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晚年的一首詞:開篇一句氣勢十足,結尾一句悲涼無比

古今樓市說 發佈 2020-06-20T18:38:45+00:00

宋朝時期,文化繁榮,出了很多的文學大家,但是當前我們把北宋與南宋分開,就會發現,北宋貢獻了那麼多的大家,比如:柳永、秦觀、歐陽修、蘇軾、范仲淹…

宋朝時期,文化繁榮,出了很多的文學大家,但是當前我們把北宋與南宋分開,就會發現,北宋貢獻了那麼多的大家,比如:柳永、秦觀、歐陽修、蘇軾、范仲淹……而南宋呢?被人熟悉的大家則少了許多,僅有辛棄疾、陸遊等幾人而已。

南宋是一個偏安一隅的政權,在它存在的一百多年裡,北方一直被其他政權控制,當我們仔細讀南宋詞人們的作品時就會發現,很多人的詞都帶著悲涼,他們對於不能收回故土是心中悲憤的,為此,也有很多仁人志士發出吶喊,要收復河山,要為國出力,怎奈何,朝堂之上,主和派勢大。你看,主戰派的岳飛,以莫須有罪名處死;辛棄疾帶著起義軍跑到南宋,卻沒有守邊的機會。

陸遊兩歲時北宋滅亡,他卻對北宋念念不忘,是極力主張收復中原,而竟然成了他仕途上最大的絆腳石,屢遭主和派排斥,僅能做一些低級官職或者是編書,而這想必一直讓他耿耿於懷。陸遊隱居山陰,回想昔日參軍的經歷,想起那時意氣風發,對收復中原抱著極大的希望,而今老去,希望還沒有成為現實,於是寫下了《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一抒心中悲憤與愁苦: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遊雖然是文人,但是也有戍邊的經歷。起句氣勢十足的「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說的便是這件事,乾道七年(1171年),陸遊為了建功立業,殺敵立功,單槍匹馬走了上萬里前往南宋與金國的邊境城市梁州,想來那時陸遊一定雄心壯志,意氣風發。然而,理想竟然在轉眼間破滅,陸遊到邊境的當年十月,向朝廷上書北伐的王炎(也是邀請陸遊到邊關做幕僚,寫北伐計劃的《平戎策》的人)被調回南宋都城,他的幕府解散,陸遊離開抗金前線,「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睡夢中依舊出現昔日邊關的軍旅生活,睜眼看來卻是現在,戰袍上滿是塵土,眼前都是淒涼景色。年老的陸遊還能夢見軍旅生活,可見他依舊壯心不見,只是人已經老了。

人雖然老了,但是對國事依舊念念不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金國人還在邊境囂張,自己卻報國無力,只能心中滿含悲憤,任淚水下流。末句「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是全詞的高潮,情感悲涼無比,更帶著深深的憤慨,陸遊對朝廷的做法十分不滿,只能被迫離開官場,原本想要一直留在前線殺敵恢復國土,誰料只能拖著這殘軀老死在後方,「陸遊以天山代指南宋抗金的西北前線,以滄洲代指自己閒居的湖邊,痛苦地發出了自己的呼喊」,悲壯、憤懣卻不消沉,感人至深。

是啊,陸遊一直牽掛著中原,一直希望南宋軍隊收復中原,這種情到死都沒有變,「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參考資料:《全宋詞》

來源:小李趣聊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