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油畫中美女美輪美奐,論油畫對中國民族藝術的影響和價值

絕世好素材 發佈 2020-06-29T16:55:36+00:00

雖然藝術學自西方,但從事創作的畫家卻是中國人,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身上的民族性必然在油畫中得以展現,這是無法否認的、客觀存在的事實。

油畫中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審美意識等多種元素的綜合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對於繪畫意境的追求、內在含蘊美的注重勝過對事物本身的描繪。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繪畫中的民族性也根據所受文化、風俗以及歷史發展的不同有所不同。這些民族性是歷史積澱的成就,對中國藝術乃至世界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價值。


油畫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中國的油畫技術最初學自歐洲,當時到歐洲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剛好趕上歐洲藝術從傳統繪畫向現代繪畫的轉折時期,近百年來,中國油畫一直在艱辛曲折中跋涉。油畫藝術雖然來自歐洲,但在中國這個具有包容性極強的民族,也得到了適合的土壤迅速的發展了起來。


雖然藝術學自西方,但從事創作的畫家卻是中國人,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中國人,這些中國人身上的民族性必然在油畫中得以展現,這是無法否認的、客觀存在的事實。因而,油畫在中國發展的歷史就是油畫中國化的過程。中國油畫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對西方油畫的學習、模仿和超越,在不斷的學習、反覆的模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具有民族性的油畫特色。


隨著改革的深入,「油畫創作回歸正宗」、「油畫西洋化」成為許多畫家追逐的時尚,一時間西方各藝術大師的藝術作品成為畫家競相崇拜、模仿的佳作。面對這種情況,如何使富含民族性的中國油畫成為世界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中國油畫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汲取外來文化的有益因素求的新的發展,已成為擺在中國油畫藝術家面前的重大問題。


中國油畫民族性的建構,中國油畫的民族性建構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艱難探索艱辛跋涉的過程,因而中國油畫要實現從「西洋化」到「中國化」的轉變,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借鑑吸收西方油畫中的優秀元素。藝術是人類的寶貴財富,一切藝術都是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油畫藝術也不例外。油畫藝術起源於西方,對於西方優秀油畫大家創作中使用的技法、風格等我們都應當積極借鑑、虛心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實現中西方油畫的相互融合,促進中國油畫的大發展。對於學習借鑑,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說:我們要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這樣我們自己就是有長足的進步。自己的東西與別人的東西要學會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是一味的死板硬套。別人有用的東西都應該學到,以便於改進自己�的東西,最終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新東西來。


第二,創作應紮根在民族生活土壤之中。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國家和民族要想在世界文化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立足於本民族的實際,將本民族中的優秀文化推向世界,讓世界了解和知曉,這樣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只有立足於民族文化,深入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內涵,這樣才能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到豐富的營養,才能創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的作品,才能真正使中國油畫走向世界。如果僅依靠民族身份是於事無補的。一個畫家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深入到群眾中,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這樣他的作品才能生命力和活力。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對生活的感受和感悟,即使創作技巧再高、技術再精湛,也會因沒有生命力而顯得蒼白,更別說模仿的作品了,更是毫無價值可言


第三,藝術創作應緊隨時代步伐。一切藝術都必須與時俱進。中國油畫只有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碰撞中發現自己的生命力所在,緊跟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這樣才能使中國油畫獲得新的發展。任何藝術要想獲得生存與發展,必須紮根在土壤中。


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油畫進行創作的主要土壤,主要紮根在該土壤之中的油畫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一切藝術都是用來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只有人民群眾滿意的作品才能獲得生命力。為此,油畫家應當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區、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線去,將創作紮根在實際生活中,切實感受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關注人民群眾的生活現狀、深刻體悟人民群眾的思想與情感,這樣才能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才能獲得創作的靈感,才能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作品,才能解決中國油畫創作中感情缺乏的難題。


結語油畫從國外傳入我國近百年的歷史是一部學習、模仿和創新的歷史,也是油畫從「西洋化」向「中國化」轉變的歷史。中國油畫之所以有別於西方油畫關鍵在於中國油畫中蘊含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就是油畫中的民族性。新世紀,中國油畫應當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汲取西方現代文化中的精髓,實現中西文化的融合,同時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中紮根,與時代保持同步,這樣中國油畫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