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烙印

清荷留香 發佈 2020-07-02T10:51:26+00:00

如今,他們已經步入老年,但是,透過時代的光碟,社會刻在他們身上的'痕跡,如同錢幣上的水印,遇到光,清晰可見!

(原創)

流年似水,歲月如梭。

一路走來的五零六零後們,他們和共和國一起成長,在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大潮衝擊下,他們頑強的走著人生的路。

如今,他們已經步入老年,但是,透過時代的光碟,社會刻在他們身上的'痕跡,如同錢幣上的水印,遇到光,清晰可見!

這便是烙印。

五零後,與新中國同行,是社會主義的新人,祖國的花朵。

五十年代的苦,讓誕生的甜淹沒了。

祖國剛剛成立,離開戰亂,世間太平,日子清苦,百廢待興。

他們,是踩著喜悅的鼓點,來享受清貧的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國家窮,是世人認同的"一窮二白"。

國家窮,百姓用血肉之軀改天換地。

國家窮,人人有責,建設新社會。

國家窮,能讓每一個百姓的孩子,享受義務教育。

一個新的時代,一群在貧困的家園奮鬥的人。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五十年代最響亮的口號。

成長中的新人們,小小的年齡,就學會了打草,拾柴,撿糞,挖野菜。

每到青黃不接的春天,孩子們為了自己和家人能填飽肚子,不分男孩女孩,都在春天的鄉野奔波著,尋覓著,眼睛裡充滿著渴望。

充飢,是唯一的需求。

看到能真接吃的野菜,挖下來就填進嘴巴。

陽溝菜甜絲絲的,區區菜微微的苦,獨嚕酸的葉子是酸澀的。

只要能讓餓透亮的飢腸,有了可以填充的東西,孩子們菜色的臉上,就有了一絲絲甜笑。

六十年代初,自然災害襲擊了整個中國。這代新人遭遇了生命的衝擊,草根刨沒了,能吃的樹皮剝光了,人們想到了上一年的紅薯地。

初春,乍暖還寒。

大人,孩子,用手中的勞作工具,深翻著大片的土地,尋找著上一年遺下的紅薯塊,那怕是一塊爛了的紅薯,也會讓人歡呼雀躍,旁邊的人就會投來羨慕的眼光。

活命,是大人們唯一的希望。

在那個特殊艱困時期,老人省下飯,讓幹活頂家的人吃。父母少吃點,留給兒女們吃。一口乾糧,半碗稀粥,可能就是一條命。

食不果腹,記憶猶新,衣不蔽體,歷歷在目。

孩子們穿的衣衫,都是大孩子穿小了,剪補好了再穿到小一點孩子的身上。再破舊的衣衫也捨不得扔掉,舊布片洗凈後留著「打夾子」用。

那個特困年代,孩子們一件棉襖棉褲,穿在身上就是一冬,都是空身穿在身上,用當時的話說,叫「光腚子穿」。

冬夜裡,衣服脫下後,媽媽們坐在煤油燈下,為孩子們在衣服里捉虱子,實在太多,捉不過來的時候,就放在院裡的晾衣繩上,讓冬寒凍死虱子,第二天早上,母親們在孩子起來前,把灶里的火,拽出灶台,把凍了一宿的棉服,拿在灶火上邊烤邊拍打著翻著里子的棉服,凍僵了的虱子,就掉落在火里,劈哩啪啦的爆響聲里,棉服烤熱了,媽媽抱緊棉服,趁熱給兒女們穿上。

多年後,我一直想著,被媽媽烤過的棉衣,穿上身的舒服,媽媽快步從外屋走進來的樣子,還有她嘴裡不停的催促,「快快,熱乎著呢!」

而今,回憶往事,我猜想著,那個年代的媽媽們,在夜間,在灶台的那一刻,她們心裡的滋味是什麼呢?

六十年代後期,七十年代初,他們經歷了學生時的停課複課,回鄉務農的磨練。

農村的五零六零後們,在逐年長大成人。

有的去當兵,有的參加了工作,大部分人留守在農村。

他們為自己的命運努力著,奮鬥著。

土裡刨食的,面朝黃土背朝天。

那些走出農村的幸運者們,雖然離開了農村,他們經歷著臨時工、合同工、計劃工等等不同的待遇,不一樣的工種,領著低微的工資。可是,他們從不抱怨,認真工作,熱愛著社會賦予他們的任何使命。

歲月里,他們對父母有愛,與兄弟姐妹情深。

他們看到了父母吃過的苦,遭受的罪,所以,在他們的心裡,永遠記得養育之恩。

這一代人,兄弟姐妹雖多,但是,情同手足,在一鋪炕上長大的一奶同胞,一生中,體量著,依靠著,幫襯著,安慰著彼此的心。

這代人,大概都會記得,有了工作後的第一份工資。首先想到的是把錢交給父母。讓父母高興,也盡一份成人後的孝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結婚,生子,為人父母,責任,理解,擔當在這代人身上充分體現著。

結婚做到最儉,生子全力承擔,住房是單位的宿舍,生活中無論多難,從不給父母一點負擔。

我依然記得,我的同事的母親,來給他照料孩子時的情景。

一間宿舍,住不下全家,母親只能睡在為做飯搭的臨時棚子裡,低矮窄小,還放著鍋碗瓢盆,晚上睡覺時,收拾起鍋灶,支起臨時床,夏天蚊子多,兒子讓母親進屋睡,母親疼兒子,堅決不進屋。

最後實在沒辦法,吃完晚飯後,兒子就先去飯棚子裡躺著,媽媽以為兒子工作累了,需要休息。

其實,是兒子心疼母親挨蚊子咬,他躺在棚子裡,先讓蚊子吃飽喝足了他的血,母親少受點挨咬的罪。

父母老了,責任扛在了他們肩上,盡所能,負全責,多給父母些溫暖。

子女們大了,他們節衣縮食省下來的錢,供養後輩,上學,買房,娶聘,生子,他們全部承攬下來。從無一句怨言,半點悔意,而是心慰當然。

這代人活的呀,看起來有滋有味,其實,他們的背後滿是辛酸。

他們親身經歷著,一次次的社會變革,帶給他們的陣痛,也有希望。

七十年代末的計劃生育,放在了他們的身上,一孩化,國家的號召,五零六零後們的使命。

他們猶豫著,也讓自己的心放棄著。

隨之而來的九十年代的下崗潮,讓他們失去了方向,他們苦苦掙扎著,尋覓著生活的新出路。

早已過了而立之年的他們,有一大批下崗之後的人,沒有畏畏縮縮,而是挺直腰杆往前走,走出了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當然,還有好多人一直困苦著,盼望著,艱難的前行著。

他們的人生里:

住過最簡單的房。

穿過不暖的衣。

忍受過飢餓的苦。

承擔著養老送終的責任。

義務貢獻給子女畢生的心血。

如今,他們老了,居可安了,食無憂了,穿著得體大方了,世人面前,可以挺直身子說話,捫心自問,百思無悔。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捨不得,依然在他們身上閃現著。

前幾日,我在頭條看到一位六零後發的微頭條,她講述了自己看病的遇見,也敘述了曾經因腿疼就醫的過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因幾百元的費用,放棄了治療疼痛的腿,至今未愈,亦未治療。

讀來心痛,思之落淚。

我知道,類似的事在我的周圍比比皆是,老的觀念在這代人身上根深蒂固。

吃穿住行能湊合就行,

生病長災扛過去就好,

能少花一點是一點,

能節儉一分是一分。

生活中,讓後輩晚生有許多的看不懂!

給他們買的衣服為什麼不穿!

換個手機得動員多天!

外面吃飯讓讓都煩!

叫個外賣嘮叨半天!

剩菜剩飯吃的香甜!

電器用具能關則關!

少開空調多用電扇!

水錢電錢月月計算!

花錢多了手心出汗!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倖存下來的人。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苦日子熬過來的人。

他們,勤儉,節約,持家。

是他們骨子裡,刻著的時代烙印!

糧食就是生命!

吃飽就是幸福!

穿暖就是享受!

浪費就是可恥!

節約才是本份!

新中國長大的五零六零後們,我們老了,兒女們大了。

真心實意的愛自己吧!

不昧良心!

不失情義!

而是天經地義!

我的同齡人們呀,掰著指頭算算,敞開的活,還有幾年?

來一趟人間,帶走多少艱難!

走好最後的路,消費該花的錢。

講究點吃穿,游幾次山川。

把失去的找回來,讓心想的完美起來。

在我就要結束本文的時候,我最想說的話是:

「時代給我們落上的烙印,是美德,而不是束縛餘生美好的枷鎖!」

寫於二零二零年七月一日

註:文中方言較多,音對字或不對!

文中的「夾子」,是用舊布粘貼在一起的合成物。做布鞋必備物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