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中宗教的談與不談

康石石 發佈 2020-06-28T01:02:22+00:00

所以,同學們與其直接放棄這一類選題,倒不如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老師會有此囑咐,到底宗教在作品集中能不能談,要怎麼談:01宗教和藝術的關係決定了:「能談」

「我不信仰任何宗教,因為我是在一個無神論者的家庭中長大的。但是我發現一些信仰者簡單的信念讓我十分感動」。——Alys Tomlinso

這位來自英國,畢業於聖馬丁的姑娘將「朝聖」 作為了自己的攝影主題並獲得了Sony年度攝影師獎,而這也是英國10年以來第一次有人奪得了這一獎項。

相信很多同學在項目製作前期,也就是有關調研靈感內容時,腦子裡難免會浮現老師貼心的囑咐:「藝術的靈感來源可以是任何方面,但宗教題材和政治內容我們儘量不要碰。」

政治內容由於話題的特殊性,本身的屬性又過於直接,再加上同學們也很少去涉及到,我們可以暫且不論,但是反觀宗教,這個和藝術一直都保持著緊密關係的話題,它真的完全觸碰不得嗎?

在西方國家中,有宗教信仰的信徒十分之多,他們對宗教文化也極有興趣,如果此類選題做的好無疑是能夠吸引考官的,而且更何況是像RCA、CSM、Parsons這類本身就開設了有關宗教課程內容的藝術名校。

所以,同學們與其直接放棄這一類選題,倒不如先了解一下為什麼老師會有此囑咐,到底宗教在作品集中能不能談,要怎麼談:

01宗教和藝術的關係決定了:「能談」

我們今天能在Google上搜索尋找到的大部分古典主義時期的作品都來自天主教教堂中的濕壁畫;義大利拉文納市的聖維塔教堂中的馬賽克裝飾是拜占庭帝國東正教藝術的代表;十字架吊墜是拜占庭珠寶上出現最多的宗教符號元素;敦煌,龍門,香格里拉,靈隱,這些地方的佛教藝術多到數不清。

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同學們在對尋找的目標內容進行刨根問底的調研時,很大幾率最終都會指引你到宗教題材上。

因為宗教在大部分時間實際上都處於一個對外宣傳與自我擴張的狀態,當我們去試圖尋找那些歷史性上的現有文明記錄(文字,畫作等),多多少少都會有他的影子在,藝術品在製作過程中會包含大量創作家自身的主觀意識與情緒,宗教正好是人們在精神領域的寄託,所以在大量優秀的作品中我們都能品出一些宗教的味道。

既然宗教和藝術之間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宗教中到底哪些內容可以用到作品集中呢?

那些因宗教而衍生出的周邊視覺元素,通過和藝術進行關聯,宗教在其中的表現程度相對弱勢的外顯內容和設計元素。

比如巴洛克教堂常常會用到的柯林斯柱式中的花卉裝飾茛苕。

比如猶太教堂和清真寺中的神聖幾何形狀和瓷磚圖案。Asfour和來自世界各地的30位其他藝術家組成的團隊在一個展覽中進行合作,將裝置重疊並將符號合併到服裝,結構和動畫中,以突出古代宗教與群體中現代聯繫之間的相似之處。

再比如,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教育學員田同學子在申上RMIT的作品集中,涉及到中國道教的女媧形象。

可以看到,在製作項目中田學生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涉及到宗教方面儘量也只是取其「形」,沒有用其「意」,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02藝術與宗教的相對獨立決定了:「不能談」

面對宗教問題,大家有興趣深入探究是好的,但也要保持謹慎。就像一開始老師們囑咐同學們儘量繞開這個宗教這個選題,宗教中有些領域是我們不能放進作品集裡的:

①.不要涉及到具體的宗教核心價值導向性內容

關於宗教的精神內核,大家一定要保持尊重,不建議從批判性的視角進行思考,簡而言之不要在作品集中表達出對於宗教的懷疑態度。

這也引出了關於宗教最大的一個特點,對於人思維意識與精神的感性寄託,而且這種精神層面的認知具有極強的普適性,或者可以理解成,信仰問題可以等於」不能改變的習慣問題」或者」嚴肅愛好問題」。

可能講到這裡,有些同學們會覺得有些抽象,那換一個稍微好理解一點的例子。

世界上現存的所有宗教絕大部分都有著引人向善,讓人變得更好的「精神指引」。

比如Quentin Tarantino,第一個將非線性敘事玩的出神入化的人,將電影的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做到最佳平衡,他近似變態的細節描寫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銀幕形象,成為了不少有著電影夢的人的「精神指引」。

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像Quentin Tarantino這樣的「存在」,給予自己精神上的指引和動力,所以就算我們不皈依某種宗教,但是對於精神上的寄託都是一樣的,而藝術不應該成為「破壞」信仰的那一方,相反,藝術應該成為讓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毫無爭議地共同欣賞的一方。

②.不要對有關宗教中的形式內容進行偷梁換柱,也就是所謂的「以形補形」

拿教堂舉例,它是一種很奇妙的建築,承載了很多本不該由他負責的任務:藝術品的展覽館,各個時期流派的繪畫集中地...,這也是為什麼從古羅馬一直到文藝復興甚至是之後的一段時間,建築史的風格都會一直圍繞教堂展開。

比如比薩教堂建築群一個特點就是它整體的建築構成內容,教堂前的洗禮堂象徵著人的出生,基督徒在主體教堂內部進行禮拜,朝聖,代表著人在世的所有的一切,在教堂旁邊還有一座陵墓,象徵人的死亡,整個建築群體就正好映射著人的一輩子。

教堂作為宗教中扮演「人與神交流」的場所,本身就具備了一些更加聖神的目的與作用,像這種建築,如果不是某些特殊原因,我們肯定不能輕易碰觸。

比如教堂是一個會聚集人群的公共空間,菜市場也同樣是一個相似的空間,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讓這兩個空間結合,甚至拉上學交互的小夥伴一起跨個界?

千萬不能。

這一點,是我最怕的同學們踩到的雷區。上面康石石提到的所謂的取其「形」不取其「意」,並不為了讓大家,取其「形」後,以「形」補「形」。

在宗教中取其「形」一定是為了你的創作服務的,換句話說,宗教的「形」是為了服從於本身的「意」,如果同學們的作品中並沒有自己的「意」,那取「形」也只是空殼罷了。

比如前段時間設計師韓篤一在這次疫情爆發的地點中國湖北省的一間教堂中,創作的壁畫 《The Saints Wear White》。

韓篤一在教堂內的白色牆壁和天花板上,畫上這些準備重裝上陣的醫護人員,將這些在急診室中常見的場景,搬到神聖的教堂中來。

其「意」是希望透過教堂的莊重來致敬與銘記這群白衣天使,因為在這場不知何時結束的戰役中,他們就是最偉大的無名英雄,他們會成為比宗教更具象化的精神寄託。

③.不要向既定教區內的國家院校解釋其他宗教的核心觀念

舉個例子,傳統佛教中會有「輪迴」的概念,但這個概念在基督教中就不存在;同樣道教,佛教也有一些比如很寫意的文字描述,這個時候如果想要用文字解釋起來就很麻煩,更何況同學們還得翻譯。

而且同學們在為了解釋宗教的核心觀念,在前期調研的過程中免不了會追溯過去,將自己放在過去的某個特定時間內,設想當時的場景和文化,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釋歷史中的人或事,亦或是構想出一個在過去並不存在的發展方向,並給出理論支撐。

但是,一方面在理論支撐上很難做到全面、具體;另一方面此類話題會觸及豐富的個人情緒,如果不知道正在看你作品集的考官是什麼政治背景和宗教信仰,你怎麼能確定自己的選題沒有踩雷呢?

最後,如果同學們如果你真的想嘗試做一個和宗教題材相關的話題,那麼在做之前,請你先務必保證要充分對相關宗教有很詳細的了解,尤其是在一些宗教禁忌的問題上要特別留意,因為儘管宗教和藝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是兩者是仍然是相對獨立的。

更多藝術留學和作品集創作相關問題,歡迎私信康石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