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三台的故事

黎川發布 發佈 2020-06-21T02:34:13+00:00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最偉大的兩位詩人之一,有「詩史」、「詩聖」等雅號,與「詩仙」李白並稱「李杜」。杜甫先後在四川生活五年時間,其中在梓州生活近兩年,並在梓州創作詩歌200餘首,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2019-08-27來源:四川學習平台作者:三宣文

杜甫是我國唐朝時期最偉大的兩位詩人之一,有「詩史」、「詩聖」等雅號,與「詩仙」李白並稱「李杜」。杜甫先後在四川生活五年時間,其中在梓州(四川三台)生活近兩年,並在梓州創作詩歌200餘首,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俯瞰杜甫草堂

三台潼川古稱梓州,春秋戰國為郪國治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自西晉以來,為歷代州、郡、府、路治所,唐宋時期為四川第二大城市,享有「川北重鎮,劍南名都」的美譽,為民間藝術提供了理想的傳承場所。

杜甫草堂

寶應元年(762)4月,成都尹兼劍南兩川節度使嚴武奉召入朝,杜甫送到綿州。適逢劍南兵馬使徐知道自稱成都尹兼御史中丞劍南節度使,發動兵變,成都騷亂,杜甫轉赴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同年冬,接妻、子至梓州,築草堂於州城東街。

在梓州期間,杜甫常去牛頭山、長平山、印盒山等地訪古覽勝,飲酒賦詩,同時,也赴鄰近州縣如射洪、鹽亭、通泉(治今射洪縣南)、涪城(治今三台花園鎮)、綿州遊歷,並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上牛頭詩》、《甘園》、《惠義詩送王少尹赴成都》、《上兜率寺》等詩篇,向來膾炙人口。廣德二年(764)春,杜甫攜家回成都草堂。

杜甫草堂

杜甫在梓州的故事,被梓州人世世代代傳頌下來。並修建了4000餘平方米的杜甫草堂紀念這位偉大詩人。著名書法家舒同專門為梓州草堂題寫的「杜甫草堂」橫額,兩邊的楹聯為:「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杜甫草堂春季

被譽為「蜀中第二草堂」的三台杜甫草堂景區古樸、典雅、美觀、大方,再現了詩聖當年「花濃春寺靜,竹細野池幽。何處啼鶯切,移時獨未休」之意境;在這裡,也能體會到詩聖「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的悲憫情懷。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這一珍貴民間傳說故事,特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予以保護。

杜甫草堂夏日

杜甫草堂雪景

杜甫草堂正門

夜幕下的杜甫草堂

霓虹燈下的杜甫草堂

夜幕下的杜甫草堂

夜幕下的杜甫草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