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為什麼人人都愛潘金蓮?

小郭襄 發佈 2020-06-23T14:17:04+00:00

《金瓶梅》中,潘金蓮是一個「生的標緻,會一手琵琶,百家詞曲,雙陸象棋,無不通曉,又會寫字。」又有描寫「怎的好模樣兒,諸家詞曲都會,又會彈琵琶,聰明俊俏,百伶百俐,屬龍的,今才三十二歲兒。」,「往王婆家相看,果然生的好個出色的婦人。

《金瓶梅》中,潘金蓮是一個「生的標緻,會一手琵琶,百家詞曲,雙陸象棋,無不通曉,又會寫字。」又有描寫「怎的好模樣兒,諸家詞曲都會,又會彈琵琶,聰明俊俏,百伶百俐,屬龍的,今才三十二歲兒。」,「往王婆家相看,果然生的好個出色的婦人。

美麗,聰明,熱情,這樣的潘金蓮,不出一位,嫁一位般配的丈夫,估計也能安分守己,一家一計,相夫教子到終老。可惜,她的運氣有點差,命運坎坷。書中說她是南門衛潘裁縫的女兒,排行老六,自幼就有些姿色,纏了一雙好小腳。父親死後,沒法度日,九歲時候,被賣王招宣府里做婢女,學了寫彈唱,閒時還教讀書寫字。

在王招宣府,潘金蓮本性機變伶俐,十二三歲時,就會描眉畫眼,傅粉施朱,品竹彈絲,知書識字,梳著纏髻兒,穿緊身衣服,有模有樣。可惜,十五歲時,王招宣也死了,潘金蓮被潘媽媽贖出來,又以三十兩銀子轉賣給了張大戶。

初到張大戶家裡時,大老婆余氏本來很疼她,讓人教彈琵琶。可是,潘金蓮太漂亮了,張大戶趁著老婆不在家,把潘金蓮叫到房間「收用」了。這讓余氏非常惱火,對潘金蓮的態度也開始慢慢轉變,時不時想要修理,趕走潘金蓮,怎奈張大戶一直不肯,直到他生病時,迫於情勢,沒辦法,才準備要打發了潘金蓮。

可是張大戶又實在捨不得潘金蓮,這時,他想起了他的租客武大。於是,張大戶想出了一個變態的辦法——把潘金蓮免費嫁給武大郎,免去他的房租的同時,還給他做生(買炊餅)的本錢。張大戶不是大善人,他這麼做的理由無非是——趁著武大郎出門時,繼續「收用」潘金蓮。

可是,不久張大戶也死了,潘金蓮,武大郎被家主婆余氏掃地出門。他們搬出張府後,在外面租房子住,但是經常有浪蕩子來家門口觀賞潘金蓮的 小腳,武大提議搬家換地兒。被潘金蓮一頓臭罵,最後還是變賣了自己的首飾,在縣門前樓買了上下兩層的房子居住。

接下來的故事是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的情節,武松成了打虎英雄,在清河縣與兄嫂相認,潘金蓮對威風凜凜的武松一見鍾情,意欲勾引,不遂。兩人鬧翻後,武松去東京公幹,潘金蓮跟西門慶搞到一起,被武大捉姦後,協商不成,潘金蓮在西門慶,王婆的幫助下,鳩殺了丈夫,嫁入了西門府,開始在西門家和另外的妻妾爭寵相鬥,勾引奴僕,與女婿陳經濟通姦,七年之後,被武松假意娶回家殺死,潘金蓮終於走完了她短暫的一生。

潘金蓮狠毒惡劣的淫婦形象家喻戶曉,究其原因,還在於她對武大郎的鳩殺,而非在於她嫁給西門慶之後的淫蕩。西門慶一家大小妻妾,若論起淫蕩,大有人在,如春梅,李瓶兒等。因此,潘金蓮對弱勢群體武大郎的背叛,對武大郎的無情,狠毒,使我們根深蒂固地認為了潘金蓮乃不折不扣「淫婦」。

但是,如果從故事文本出發,仔細揣摩,我們對潘金蓮,對武大郎,甚至武松他們一眾人的理解會一些其他不同的理解。

大家都應該明白,一個女人「背叛」婚姻最起碼的前提——至少得樁婚姻是在自由意志下進行的。然而,以潘金蓮奴婢的身份,在潘金蓮和武大這樁婚姻上,她甚至是連說不的選擇也沒有的。再說得更明白一點,從潘金蓮二次被賣,到被張大戶「收用」,進而成為大老婆的眼中釘,甚至被強迫嫁給武大郎時,她的人生就從來不曾有過選擇。沒有自由意志選擇的權利,當然也就沒有「忠貞」的義務可言。更何況,在張大戶的安排之下,潘金蓮從和武大結婚起,就被逼得無法對武大「忠貞」了。一樁從開始就沒有貞操的婚姻,如何要求潘金蓮為它「守貞」呢?自然也無從談起「背叛」。

老實說,潘金蓮如果不毒死武大郎,那麼,她做什麼也不能算對不起他。

武大郎連矮子也算不上,身不滿三尺,是個侏儒。而且頭腦蠢濁可笑。他不可能以風流俊俏的潘金蓮相配,再加上懦弱無能,這些都是張大戶挑選他的首要條件。

張大戶白白送這麼一個漂亮的老婆給他,他還能拒絕?他深深明白,自己不能正兒八經把潘金蓮當成自己的妻,他只是拿了張大戶的錢,替他看管「行貨」的人,然後自己也沾點便宜的角色。

武大郎大可以沒錢,沒勢,沒出息,甚至沒身高,可是起碼他得有情有義,如果連這些都沒有,他實在沒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別人為他這樁假婚姻守貞的。

因此,在「忽一日大戶得患陰寒病症,嗚呼死了。主家婆察知其事,怒令家僮將金蓮、武大實時趕出。」,連最起碼的「經濟條件」都消失之後,這樁婚姻就真的一點存在的意義都沒有了。從父親的死亡、王招宣的死亡到這次張大戶的死亡,潘金蓮突然發現,她所有的努力,到頭來竟只換得一個武大郎——她其至連被再轉賣的機會都沒有了。這樣看不到出路的人生,對於才二十出頭歲的潘金蓮來說,當然是再悲慘不過了。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潘金蓮是一個富有激情,才藝雙全的女人,她不會甘於這樣昏暗無出路的人生,她會逮著機會,利用自己的資本——美貌,聰明去改變生活狀態。這時候,武松來了。

很多人都認為潘金蓮看上了武松的魁梧的身體,但我覺得更深沉的意義,其實是武松的「英雄」形象。武松一開始就是以「打虎英雄」登場。「英雄」的意象對於生命沒有出口,迫切等待著被「拯救」的女人而言,吸引力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潘金蓮要麼認了命和武大郎好好地過日子,否則,她就需要一個敢排除世俗成見,把她從命運中拯救出來的「英雄」。

或許我們都覺得勾引自己的小叔不道德,但潘金蓮想對自己的命運突圍,這一層一層包圍著她的就是道德。除了以「不道德」對抗「道德」外,潘金蓮幾乎沒有什麼別的選擇了。

可是,武松卻正義凌然,撂下狠話「我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的是嫂嫂」,潘金蓮只好得了個自討沒趣的下場。

勾引武松失敗後,不久,潘金蓮就和西門慶相遇 了。面對西門慶這個有錢有閒的死鬼時,潘金蓮根本不需要對廢話,果然,好戲就上場了——在王婆的唆攢下,兩人很快成了好事。

潘金蓮偷情於西門慶,甚至後來嫁給西門慶,都只因為她至始至終對西門慶都懷有一種不摻雜任何勢利要求的激情:當初,還不知道西門慶是何許人也,她便已經迷上了他的「風流浮浪,語言甜凈」,而在嫁給西門慶家後,她也只是千方百計籠絡丈夫的心——賄賂小廝,寫曲子道衷情,送物事致意,以及做「娼妓不為」的事,並沒有像李嬌兒那樣不擇手段斂財。其實,潘金蓮不是一個貪財的女人,從她變賣自己首飾讓武大郎置業買房也可以看出這點。

是呀,她不貪財,不勢利,又讀書識字,還會寫詩,雖不是「琴棋書畫」皆精通,卻也能品竹彈絲,吹拉彈唱,似乎不求別的,除了丈夫的愛,激情。這樣一個女人,可惜生錯了時代。在過去,一個富有激情的男人,可以出去做出一番事業,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專一的情種;但是,作為一個女人,她的事業只是嫁一個好男人,相夫教子而已。

那麼,設若是一夫一妻過日子,夫妻又般配,就可以相當幸福,她的激情也可以流瀉在創造美滿幸福生活上,成為一種積極的力;但如果不幸愛上了一個浪子,那麼在一個一夫多妻制的社會,一個太富有激情的女人就只有忍受無窮無盡的嫉妒的折磨——而且,就連這種由愛而生的嫉妒,也被社會視為惡德。

潘金蓮希望占有西門慶的感情,占有他的身體,這在現代社會,會被視為十分正常的要求——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愛人,可以忍受與其他的人平分秋色,這才是奇怪的現象。但是在過去,像金蓮這樣太充滿激情,又毫不勢利的女人,除非十分幸運,否則結果往往比那些聰明美麗不如她,但是更加平庸勢利的人落得更加悲慘。

試想如果潘金蓮能夠渾渾噩噩像那個李嬌兒,沒有任何感情與慾望的要求,只知道教唆丫鬟,偷盜一點小東小西,那麼盡可以嫁一個男人又嫁一個男人,始終平穩安寧度日,又何必落得這樣血腥的結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