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主筆室》因應氣候變遷 從馬總統不開冷氣開始

nownews 發佈 2012-06-20T16:08:46+00:00

▲圖/總統馬英九(前中)、行政院長陳(沖)(右)與交通部長毛治國(左)13日赴中央氣象局,並表示未來將請氣象局凌晨4時提供豪雨特報和觀測,供地方政府參考。(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文 王崑義 從冷戰結束以後,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比戰爭更讓各國所關注的議題,會造成全球氣候大改變的主因,當然是全球二


▲圖/總統馬英九(前中)、行政院長陳(沖)(右)與交通部長毛治國(左)13日赴中央氣象局,並表示未來將請氣象局凌晨4時提供豪雨特報和觀測,供地方政府參考。(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文 王崑義

從冷戰結束以後,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成為比戰爭更讓各國所關注的議題,會造成全球氣候大改變的主因,當然是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不斷的上升,導致氣候變化比以往要快得多。

為了解極端氣候的出現,1996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就預估,認為若要在21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 ppm),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

但在1992年簽訂「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後,全球二氧化碳濃度仍在不斷上升,原公約減量目標並未被會員國認真執行,而在國際上引起極大的爭議,於是形成制定具有法律力的議定書的共識。

為此,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舉行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COP3)中簽署「京都議定書」,規範38個國家及歐盟,以個別或共同的方式控制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數量,以期減少溫室效應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但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美國,由於認為這將對美國經濟造成極大的負擔,而遲遲不肯簽約。

我國雖然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但在努力減排方面也不落人後。1998年5月我國就已經召開過「全國能源會議」,討論「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等議題,以研訂兼顧經濟發展、能源供應及環境保護之能源政策 ,會中訂出我國具體減量期程與節能目標。

而為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之發展,行政院也提出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決議,將由相關部會及民間組織籌設「氣候變遷暨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此外,行政院也於2005年再度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邀集產、官、學各界研討「京都議定書」生效後,我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因應策略。

事實上,全球氣候變遷不是幾個國家努力就可以改變,必須全球國家一起來,才能達到改變的效果。所以,馬英九總統對節能減碳就一直念茲在茲,也才會說他在總統府上班4年來都沒開過冷氣的秘密。

而蔡英文在6月中旬,台灣面臨豪大雨衝擊,導致各地都有發生水災,那時她說,極端氣候已逐漸成為生活常態,希望政府趕快拿出對策,從制度面和法規面著手,讓國土有永續和足夠的能量,以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環境危機。

由此可見,我國朝野對極端氣候的變化都相當的關注,而這種關注不應該只是個人,更該由國家與個人一起合作,才能應對全球氣候的大變遷。

(作者王崑義為NOWnews《今日新聞》資深新聞總監、大學教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