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件事兒,一生的事兒

小晶悅讀館 發佈 2020-06-26T07:05:22+00:00

寫作有它特有的步伐,它會歷經歡快也會遭遇痛苦,持久寫作後形成一種強大的內力,化骨可成綿,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形成長久的複利,受益一生。

文/張小晶

寫作有它特有的步伐,它會歷經歡快也會遭遇痛苦,持久寫作後形成一種強大的內力,化骨可成綿,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形成長久的複利,受益一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古今之成大事和大學問者,必經歷磨鍊到收穫的三境界,形容了做事的執著和期間忍受的寂寞。

歷史上有名的苦吟詩人賈島、孟郊等人,都曾反覆推敲琢磨詩句,追求新奇,期間忍受的孤寂,可能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現代寫作,沒有古代的寂寥,但它在輸出時大多是在安靜的一種狀態下。神思凝聚,方能泉思如涌,而後酣暢淋漓一路前行,拋卻其中苦思冥想,它的樂趣還是多多。

『01』

年少的陪伴,力量的給予。

在青春年少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經歷一個叛逆期,筆者也不例外。

那是一個少年初識世界,初步認識自己的過程,敏感又自尊心強的年紀。頭腦湧現的問題,使其對知識的渴望極度強烈。

那時經常在校園是個三好學生,卻依舊活得比較壓抑苦悶。面對大人的不理解,百口莫辯,表達意見容易被摧殘,索性用沉默代替。父母沒休止的忙碌,老師大多時候在不斷灌輸知識,同齡同學之間溝通會出現不同步。於是,書便成為那時最好的朋友,伴隨著讀書,寫作應運而生。

不管是天文地理、詩詞歌賦、著名小說等,凡是能看的,基本手不釋卷,讀完以後做筆記,寫感悟形成一個習慣。密密麻麻的幾本日記記錄了所有青春年少的心事,每一次記錄都試著去給自己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想起年少寫過最長的文字,是一部從未發表的小說,青澀的文字充滿對年少成長的理解。

很感謝那個時候就開啟了寫作的習慣,所有的不開心都有自我恢復和自愈的力量。

許多年後,一路相對順利的路程連續遭遇打擊,有一段時間心態接近奔潰的邊緣,重新能夠讓自己鼓起勇氣直面現實的,莫過於文字,即使失去很多卻也不再害怕,依舊相信未來可復生。

『02』

訓練思維,理清思路的思想工具。

時常對生活和工作進行總結,能夠很好的自省。這個復盤的過程,通過反覆回憶、梳理,最終會烙下理性思考的印記。

在管理團隊期間,寫作長時間積累的優勢就在於條理清晰,計劃明確。能夠把繁瑣的事物理清,將接觸的零碎信息進行整合,使其更具交流性。

這種交流性體現在:言簡意賅,重點突出,更便於執行。

此時,寫作等同於提升效率的工具,快捷而清晰,善加利用更見其效。

『03』

人生最持久的夥伴兒,比戀人更親密。

每個人都希望和愛人白頭偕老,但能夠結伴終老的人很少。在漫長的一生中,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會更持久的陪伴自己,哪怕有一天愛人離去,寫作依舊會提筆成字,娓娓道來一段又一段故事,直至刻印腦海。

宋代詞人李清照,在國破家亡後,悲痛不堪,好在寫作是她最好的安慰。在筆下,舊日的歡樂不斷重現,現今的日子雖悲歡,卻終究有餘熱溫暖著她,讓她在舉步維艱中堅強的活著。

『04』

認識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豐富生活。

人和人之間的相識相知是一種緣分。有部電影叫《聞香識女人》,它描述了退位軍官視力雖不佳,然而嗅覺特別靈敏,能夠通過嗅覺去很好的辨別一個人。

寫作是有相互感應的,志趣相投的人通過文字便可進行深入交流,成就一段友誼。

感謝寫作,讓我不斷在認識一些朋友,相互交流中,不斷提升了自我。

『05』

寫作需做好歸零心態,避免短期效益。

寫作這回事,初心很重要,賦予它的精神大於財富會讓精神更凸顯,賦予財富大於精神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短期商業化。

能夠用文字去賺錢的人很厲害,現代社會萬物皆可成商品,此時,最重要的是保持頭腦清晰,避免急功近利,避免淪為一台譁眾取寵的工具。

有次,看到一位青雲獲得者談論文風,發現同質化問題很嚴重,表明想要更好的保持自我風格。

因此,明確方向後,不用刻意去取悅所有人,因為你不是神,讓文字像人一樣,更有個性一點兒,才不會成為千篇一律。

@小晶悅讀館 我是一枚熱愛文字的新聞女孩,透過文字去感受世界,期待與您共同成長!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寫作復盤# #寫作文化# #寫作初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