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覺夏日長,24家出版社為你推薦的夏季書單

嶽麓書社 發佈 2020-06-22T06:59:32+00:00

本書作者以現存最早的《吳越春秋》刻本——元大德十年刻明修本為底本,同時又參校了其他明、清版本,清人校勘記,類書、古注的引文,以及《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異文,在盡最大努力核對找尋正確原文的情況下,廣采前人解說,對《吳越春秋》作了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注釋,並以準確、明白、通俗的白話對其原文作了疏解。

《吳越春秋校證註疏》(增訂本)

張覺 撰

本書作者以現存最早的《吳越春秋》刻本——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刻明修本為底本,同時又參校了其他明、清版本,清人校勘記,類書、古注的引文,以及《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異文,在盡最大努力核對找尋正確原文的情況下,廣采前人解說,對《吳越春秋》作了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注釋,並以準確、明白、通俗的白話對其原文作了疏解。同時,在每篇之前撰寫了提要,對其內容及特點作了概括述評。此外,在篇中有關章節之後輯錄了可補正本書內容的早期史料以及可藉以了解《吳越春秋》早期文本情況的引文和校勘記,在書末還附有可靠的研究資料,可供讀者進一步研究之用。

推薦者

嶽麓書社

ylss1982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金史》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全8冊)

[元]脫脫等 撰;傅樂煥、張政烺 點校;

程妮娜 主持修訂

《金史》為元朝脫脫等修纂的官修紀傳體金代史,包括本紀19卷、志39卷、表4卷、列傳71卷,全書135卷,另附《國語解》一卷。記述了從女真族的興起到金朝建立和滅亡百餘年的歷史。

中華書局點校本《金史》,最初由傅樂煥先生承擔,但到1966年傅先生去世時,僅做出少部分工作。其後大部分點校工作在1971年後由張政烺先生完成,崔文印先生負責編輯整理,於1975年出版。點校本採用百衲本為底本,與北監本、殿本參校,擇善而從,又參考有關史料進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訂成果,成為當代《金史》的一個通行本,面世後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此次修訂仍以百衲本為底本,通校元刻本、清武英殿本,參校明南監本、北監本、清江蘇書局本,以及明《永樂大典》殘本的相關部分。參考吸收施國祁《金史詳校》、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證、張元濟《金史校勘記》等前人校勘成果。在版本校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本校、他校,利用正史、類書、文集、出土文獻,以及高麗古籍進行校勘。

此次修訂逐條覆核原點校本已有的校勘成果,充分吸納原點校本的成績。原點校本校勘記中很少提及版本依據,且存在較多的改字現象。此次修訂明確列出校勘的版本依據,糾正不當的改字、補字、刪字。對原校勘記有誤或不準確處,加以刪除或修改,對失校處,補充新校勘記。對標點、分段不妥處,加以修訂。點校本原有2017條校勘記,本次修訂刪掉120餘條,修正不準確的校勘記數十條,新出校勘記近900條,占修訂後校勘記總數2780多條的32%左右。另外,還對標點、分段不妥處加以修訂,糾正標點失誤200多處。修訂本還全面搜集梳理了點校本《金史》出版以來發表的諸多校讀札記,加以參考和利用,體現了當代《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推薦者

中華書局

zhonghuashuju1912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琴清閣書目(全一冊)》

(清)周錫瓚 藏並撰

是書為周氏藏書目錄,稿本,藍格,板心有「香岩書屋」四字。封面有江標題識,云:「《琴清閣書目》稿本一冊,己丑十月趙靜涵師檢付。元和江標記。」下鈐「師許堂藏書」長朱方及「丙辰年查過」楷字朱記。書前有庚寅(1950)王大隆題記。每種上鈐「周曰漣猗塘印」白文印,似為核驗所記。下注價格,當為售書時所為。此書目中宋元版不多,而舊鈔既富且佳。周氏藏書目另有一種曰《漱六樓書目》,合觀可知其收藏大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

推薦者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chnlibrary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第二輯》

(全15冊)

俞平伯 潘伯鷹 朱東潤 等選注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編輯出版,並一直持續至今的一套叢書。這是一套古典文學普及讀本,叢書以選本為主,選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學最精華的部分呈現給讀者。整理者有錢鍾書、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國恩、唐圭璋、蕭滌非、夏承燾等人,他們都是當代學術大家、名家,工作嚴謹細緻,認真規範。這些選本也是他們的代表作。我們的目標是把《詩》、《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歷代古文等「一代文學」之菁華呈獻給讀者,為讀者提供一套質量可靠且方便閱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基本書、入門書。

「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是在「讀本叢書」的基礎上進行分化重組(四大名劇和小說部分另做新叢書)、遴選再版、增補擴充而成。該叢書分批編輯出版,第一輯於2017年12月出版,主要是名家詩詞選本和戲曲選本。第二輯於2020年1月出版,主要是歷代散文選集和名家選集,具體書目為:《詩經選》《先秦文選》《漢魏六朝文選》《唐文選》《宋文選》《金元文選》《明文選》《清文選》《杜甫詩選》《梅堯臣詩選》《黃庭堅詩選》《唐宋詞選釋》《關漢卿選集》《龔自珍選集》《秋瑾選集》。

推薦者

人民文學出版社

renwengudian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徽州文書類編·置產簿》

(全14冊)

封越健 主編

本書收錄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徽州置產簿共九十四冊,一萬餘頁。種類繁多,有各種規約、遺囑、訟訴案卷、票據、官文、謄契簿、收借條等數十種。內容豐富,涉及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民間交往及習俗等各個方面,為歷史學、社會學、文化學、文獻學等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獻史料。

推薦者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ssapcn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殷周金文族徽集成》(全40冊)

王長豐 著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族徽」是殷周時期國族的特殊標誌,是國族名、國族族長名和國都名三者的統稱。族徽文字又稱為方國族氏銘文。它通常是由一個或者幾個象形性較強的文字組成,是殷周時期諸侯國、國君家族及其國都稱謂的圖形文字。它的演變與發展是殷周文化發展的重要標誌,是研究殷周時期諸侯國、國君家族及其國都稱謂發展變化的重要文字資料,是研究殷周社會國族結構、家族聚落形態、族氏關係以及文化禮俗的重要資料,也是現代姓氏探源研究的第一手「源頭性」資料。本項目以圖典的形式,集中、全面地對殷周金文族徽進行統計、整理與研究,在近8000個殷周青銅器中,總計分出612類根族徽字群,2221個殷周金文族徽類型。對全部殷周金文族徽進行了整體隸釋、校重和辨偽,每件器物資料按器名、時代、出土、收藏、尺度、形制、著錄、字數、釋文、備註等順序著錄信息,充分地體現了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迄今最全的殷周金文族徽彙編整理成果。

推薦者

黃山書社

hssspress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四部叢刊五編》

(全190冊)

李致忠 主編

《四部叢刊五編》是繼大型古籍叢書《四部叢刊》(初編、續編、三編、四編)之後編訂的續編叢書。全書共160種,精裝190冊,收錄宋刊本1種,元刊本5種,元刊明修本2種,元稿本1種,明刻本47種,明銅活字本 32種,明鈔本10種,明代影元鈔本1種,後金刻本1種,清代刻本30種,清代鈔本16種,清代影宋鈔本6種,清代影元鈔本1種,清代稿本7種。此書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先生擔任顧問,國家圖書館發展研究院原院長、著名古籍研究專家李致忠先生領銜主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館長陳紅彥、首都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周心慧,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主任黃顯功,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研究館員翁連溪,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原辦公室主任許逸民,學者張人鳳、柳和城等擔任編委。

推薦者

中國書店出版社

zgsdcbs123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老子的帳幕——理雅各、林語堂英譯〈道德經〉辯讀》

管恩森 著

舉凡文化經典,必定匯集文化道脈之精髓。凡言共同智慧,必為世界文化所公認。《道德經》作為中國古典哲學的文本,已經成為世界性文化交流與對話的重要介質,它是古代中國的,更是現代世界的。《老子的帳幕》結合理雅各、林語堂英譯《道德經》的具體實例,分析他們不同的翻譯實踐與策略,揭示他們在漢籍傳譯過程中的跨文化理解與詮釋。同時,將《道德經》與《聖經》的相關經文展開經文辯讀,探討中西聖哲關於人類信仰與智慧的啟示,揭示聖哲智慧對中西文化特質的形塑與影響。

推薦者

齊魯書社

Qilu Press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最新增訂唐兩京城坊考》

徐松 撰 李健超 增訂

清代著名的學者徐松撰著的《唐兩京城坊考》是繼唐代韋述《兩京新記》、宋代宋敏求《長安志》《河南志》之後,對隋唐長安、洛陽的城市規劃、宮殿官署、街市坊里、苑囿渠道、水路交通、風土人物等記述最為詳備的劃時代巨著,一向受到中外學者的稱讚,被譽為「集大成」之作。程鴻詔的《唐兩京城坊考校補記》也分章節補入,進行增訂。西北大學歷史地理學教授李建超在此基礎上對原書內容的一些錯誤以及文字上的錯訛也進行了增刪和訂正。最大限度地重現了兩京城的城市風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推薦者

三秦出版社

sqcbs201406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詩經譯註》

袁梅 譯註

《詩經》是我國詩歌發展史的光輝開端。本書作者對《詩經》的全部作品做了語譯、題解、注釋考證。語譯方面:忠於原作,力求不失本義;譯文口語化,儘量保持原詩的固有藝術特色,適當掌握靈活性,不拘泥於一字一詞而生硬翻譯;借鑑於《詩》,儘可能地體現原作的押韻方式,同時,對某些字句的音韻靈活運用;譯文與原詩並列,便於對照參閱。題解方面:對每首詩的中心思想或時代背景,做簡括的提示,力求符合原詩的本來面目。注釋考證方面:認真考辨古今學者對《詩》的傳、箋、注、疏,判明是非得失,擇善而從,並以筆者體悟之心得,用通俗明白的現代漢語,解釋字、詞、語句的含義,力求概念明確;對某些疑難問題,加以考證,略附援引,以供參考。學術延伸方面:闡發古今學者對《詩》的見解及作者自己的看法,對一些錯簡進行了質疑考證等。

本書適用於一般愛好《詩經》的讀者,同時,注釋考證徵引資料豐富,可作為《詩經》研究者的工具書。

推薦者

中州古籍出版社

zhongzhouguji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羅泰訪談錄》

孟繁之 編

羅泰教授,一名從事中國考古學研究的美國學者,從小對中文著迷,年少時便預見考古發現正從根本上改變著人們對中國歷史及其文化等各方面的認知和理解,於是決定選擇考古學作為大學的研究方向。他帶著一份守望人類共同歷史的厚重責任,博覽世界,汲取各國考古學養分,最後致力於東亞考古的研究,方向為中國青銅時代考古,範圍涉及古代中國青銅器與銅器銘文、禮儀制度、區域文化、跨地區長距離互動,以及考古學方法論和學術史等。

本書收錄了羅泰教授的十餘篇訪談文章,不僅為讀者講述了羅泰的學術生涯和在各國的研學歷程,展現了他緣何從事考古以及從事考古的收穫,還闡述了他對考古的理解與定義,探討了中國考古學的缺失、東西方考古的差別、考古的方法論研究、中國公共考古的新思路等話題,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一位西方學者眼中的東方考古。

推薦者

三晉出版社

sanjinchubanshe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江南通志》

(全12冊)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組織整理;

程章燦 主編;張乃格 執行主編

本書為乾隆《江南通志》迄今唯一一部點校整理本。由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整理,聘請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擔任主編。

乾隆《江南通志》雍正年間始修,歷時五年多,成於乾隆元年(1736)。據《點校凡例》,乾隆《江南通志》有乾隆元年刻本、乾隆二年鋟修本和乾隆間《四庫全書》本三種版本。此次整理,以乾隆元年刻本為底本,以《四庫全書》本和鋟修本通校,必要時參校相關文獻資料。

乾隆《江南通志》為一代名志,全書十志六十八門,採用綱目體,分類科學,歸屬得當,結構合理。內容涉及江南地區(特指今江蘇、安徽、上海二省一市)的自然、經濟、文化、政治、人物等各個方面,考訂精審,是一部貫穿古今、橫陳百業的江南地情「通史」。此次整理出版,既能活用歷史資源,弘揚優秀文化,傳承精神基因,又可以使傳統經典活起來,留住鄉愁,「連結」記憶,穿越歷史長廊。對於當今江南文化的弘揚與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推薦者

鳳凰出版社

fhcbs2014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廖恩燾集》

(全2冊)

廖恩燾 著,閔定慶 點校

本書為近現代政界、文壇重要人物廖恩燾全部存世著作的結集。

廖恩燾(1864—1954),字鳳舒,號雪崖、懺庵,筆名外江佬、珠海夢餘生等,廣東惠陽人。是廖仲愷的長兄、陳香梅的外祖父。他在晚清、民國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密切關注時政,交遊廣泛,其師友書札、詩詞酬唱之作,具有較高史料價值。

本《集》包括《嬉笑集》(甲子本)、《嬉笑集》(己丑本)、《懺庵詞》《懺庵詞續稿》《半舫齋詩餘》《捫虱談室詞》《捫室談室詞集外詞》《影樹亭和詞摘存》《影樹亭詞》《影樹亭詞續稿》《疏肝齋廣州俗語詞漫存》《新粵謳解心》《團匪魁》《京調維新夢》《學海潮傳奇》《集外詩文拾遺》。

推薦者

浙江古籍出版社

zhejiangguji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抗戰時期稀見文學文獻輯存》

(全136冊)

閻浩崗 主編

1937年至1945年中國全面抗戰時期,大後方雲集了大量不同立場觀點和不同風格的文學家,他們寫作和出版了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如今,關於大後方文學的研究逐漸興盛,但相關研究仍受到研究資料的限制。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閻浩崗主編《抗戰時期稀見文學文獻輯存》,相較於以往書目、書系更加全面,一方面收錄一系列單本書籍約450種,分為文學理論與批評、小說、散文(含報告文學和雜文)、戲劇、詩歌、翻譯文學6卷;另一方面則儘量選擇原版初版影印,而且側重選擇不太為人所知、不易見到的書目,展現作品原貌和全貌,為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和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更能體現大後方文學豐富性的資料。

推薦者

廣陵書社

glsscbs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楊慎文獻輯刊》

(全68冊)

汪夢川 編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的學者兼文學家,「三大才子」之一。其著述涉及理學、文學、小學、詩詞等各個方面,範圍之廣、水平之高、影響之深遠均屬罕見,被陳寅恪譽為「有明一代,罕有其匹」,堪稱明代文化界巨擘之一。

楊慎的著作在明代已廣為刊刻,據《楊慎年譜》以及簡紹芳、焦竑等人的記錄,楊慎的作品,包括其詩文集、學術筆記、編選評註類文本,共計有一百多種。當代有《升庵詩詞箋證》《楊升庵叢書》等重要整理成果,但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楊慎文獻輯刊》總計68冊,收錄了楊慎文獻數十種。採用影印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其原始面貌。其中絕大部分為明刻本,具有較大的校勘價值。

推薦者

巴蜀書社

Bsss1983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俞樾書信集》

汪少華 整理

俞樾(1821—1907),字蔭甫,自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學者。一生潛心學術,治學以經學為主,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可謂博大精深,著書500餘卷,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尊之為樸學大師。曾主講詁經精舍,培養了大批弟子,著名者如章太炎、吳昌碩等。本書收錄俞樾與友人通信,涉及230餘人,總計近1500通。作為晚清學界祭酒,俞樾一生交遊廣泛,與政學各界重要人物如曾國藩、李鴻章、盛宣懷、潘祖蔭、瞿鴻禨、端方、孫詒讓、黃以周、繆荃孫、馮桂芬等皆有交往。內容涉及學術問題討論,對政局時事的觀感,訪書刻書印書購書,創辦書院學堂,等等。書中又有致子侄等家人的書信,諄諄告誡如何讀書,如何作詩,如何做人,讀來別有意趣。總之,書中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對研究晚清中國的學術史、思想史、社會史、書籍史等方面均有重要價值,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的晚清文獻。

推薦者

上海人民出版社

spph_spph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

中國近代藝術文獻叢刊·美術卷

主編 越生文化

分卷主編 李超

此為「中國近代文獻保護工程」之子項目《中國近代藝術文獻叢刊·美術卷》的第一輯,共收入近代美術類圖書近200種,其中80%以上的圖書於當代從未被整理或翻印過。所收入的圖書中,除了當時國內本土作者的專著以外,還包括不少引進翻譯的西方及日本的藝術類專著,因此保留了大量珍貴的藝術類文獻。

推薦者

上海書畫出版社

gh_5d66851a7aea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全4冊)

胡玉縉 撰,王欣夫 輯

《四庫全書總目》是匯集《四庫全書》各著錄及存目書的提要,由紀昀總匯修訂而成。《四庫全書總目》修成後,因其出於欽定,故直至民國年間才有辯證、補正之作,著名文獻學家胡玉縉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全2冊)即是其中的傑出著作之一。胡氏對《四庫全書總目》做了大量的匡謬、補缺工作,他博採群籍,按《四庫全書總目》的次序,分別輯錄,匯為一編。《補正》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首先,此書具有輯錄薈萃之功。胡玉縉博採群籍,薈萃前人涉及《四庫總目》及阮元《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匡謬補缺之文,辯證《總目》2092種提要,不僅推進了目錄學研究,也為研究傳統文化提供了門徑。其次,此書以案語的形式提出己見,較好地彌補了《總目》的缺憾,為閱讀《總目》提供了方便。胡玉縉又對阮元的《四庫未收書目提要》也做了同樣的處理,方便讀者檢閱自己需要的材料。

推薦者

上海書店出版社

sbph_shsdsj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懲毖錄(外一種)》

[朝鮮] 柳成龍 等 著;鄭誠 整理

本書收錄有關十六世紀末壬辰戰爭的兩種重要文獻《懲毖錄》與《唐將書帖》,均為國內首次點校整理出版。一五九二年至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發動戰爭,派遣日本軍隊侵略朝鮮。明朝發兵東征,援助朝鮮王國,最終取得勝利。這場長達七年的國際戰爭,史稱壬辰戰爭,對東亞歷史影響深遠。戰爭期間,柳成龍擔任朝鮮中樞要職,戰後編撰《懲毖錄》,紀事冠首,戰時公文附後。紀事近乎壬辰戰爭回憶錄,史料價值甚高,文筆生動,向稱名著,已有韓文、日文、英文譯本。本次整理,收錄《懲毖録》紀事部分,將傳世刻本與殘存稿本逐段對照,稿本自身刪改之處並加標識,儘量呈現多層次的本文信息。《唐將書帖》匯集明方援朝將領王必廸、駱尚志等人致柳成龍手札四十三通,極為珍貴。茲據原件影印本整理錄文,可與《懲毖錄》相互參證。

推薦者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sjtupress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林紓集》

(全10冊)

江中柱 閔定慶 李小榮 湯江浩 於英麗 編

《林紓集》共10冊,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乃第一次對晚清民國著名古文家、翻譯家林紓的作品進行系統整理。前五冊收錄林紓的詩文、小說、戲劇、筆記、講義、文論、畫論等,其中很多原創作品是首次標點出版,不少資料為編者二十多年來多方收集、獨家收藏;後五冊精選林紓的翻譯小說,收錄有較大影響和參考價值的作品。該書為林紓文獻整理的集大成之作,彌補了林紓資料零散的弊病,為今後對林紓進行全面研究奠定基礎,可以更為深刻地理解林紓的複雜性;同時對於新文化運動、林紓思想變化、林紓創作,以及近代文學史、翻譯史、思想史研究,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推薦者

福建人民出版社

fujianrenminshe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嶽麓書院藏秦簡(陸)》

陳松長 主編

本書為嶽麓書院所收藏秦簡的第六個分卷。本卷主要收錄有關秦代法律類簡牘274枚,根據內容及簡的形制不同共分為五組。分紅外編連圖版、紅外正背單簡和彩色圖版及附錄等內容。本卷是繼《嶽麓書院藏秦簡》(肆)(伍)之後的又一以收錄秦代律令為主的卷冊,是前兩卷所收錄秦代律令的續編。對秦漢法律、田制、兵制等研究提供更多新認識,能夠進一步推動秦漢史研究的發展。

推薦者

上海辭書出版社

shanghaicishu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新出明代文人印章輯存與研究》

朱琪 著

本書集結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無錫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21家文博機構的81方出土(含徵集)明代文人印章,以及各類印材、印盒等相關器具、資料共近百件,全部以清晰圖版精印呈現,為有史以來全國公藏明代文人印章的首次盤點,對於明代文人印章的斷代、鑑別、藝術特徵及印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標本參考意義。作者以十一篇論文對這些出土印章進行了細緻的整理和研究,一方面輯錄、介紹了印章的出處,考訂了印文內容和藝術特徵,糾正了考古報告及其他資料中的誤漏;另一方面也對篆刻作者、印主的學術背景、文化交遊以及史實、事跡都進行了考證,為讀者勾勒出了明代文人階層篆刻藝術的大致樣貌。

推薦者

西泠印社出版社

xlyscbs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東亞科學史圖書館藏漢籍善本圖目》

「國際著名漢學家與漢學機構藏漢籍善本圖目」第1部

[英]莫弗特(John P. C. Moffett),陳正宏 主編

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是世界研究中國科技文化的重鎮之一,該館館藏豐富,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世界著名的中國科學史研究專家李約瑟生前購藏的漢文古籍。本書是關於此部分漢文古籍的整理與著錄,收錄漢籍善本近百種,據該館特色分為「經史之部」和「子叢之部」,「子叢之部」又細分為儒兵農家類、醫家類、道釋類、術譜類、雜家類、類書叢書類等六小類。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對相關古籍進行了全面系統的鑑定,以善本圖目的形式出版,不僅詳細著錄了每種書的版本和附註信息,還輔以大量書影,更為直觀地呈現了相關牌記刊語、序跋、鈐印、避諱以及批註等重要信息。此外,本書還附有李約瑟藏書印譜一編,收錄李約瑟姓名章、齋號章、閒章和特殊用章多枚,從另一角度呈現了李約瑟收藏漢文古籍的情貌。

本書以中英雙語出版,資料翔實,內容豐富,不僅展現了國際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所藏漢籍的精彩面貌,還揭示了海外所藏的珍貴漢字文化遺產的價值,為海內外中國科技史研究者與中國文化愛好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文獻參考和更為獨特的研究視角。

推薦者

中西書局

zhongxishuju

長按二維碼添加關注

《朱瑞熙文集》

朱瑞熙 著

朱瑞熙先生為宋史學界耆老,參與了多項宋史史料的整理,專著數種,而其主要貢獻在於大量的宋史論文。朱先生的宋史研究文章,以1987年發表於《歷史研究》的《宋代佃客法律地位再探索》為例,多為宋史學界的重要關節點,故而有重要影響。本稿收集朱瑞熙先生全部學術論文及論著數種,凡三百萬字,匯為一稿,別分八冊。

推薦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

shanghaiguji

古籍新書報

中國出版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簡稱「古工委」)於2008年9月22日由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為中國出版協會下屬的二級組織。現有理事單位40家。

「古籍新書報」是目前國內唯一集中反映古籍整理與研究成果和古籍出版信息的公眾號,已成為業內眾多專家學者的必讀之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