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納維亞的故事,丹麥文化,我們來看看吧

九月圍城 發佈 2020-06-23T10:45:33+00:00

由於種種不能完全肯定的原因,許多斯堪的納維亞人在九世紀初開始離開他們的家鄉去進行冒險掠奪的活動。這種活動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從丹麥出發的海盜大都到英國或愛爾蘭、弗里西亞或法國去冒險,但有人走得很遠,到了西班牙和義大利。

由於種種不能完全肯定的原因,許多斯堪的納維亞人在九世紀初開始離開他們的家鄉去進行冒險掠奪的活動。這種活動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從丹麥出發的海盜大都到英國或愛爾蘭、弗里西亞或法國去冒險,但有人走得很遠,到了西班牙和義大利。此後,西歐和南歐的進步文化就日益影響斯堪的納維亞人的思想,特別是在隨著海盜活動的結束建立起友好的商務關係之後。新的推動力還來自其他方面。

瑞典的海盜很早就闖進了俄國,直奔拜占庭,在那裡他們一部分人經商,一部分人加入了帝國的瓦利亞基人扈從隊。丹麥人接踵而至。在十字軍東征之前很久,源出希臘、羅馬和東方並在東羅馬文化寶庫中虎虎有生氣的古代詩歌主題,開始沿斯堪的納維亞一俄羅斯商路直趨北歐。這些新文化因素必然要對本地傳統產生影響,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入民間文學。

我們在這個時候可以回憶一下,在原始斯堪的納維亞人的歷史上,九世紀是孕育著變革的世紀。方言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發展的。日後將演變為丹麥語的那種語言,已經和黃金觥上的語言大相逕庭了。隨後,海盜時代以前尚存的英雄詩歌或己散失,或被改造成新的文體:古代詩歌中通過語言演變仍然保存下來的那一部分,經過重新錘鍊,把東方和西方的因素都熔於一爐了。

我們畢競多少知道一點丹麥英雄詩歌的情況,這實際上是很幸運的事。因為它的發展過程是奇特的。它創始於民族大遷徙時代,繁榮於斯科倫時期,並在海盜時代為一種演變著的語言所改造。在那個時候,它僅僅是以口頭傳說保存下來的。

魯訥的書寫體不適於日常使用,只能用於重要場合或用於裝飾。如果不是巧合,英雄詩歌無疑會完全被人遺忘。碰巧大約從一一七零年至一二四零年, 丹麥的政治影響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能幹的政治家阿布薩隆大主教,為了使年輕而自覺的國家在學術界贏得聲譽,便委託歷史學家薩克索寫一部丹麥史,除了敘述其他事件之外,也要談到這個國家的偉大時代。薩克索在收集原始材料時,偶然發現了英雄詩歌。因為他確信他所發現的是史料,他才在歷史著作中為我們保存了英雄詩歌的重要片斷,不過譯成了拉丁語一-因為拉丁語在當時本來就是學者的語言。

薩克索是出色的拉丁語學者,因此他煞費苦心地把英雄詩歌的一些章節譯成了 拉丁語。如果薩克索滿足於逐字逐句的直譯,那末這些古詩還有可能還原,但薩克索精通古典的詩歌形式,並竭力顯示他的博學。因此我們就只能看到,古老的詩節里添加了一些詞以適應拉丁語詩歌形式的要求。儘管如此,薩克索畢競保存了許多世紀以前的英雄詩歌(有些幾乎屬於一千年以前),以往它們一直在口頭上流傳,那是靠不住的。薩克索的著作幾乎自相矛盾。這部書是為一個基督教的主教編寫的,卻充滿了對崇尚勇敢標悍的異教理想的讚美。可慶幸的是,薩克索保存了過去的某些東西,但我們不能說他保留了傳說的原狀,因為自薩克索以後,異教文學和英雄文學的證據都已遺失。

而且,薩克索是丹麥在宗教改革前惟一的拉丁散文大作家。他名義上是個歷史學家,實際上是個從事創作的人,因為在他的《丹麥人的功績》前九卷里,他是用零散的故事和傳說作為素材進行創作的。他掌握的材料之豐,搜集的故事之多,都使我們感到驚奇。他把那些故事編成-部從丹恩一直講到戈姆三世涉及大約六十位傳說中的丹麥國王的連續性演義。薩克索掌握的原始資料很多,可是它們究竟是些什麼資料,其中主要是丹麥的還是西斯堪的納維亞的,卻很難斷定。他提到了魯訥銘文,冰島作品,一位冰島人阿諾爾德的口頭交談,丹麥國王的名單,杜多、比德和保盧斯.迪阿科努斯的著作。

我們推想,他還採用了通俗傳說、民間故事和民歌、古代北歐神話和異教傳奇,也許還有冰島薩迦,但他的前九卷所用的真實材料還遠遠沒有搞清楚。他的散文氣勢磅磚,詞藻華麗。我們知道,他曾以銀器時代某些羅馬作家為榜樣,其中著名的有瓦萊里烏斯·馬克西穆斯。薩克索是一個卓越的文體家,他的外號(第一次偶然給他起這個外號是在十四世紀,因為他的文體優美)即由此而來。我們終於知道薩克索的名字,是由於他的同時代人、歷史學家斯汶.阿格森作了一次偶然的評介的結果。阿格森在他的歷史著作中提到他的同事薩克索正在寫一部丹麥史。薩克索的原稿有幾頁保存了下來,否則我們只能從克里斯蒂安.彼澤森於一五一四年在巴黎印的初版中看到薩克索的原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