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超200萬次的喜馬拉雅爆款課,許子東用四個字講透張愛玲

北京大學出版社 發佈 2020-06-17T18:11:18+00:00

張愛玲大火很久了,一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小資聖母,另一方面卻又是博士論文題目。愛情故事不止是鮮花、月光、沙灘、溫情,或者來點悲劇、白血病等等,張愛玲的愛情故事裡面,有的是策略,有的是計算,或者戰鬥,或者博弈。

張愛玲大火很久了,一方面是當之無愧的小資聖母,另一方面卻又是博士論文題目。有人曾說,「就是最豪華的人,在張愛玲的文字面前也會感到威脅,看出自己的寒磣。」因為這種寒磣,很多人都沒有真正讀懂和讀透張愛玲。

而這一次,許子東卻選擇迎難而上,以細讀的方式為我們講述這個「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的一切,從她的傳奇的生世到耳熟能詳的那些文本。這些文字第一次以音頻的形式在喜馬拉雅呈現,就收穫了愈200萬次收看。

在《鏘鏘三人行》里,有人說梁文道是「淵博」,竇文濤是「輕薄」,許子東是「刻薄」。當「刻薄」的許子東遇上同樣「刻薄」的張愛玲,會擦出怎樣的思想火花?他選擇用四個字概括張愛玲的小說——愛情戰爭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愛情故事不止是鮮花、月光、沙灘、溫情,或者來點悲劇、白血病等等,張愛玲的愛情故事裡面,有的是策略,有的是計算,或者戰鬥,或者博弈。

她好像替許多女人都活過一遍似的

01

「這個女人好像替我及我們許多女人都活過一遍似的」,李昂曾經這麼說張愛玲。出身貴族卻已經沒落,被父母家暴憤而出走,被愛人劈腿最終堅持離開,年少成名而年老孤苦無依……

她的曾祖父張佩綸是李鴻章女婿,一個知識分子,一生概括起來,書生意氣、文人誤國、落難反省、後來又得貴人相助。

張佩綸(1848年11月24日-1903年2月4日),字幼樵,號蕢齋,直隸豐潤縣齊家坨人(今河北唐山豐潤),晚清名臣。

她的父親張志沂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使命,似乎就是把張佩綸的DNA帶給張愛玲。用她弟弟的話說,「性格孤傲,擇善固執,頗得祖父的真傳。」

一個最有名的故事,有一次弟弟被父親罵,張愛玲在餐桌上為他哭。後母在旁邊說,又沒罵你,你哭什麼?

張愛玲很傷心地跑出去,到了洗手間對著鏡子說:「我要報仇、我要報仇!」就在她憤怒的時候,沒想到玻璃窗上傳來皮球的聲音——她弟弟已經在玩皮球了。

那些顯赫的家世並沒能給她帶來有尊嚴的童年生活。她要錢給鋼琴老師付學費,她父親讓她一個中學生在煙鋪前等很久,也不告訴她給不給錢。她後來還被父親打了一頓,關了半年。

而後母更是因為她在生母那裡過夜,用一個耳光把她打出了家門。離家出走投奔生母之後,卻也遭到嫌棄,「這周沒喝咖啡,都是因為你」「這周沒添新衣服,都是因為你」。

用張愛玲自己的話說,「……看得出我母親是為我犧牲了許多,而且一直懷疑著我是否值得這些犧牲。為了也懷疑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兒對母愛的渴望和懷疑。

許多人只知道張愛玲產生於一個歷史地理文化意義上的孤島,其實同時也是一種家庭倫理感情意義上的孤島。這種矛盾的感情,讓她對五四潮流有所懷疑,而她的父母則成為後來愛情小說的基本人物原型。

不止是愛情,還有永恆不變的人性

02

大家都知道張愛玲學生時期的徵文《我的天才夢》里的那句名言:「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這一句話里三個關鍵詞,一個是「袍」,代表了她的創作題材,就是「日常生活」;第二個是「華美」,代表了她的文風;第三個就是「蚤子」,也有人說是「虱子」,總之代表作品當中的悲涼,人性的缺陷。

在《第一爐香》里,女主人公葛薇龍剛剛經歷浪漫的初戀,轉眼就看見自己的情人喬琪喬和信任的丫鬟抱在一起,而這樣的羞辱竟然不影響她最後他結婚。

葛薇龍「……整天忙著,不是替喬琪喬弄錢,就是替梁太太弄人」,非常荒唐、殘酷、頹廢的婚姻生活狀態。這一步步合情合理走入荒誕,不僅因為飛蛾撲火似的愛,還有對上層生活方式的迷戀。

正如夏志清說,「人的靈魂通常都是給虛榮心和慾望支撐著,把支撐拿走以後,人變成什麼樣子——這是張愛玲的主題」。

《金鎖記》里的七巧,一輩子沒有機會和能力愛上什麼人,只是拿身體、婚姻當飯碗、工作,愛上小叔子之後自欺欺人地有了一段情,卻馬上親手把它掐死,後來還把這種不幸帶給下一代。小說中有一幕是七巧小腳踢兒頸,讓他月下燒鴉片,講夫妻床事,簡直可以和《狂人日記》相比。

這段頹廢場面,講述了5件事,1.人吃人;2.吃自己人;3.自己也在吃人;4.男吃女(也是用禮教);5.女人幫男人吃女人。

有次許子東和阿城拜訪北島,北島說這麼多人喜歡張愛玲,張愛玲把人性寫得那麼惡有什麼意義呢?阿城回答說:寫盡了人性之惡,再回頭,一步一光明。

還有許多人都津津樂道的《傾城之戀》,也不只是一個小市民發夢,一部浪漫戰勝世俗的愛情小說。白流蘇和范柳原兩個主角,互相算計,十八般感情功夫,各種戀愛戰術、拍拖攻略、情慾技巧、感情遊戲,絕大部分時間,兩個人互相猜疑、試探、征服和作戰,可是他們最後居然還能走到一起。

這個故事徹底顛覆了五四知識分子的愛情敘述,在他們那裡,女主人公總是需要救援的弱勢群體,一定是顯得冰清玉潔,玉潔使得她美麗,值得被拯救,冰清使得她善良,可以被拯救

而在張愛玲這裡,女的尋找「長期飯票」,卻也找到了真情;男的從情色遊戲出發,最後找到了自己的家庭。愛情故事的矛盾張力主要在男女兩性之間,男女各自的慾望需求不同,但都有合理性。這個故事裡男人是方向不明,重在過程;女人是目標清楚,手段靈活。男方雖然客觀條件占優勢,女人卻意志堅定以柔克剛。

再看看《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主人公振保表面做「好人」,其實是「小人」,一點「真人」都做不了。他就像我們身邊處可見的那種人,孝敬母親、幫兄弟、幫朋友,工廠也辦得成功,振興民族工業,對工人也並不苛刻,偶然誤入歧途戀上朋友妻又能急流勇退,最後老婆通姦他也沒有把老婆休掉或者家暴,他自己最後還表示,願意重新做個「好人」……

小說不僅批判了男權道德的虛偽跟不合理,也揭示了男權道德的虛弱和無奈。男主角表面上是為了做好人,遵從世俗道德,實際上是害怕自己的慾望,也害怕自己沒有慾望。他不知道自己潛意識裡要什麼。

還有《傳奇》增訂本被作為第一篇的《留情》也發人深省,表面上看是再普通不過的平凡的二婚故事,男人覺得自己到了晚年,應該有人可以照顧他;女人覺得我可以依靠他,這個飯票使她有安全感。整個小說裡邊,一個在猶豫要不要看生病的妻子,一個在計較男人回不回原來的家。

兩個人的較勁已經不是直接為了利益,也許這千瘡百孔、無可奈何就已經不是愛了,也許是所有的愛註定就是千瘡百孔,愛也許就是由這麼多無可奈何的細節構成。

夏志清把《留情》翻譯成彌留的、延綿不斷的感情,可是這個題目也許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手下留情,寬容與愛同行,人生才能走得下去。

這些小說大多介於雅俗之間,難以被簡單定義和分類。通俗小說總是「浪漫勝世俗」,嚴肅小說大都「世俗壓浪漫」,而張愛玲筆下的小說則是「兩者打平手」,互相滲透。

她看穿了一切,仍然選擇相信

03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今天的人們只看見「出名要趁早」的小資虛榮,而不明白「時代是倉促」的深刻憂慮。

張愛玲的創作高峰是1943到1945年,代表作都是二十三四歲的時候寫的,那時候她還沒有經歷真正的愛情。當她還是一個全然不懂世故的女人時候,就寫出了那麼多天才的愛情棋譜和婚姻戰役。

看透了男女之間各種功利、世俗因素,可是她依然選擇相信非功利、非世俗的浪漫愛情。是一種糊塗,但是一種極度清醒之後的糊塗。一生清醒,也就為了可以一時糊塗。

她的兩次婚戀其實都有一貫的精神,那就是「愛,是非功利的」。雖然有世俗的考慮,而且張愛玲在這方面考慮得很透,但關鍵時候,世俗考慮不是關鍵。

胡蘭成張愛玲相識於1944年初,迅速陷入熱戀,大半年後,胡與妻子離婚,和張愛玲沒有舉辦婚禮,也未同居,但有一份秘密婚書:「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不久胡蘭成去武漢辦報,很快又愛上17歲的護士周訓德,而且也談婚論嫁。日本投降後胡在逃亡途中又和范姓寡婦同居,說是表達感謝之情。

張愛玲剛開始並不完全清楚這些情況,還用稿酬資助逃亡中的胡蘭成,並去溫州千里尋親。1947年6月張愛玲才給脫離險境的胡蘭成訣別,「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也是不看了的」。民國世界臨水照花人,最終變成戰後的漢奸棄婦,而胡蘭成後來還一直在展覽和炫耀他跟張愛玲的關係。

張愛玲的第二段婚姻中,賴雅是一個曾經闊氣的窮作家,不僅居無定所,而且年已65歲,曾經兩次中風。基本上就是張愛玲在照顧他的老公,這個婚姻中她就是賢妻良母,而且還得和賴雅的女兒和睦相處。

張愛玲的小說寫得非常浪漫刺激,自己的感情生活竟是單一、純粹。她和胡蘭成的一段感情以後,再和桑弧、賴雅,都曾經滄海難為水。

她把愛情寫得這麼世俗、這麼通透、這麼絕望、這麼悲觀,可是作家自己的一生卻仿佛信奉一個童話。

也許正是她心存愛情的烏托邦理想,才會感慨「生在這個世上,沒有一種感情不是百孔千瘡」。

今日活動

賈平凹說:「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許子東說,「『細讀張愛玲』,乍一聽,像『吸毒張愛玲』。有時候我也覺得真是『吸毒』,讀張愛玲會上癮」。

-End-

編輯:黃泓

觀點資料來源:

《許子東細讀張愛玲》

轉載及合作請加微信:

emily_wangwei(王薇)

大師身邊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讀書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