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把楊玉環吹上了天,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木有時間嗎 發佈 2020-06-16T04:36:27+00:00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要說起古代的詩人,人們往往想起的總是李白,數千年過去了,他的詩歌依然在人們的心中盛行。在詩歌這個領域他也算得上是千古無人出其右了,就像李白的大迷弟杜甫說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要說起古代的詩人,人們往往想起的總是李白,數千年過去了,他的詩歌依然在人們的心中盛行。在詩歌這個領域他也算得上是千古無人出其右了,就像李白的大迷弟杜甫說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不僅五絕寫得好,七絕也寫得好,整個盛唐詩人,只有他一人做到了這點,李白詞同樣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

而他的詩歌也對後代文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韓愈、李賀,到宋代的蘇軾、辛棄疾,再到明清的楊慎、龔自珍等等,都受到了他詩歌的巨大影響。但縱觀李白的一生,其實過得也不怎麼順利,他想要入仕途,卻屢屢不得志。到了晚年還得遭受安史之亂帶來的災難,當然,相比杜甫,他還是比較順利的,畢竟杜甫的一生同樣不得志,大半輩子都受戰亂之苦顛沛流離。

他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因為不得志,像那些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正是由於不得志,才有機會游遍祖國各地。李白給後世留下的名篇實在太多太多,靜夜思自然不必說,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人人都能脫口而出。雖然說簡單樸素,但其中的韻味含蓄無窮,向來廣為傳誦。

而將進酒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豪邁奔放,全詩語言流暢,有著很強的感染力。在詩中也很形象的體現了李白桀驁不羈的性格,也體現了他不得重用之後的心態轉變。他的表現方式便是縱酒狂歌,把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峨眉、廬山、泰山、黃山在他的筆下巍峨雄奇。在他的筆下,黃河奔騰、長江滔滔,似乎能蕩滌萬物,席捲一切。

有一首詩被認為是李白最肉麻的詩,因為似乎全篇都在吹捧楊貴妃的美。這首詩便是《清平調》,其實它一共有三首,屬於組詩作品。創作年份應該是在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當時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欣賞牡丹花。而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本來打算讓伶人們表演歌舞,但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

李白無疑是最好的詩人,便請他來寫詩,李白不愧是天才。沒有想多久便揮手寫下了三首詩,其中第一首是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花既是人,人既是花,用牡丹花比喻楊貴妃的美艷。雲想衣裳花想容,透過這一句,仿佛能看到一個豐滿嬌艷的貴妃站在面前。

第二首是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主要是寫楊貴妃的受寵程度,趙飛燕是個美人,可這樣的美人都及不上眼前的貴妃。天然絕色,同樣是人物交融。第三首是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這三首詩一出來,不管是玄宗還是楊貴妃都喜歡得不得了,楊貴妃更是時常吟哦。

李白的功力自不消說,但也有認為過於吹捧,屬於諂媚之作。簡單來說就是這三首詩好是好,但有那麼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可經過分析,也有人認為並非如此。因為巫山雲雨源自於楚國的一個典故,而這個典故里楚懷王、楚襄王父子兩同時寵幸過一個神女。楊貴妃是如何嫁給唐玄宗的想必大家都知道,這點並非現代才有人發現,事實上早在元朝便已有人指了出來。

而且換一個層面來說,李白到底是人,不是神。他也有世俗的一面,他不畏權貴的詩多了去了,一首詩便說他諂媚是說不通的。前面說過李白晚年經歷過安史之亂,其實他跟杜甫早就以詩人的敏感,察覺到禍亂將至。他們倆也是最先察覺到的,李白一向反對玄宗好大喜功,有不少次都揭露了玄宗導致百姓無辜送死的事跡。

在《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等等都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做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他依然是清高傲岸的。李白是想當官,那是出於愛國之心,也是對自己的才能有信心。對於那些權豪勢要,他也是保持著強烈的鄙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許多人看來,李白還是那個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不願與俗世沉浮的謫仙人。他的一生狂放不羈,想要都就是自由,和掙脫桎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