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最古老、最大型的瑪雅遺址被發現,3000年前的遺址以平等主義為核心

藝術眼artspy 發佈 2020-06-16T08:23:51+00:00

Aguada Fénix遺蹟及其周邊區域的三維影像地圖,圖片來源:Takeshi Inomata長久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瑪雅文明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他們認為在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350年的前古典期中期(Middle Preclassic Maya),隨著瑪雅人逐漸從流動的游

Aguada Fénix遺蹟及其周邊區域的三維影像地圖,圖片來源:Takeshi Inomata

長久以來,考古學家都認為瑪雅文明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他們認為在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350年的前古典期中期(Middle Preclassic Maya),隨著瑪雅人逐漸從流動的遊牧生活方式轉變為擁有永久定居點,小村莊開始形成,瑪雅社會也從小村莊逐漸發展成擁有金字塔和其他大型建築的城市中心。直至大約公元前250年到公元前900年,古典時期的瑪雅文明才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區繁榮起來,這也是瑪雅文明的鼎盛時期。但近期的研究發現卻開始挑戰這一考古認知模型,考古學家發現瑪雅人對陶瓷和使用和永久定居點的形成比此前預測的更早。

近期,一組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迄今為止瑪雅人建造的最大、且最古老的瑪雅遺蹟,這個大約1.4公里長,400米寬,10至15米高的平台能夠追溯到公元前1000到公元前800年,其中包括一個高13英尺的金字塔。

至少需要320萬立方米材料

建造的超大型紀念性建築

Aguada Fénix所在地距離墨西哥城約850英里,圖片來源:Nationalgeographic

該遺址在墨西哥的塔巴斯科州(Tabsaco)被發現,這是一個以「瑪雅低地」地區而聞名的地區。探測過程中,考古學家們使用了一種名為雷射雷達的機載雷射掃描技術探測到這個地點,並通過使用貝葉斯定理(Bayesian)和放射性碳分析技術,研究人員預估了遺蹟的建造時間,並將此遺蹟命名為Aguada Fénix。

研究人員估計建造這個建築群需要320萬至430萬立方米的材料,相比之下,埃及的吉薩金字塔群(Giza pyramid complex)的建造材料體積只有230萬平方米。「當你走在遺址上時,你不會意識到這個結構有多麼龐大,它有30英尺高,但由於橫向跨度大,你根本不會意識到它的高度。」領導該研究小組的考古學家稻田武(Takeshi Inomata)說道。

Aguada Fénix瑪雅遺址鳥瞰圖,圖片來源:Nature

該小組的研究報告最先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中登出,研究報告中寫道:「儘管這個遺蹟與此前發現的奧爾梅克文明(olmec)的中心聖洛倫索(San Lorenzo)有些相似之處,但Aguada Fénix不像聖洛倫索那樣有體現社會不平等的元素。」這個擁有3000年歷史的遺蹟缺少大型的石頭結構,也沒有與統治者或精英有關的巨大的頭像或寶座,這表明該遺址是根據更民主的勞動實踐建造的。「傳統而言,考古學家會認為在社會出現不平等發展之後,精英、統治者階層及其他有權勢的人會組織大型的建設項目。」稻田武(Takeshi Inomata)在採訪中這樣解釋道,「但Aguada Fénix表明,這個大型建築是在沒有強大的權力集團的支持下完成的。」

研究人員在遺蹟中挖掘,圖片來源:Nature

研究人員發現這個建築群中有21個擁有標準空間配置的儀式中心,並將其稱之為MFU結構,矩形的儀式中心以下陷的沙丘形式體現,每個儀式中心都包含了複雜的網格群組E形結構,由位於西面的圓形或正方形的沙丘和東面的平台組成。許多前古典時期中期到末期的「瑪雅低地」遺址都有這一結構。

Aguada Fénix遺址共包含一個大型、長401米的MFU結構,以及5個小型MFU結構和多個矩形綜合體及人工高原。在挖掘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建造者是基於高原基岩的自然上升而建造的,他們計算出該建築群需要5000名工人花費至少6年不斷建造才可建成。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建築群的建造過程跨越200年。

瑪雅文明是否曾受奧爾梅克文明影響?

瑪雅文明區域地圖,圖片來源:Sci-News

公元前1200年至1000年是「瑪雅低地」地區(Maya Lowlands,橫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社會變化的關鍵時間點,坐落在「瑪雅低地」的邊緣地區,Aguada Fénix也是探索瑪雅文明和奧爾梅克文明之間聯繫的關鍵地點。「瑪雅低地」地區文明是否有繼承奧爾梅克文明的遺產並直接受其影響的問題也長期備受考古學家爭議。奧爾梅克是已知的最古老的中美洲主要文明之一,於公元前1200年產生於聖洛倫索高地的熱帶叢林中,並繁盛了約300年。

聖洛倫索遺蹟,圖片來源:ThoughGo

在Aguada Fénix中發現的人工高原是最有可能遵循了奧爾梅克文明的中心——聖洛倫索建築傳統的部分,建造者結合了聖洛倫索的遺產以及其文明衰落之後遺留的建築元素,包括標準式的網格群組和E形結構。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建築元素的在瑪雅建築的使用應該得益於人民密集的跨區域互動。

在Aguada Fénix發現的石像雕塑,圖片來源:Nature

與奧爾梅克地區的遺址不同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一地區的社會不平等水平低於奧爾梅克地區。不像奧爾梅克地區的遺址,研究人員沒有在Aguada Fénix發現清晰指向社會不平等、社會階級的痕跡,例如展示權威的雕塑或者某些掌權者的個人雕塑、寶座等。目前唯一一件在Aguada Fénix發現的雕塑是一尊動物石像。「這也暗示了墨西哥灣沿岸的奧爾梅克地區並不是當時的唯一文化發展中心,創新亦並不總是出自位於最高掌權者。」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

從遊牧到定點居住

由群眾建造的群眾活動場所

由稻田武帶領的研究小組表示,致使此建築群和其他相關建築出現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瑪雅人從遊牧生活方式向定居方式的轉變,並且受依賴於玉米農業的事實所激發——研究小組對碾磨石上發現的澱粉粒的分析結果與建設時期該區域普遍種植的玉米基本一致。

研究人員在遺蹟現場勘測,圖片來源:Nature

MFU遺址周邊未發現居住場所的事實也體現了當時部分中美洲居民仍然流動住宅的生活模式。在社會環境發生較大變革之時,許多原住民積極地參加生活景觀的改造,並在不受精英階層協迫的情況下建造新的聚會場所。

來自公元前1000年至700年的物件,與此前在墨西哥恰帕德科爾索城等其他遺址中發現的物件相似,圖片來源:Nature

儘管Aguada Fénix似乎是與那些在前農業時期或農業時期初期的世界其它地區的紀念性建築有相似之處,例如近東、雅典以及美國東南部,但Aguada Fénix的獨特之處在於:「中美洲人民在Aguada Fénix建成的數千年以前就已經擁有本地玉米和其它作物農業。這些觀察也促使我們在探索在不平等情況較少的社會中,建造紀念性建築時的多樣性過程。」

稻田武也表示在未來,研究小組計劃將了解更多關於這個地點的人們是如何從主要依靠狩獵和捕魚的遊牧生活方式轉變成更多依賴玉米農業的定居生活方式,但「尋找流動人口的居民區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在熱帶地區。」他表示。

Aguada Fénix的土層結構,圖片來源:Nature

然而另一位未參與此次研究的考古學家喬恩·洛什(Jon Lohse)卻不認為這個建築群是當時瑪雅人開始定居生活模式的證據,「在全球範圍內,由遊牧人民建造的紀念性建築並不少見。」他補充道,這個建築群無疑表明了人類協作的能力,可能是以一種強烈的平等主義為核心。考古學家們通過研究建築的土層注意到,一些用來建造平台的土層被鋪成了不同顏色的棋盤狀,這也可能象徵著不同群體的貢獻。

公元前750年,該建築群開始被遺棄,在1000年後,人們開始建造更高的金字塔,只有精英階層才能登上這些金字塔。而留給廣泛群眾的空間卻越來越少。(編譯/林佳珣)

(文章來源於TANC)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