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被譽為未來的顯示之星,是顯示技術的革命,其市場商機龐大

大話百科天地 發佈 2020-06-29T05:53:54+00:00

在OLED開發的歷程上,各公司主要還是針對全彩顯示面板研發較有興趣,大面積面板可應用在較大市場的電視或監視器上,台灣奇美和日本IBM合資的IDT公司率先發布了20英寸的主動式OLED面板,曾轟動一時,之後不久日本的Sony公司就發布了用四枚12吋OLED面板貼合的24英寸主動

OLED開發的歷程上,各公司主要還是針對全彩顯示面板研發較有興趣,大面積面板可應用在較大市場的電視或監視器上,台灣奇美和日本IBM合資的IDT公司率先發布了20英寸的主動式OLED面板,曾轟動一時,之後不久日本的Sony公司就發布了用四枚12吋OLED面板貼合的24英寸主動式全彩OLED面板。精工愛普生通過將4枚20英寸低溫多晶矽(LTPS)TFT底板粘到一起,用最新的噴墨彩色技術試製出了40英寸的全彩PLED面板。

韓國三星電子利用單片a-SiTFT底板開發出業界最大尺寸的40英寸OLED面板。台灣的奇晶光電則發布了由最大LTPSTFT底板試製的25英寸OLED面板,但隨後Sony在2007年CES展上又發布了27英寸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TFT面板。這都展現了OLED技術未來製作大面積面板的可能性與潛在商機。

在中小尺寸面板上,主要還是應用在手機、PDA與筆記型計算機上,其發展重點在輕薄、高解析度和低功率消耗上,三星SDI已試製出VGA級的2.6英寸面板,在韓國電子展上,三星也發布了一款2.2英寸、厚度僅0.78mm的EL面板。不只如此,美國eMagin公司和英國的創投企業Micro Emissive Displays Ltd.(MED)也分別開發出超小型小於1英寸的有機EL微顯示器(microdisplay),解析度達SVGA(852×RGB×600pixels),可使用在攝錄像機的取景器或頭帶式顯示器,更讓我們感嘆OLED技術是如此的非凡。

就產品上量產的過程來看,日本Pioneer是最早有產品上市的廠商,主要產品是將OLED應用在汽車音響上,但面板只是多彩被動式矩陣型,而並不是全彩,之後Motolora也曾量產使用OLED面板的單色手機,但隨著LCD彩色面板在手機、PDA與監視器廣泛應用後,OLED全彩化變成必然的趨勢,之後廠商也都以發布被動全彩面板為主,主要尺寸在2英寸以下。OLED全彩主動面板方面,第一個發布的產品是Kodak與Sanyo合作的數字相機,此面板為2.2英寸的主動式LTPS-TFT面板,此面板也被推廣使用於個人媒體播放器(personal media player PMP)上,這也展現出OLED發明人的研發實力。友達光電首次將全彩主動面板用在BenQ-SiemensS88手機主面板,而在Nokia和三星SDI也相繼宣布將增加AMOLED產品後,未來的應用相信將更多元化。

現今量產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廠商以韓國、台灣、日本為主,主要廠商為韓國的三星SDI、LG電子,台灣的鑫寶科技、悠景科技和日本的Pioneer、TDK。但近來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參與者開始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最早開始OLED顯示器大量生產的東北Pioneer,三洋也在這一時刻終止與柯達的合作關係。,由於面臨LCD降價競爭導致被動面板獲利不佳,台灣的錸寶科技也減資重整後在考慮與韓商Kolon合作,東元雷射和聯眾光電也往中國內地市場尋求機會,許多主動面板廠(如華映與友達)由於量產技術還不成熟也暫緩投資,比較好的消息是據報導奇晶和渣寶打入日本夏普、索尼愛立信、東芝、NEC等日系手機大廠供應鏈,作為手機次面板。日本手機市場一年產量約八千萬支,其中有半數次面板使用OLED面板,市場商機龐大,其中最大的供貨商就是日商Pioneer,基於成本考量,台廠也有機會打入日本手機供應鏈。

反觀韓國對有機發光二極體產業則有不同的做法,三星SDI一直將有機發光二極體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不管在研發專利的數量、量產技術的改進和產品的推廣上均感受到其雄心,且在被動面板上已有不錯成績,並宣稱良品率可達97%。其他如韓國的LG電子、LPL,台灣的奇晶光電和日本的東芝、松下顯示科技(TMD)、SONY,也都宣布開始量產主動面板,是AM-OLED起飛的元年。其中Sony與Toyota Industries Corp.的合資公司S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rp.更將生產3厘米厚的11英寸OLED電視,預計初期每月生產1000台。TMD則推出OLED電視產品,未來有機發光二極體產業是否因此而更加茁壯,可以讓我們一起來觀察。

未來市場上對全彩平面顯示器有著巨大需求的潛力,OLED擁有良好的特質與應用,但也面對其他顯示技術快速成長的壓力,特別是液晶顯示器。不過世界各國對積極發展有機電致發光這門技術,繼續尋求在EL技術上的突破,一直保有濃厚的興趣,被譽為平面顯示的明日之星,能夠早日實現其燦爛的前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