,而且都是離奇死亡。

余華回憶說,那幾年的寫作讓他精神快要崩塌了,一寫作就是殺人,晚上做夢也是被人追殺的噩夢,經常從夢中驚醒,直到後來他做了一個噩夢,夢到自己被綁在處決台上,隨著砰的一聲槍響,把他驚醒了,從此再也沒有寫過殺人的故事。

三、向千萬國人發問,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1990年,余華在小說界已經小有名氣,當他剛寫完一篇小說後,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往後該寫什麼?當時他聽到了一首叫《老黑奴》的歌,被老黑奴的「以歌報痛」深深折服,老黑奴經歷了父親離世、姊妹遠嫁、兄弟病故、妻離子散,後來被迫流浪,最終獨自死去,但《活著》出版了。

《活著》主人公叫做福貴,本是紈絝子弟的他,因為好賭敗光家產,接受現狀決定重新開始,後來又遭遇父母妻兒的相繼離世,但仍然對生活充滿信心,堅定地活著。這本書發行後,引起了很大轟動,迅速占領全國各大書店,並且一舉拿下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三屆世界文學「冰心文學獎」等眾多獎項。1994年,《活著》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也獲得大量國際電影節獎項。

余華用筆刻畫了一個苦不堪言的悲劇人生,但實際上卻是一則講給每個成年人聽的寓言。《活著》,是一本值得每個成年人用一生來讀的書,在讀完第1遍後會覺得這是一本不錯的小說,讀完第2遍時就會對某些情節感同身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證明自己認認真真的活,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是為了向誰證明?日復一日機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身下燈紅酒綠、醉生夢死的世俗中,你有沒有認真想過「活著」的意義?在《活著》的最後,余華給了你答案。

四、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與生命和平共處

如果說福貴的苦難和那個時代脫不開關係,那麼如今人們物質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充裕,所以有很多人也不知道該怎麼活。

《活著》能成為中國人必讀經典之一,因為它有作為優秀經典小說必讀的品質,書中一個個悲慘的故事,但故事中每個人物的舉手投足和心思情感,所表現出來的極度痛苦,讓人感同身受。當一個人經歷了活著的種種磨難後,還能樂觀的活下去,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背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著對抗挫折的勇氣,如果你體會過活著的苦難,一定要讀一讀余華的《活著》。

在僅有的一生中,我們要不斷的跌倒、掙扎,也要去尋找快樂,接受苦難,生活不只是物質和情慾,而是在經歷了命運的百般折磨後,我們仍然可以和生命和平相處,既然要活著,就要好好的活下去,這就是活著的意義。

余華《活著》,只需28元,一頓午飯的價格,一杯咖啡的錢,就能夠讓你明白活著的意義,感受精神的升華,明白我們的人生該怎樣走下去。只需28元,絕對的秒殺價,絕對的無償獻血,不可錯過哦,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