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濟憶程硯秋談《鎖麟囊》:我唱了幾十年程腔也沒憋死

梨園雜志 發佈 2021-09-30T03:13:52+00:00

《鎖麟囊》是程硯秋老師的代表作之一,1941年編演。程老師在唱腔上下了許多功夫,許多腔調來自梆子、大鼓、越劇等曲調,還有的參借於西洋歌曲。

請關注「梨園雜志」微信公眾號。關注方法:打開微信,在微信搜索框中搜索「梨園雜志」或「梨園雜誌」,找到梨園雜志公眾號,進入點擊關注,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作者:李世濟
 《鎖麟囊》是程硯秋老師的代表作之一,1941年編演。這齣戲的唱,比一般的戲多得多。程老師在唱腔上下了許多功夫,許多腔調來自梆子、大鼓、越劇等曲調,還有的參借於西洋歌曲。這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化到京劇唱腔中來。


 記得程老師常這樣說:「把人家的腔吸收了以後,經過消化和藝術加工,作出適合我們京劇的新腔,讓人覺得好聽,但是千萬不能讓人聽出來這腔是梆子、大鼓和其他腔調。」《鎖麟囊》的唱腔在京劇唱腔里,有了不少的改革和豐富發展,這都是程先生的創造。

 正因為這齣戲唱腔新穎複雜,所以學唱這齣戲也比較吃力。我乍學的時候,就感覺「氣不夠」,有時候遇到一些曲折低回的腔,我很難一口氣唱下來,憋得很難受。


程硯秋之《鎖麟囊》



 可是程老師幾句話就解決了,他說:


 「許多人都說唱程腔會憋死,我唱了幾十年也沒有憋死,也沒有聽說過有一個為了唱程腔而憋死的。為什麼憋不死?主要是適當地、巧妙地運用氣口。許多很長的腔,別說你們一口氣唱不下來,連我也一口氣唱不下來。唱這類腔的時候,準備工作要作得好,先換足了氣,再托住氣,千萬不能塌下氣,這樣就有充分的準備。


 「在唱的時候也有許多氣口,這些氣口要換得巧妙自然,使人聽不出有氣口,這叫偷氣,把偷氣以前的末一音唱重些,偷一口氣再用細小的音接上去。這樣聽眾根本聽不出你在換氣,反感覺是一氣呵成的,腔圓滑好聽,巧妙無窮,但是腔要有輕有重,字一定要每一個都噴口重,收放清楚。唱我的腔,最忌象發瘧疾一樣忽輕忽重。字一定要正,腔一定要圓。字正可以使人聽得清楚,腔圓才能悅耳。所以輕只是腔,而字必須重。


程硯秋之《鎖麟囊》



 「每一個字音要分『頭、腹、尾』三部,例如象『春秋亭』的『春』字,要分做『區、依、蘊』三部。不能立刻就念做『春』,要有放有收。等到一個字完全收了以後,再吐第二個字。不論多快多慢的尺寸,一定要收放清楚。遇到音的工尺是高的,容易聽清楚,有些可以不太使狠勁,如果逢到低的工尺就必須使狠勁,越低的腔越要使勁。


 「例如象『尋球』時唱的『我只得放大膽四下找尋』的『尋』字,就是音很低要重唱,否則會使人聽不見,而且不好聽。唱腔時的任何一個音調,不是直上直下象鋼鐵一樣,要帶一種波浪形的水音。這種水音很難掌握,不能太大,大了就有稜有角不圓,太小了使人聽上去就覺得聲音發抖,也不好聽。一句唱完了或是幾個字唱完了,將有過門的末一字音,一定要挑起來。


 「例如:『一霎時把前情……』,『一霎時』唱到末一音時要往上挑一點,也不能過火,也不能不夠。唱腔時一定要注意『抑揚頓挫』,有時象高山流水,有時象珠落玉盤。


程硯秋之《鎖麟囊》

 「掌握好這一切的是思想感情,例如唱四平調『怕流水……』要體會高門大戶嬌養的小姐得不到心愛東西的嬌嗔。『春秋亭』要帶有好奇心的情感。結婚六年以後,出場要有慈母溺愛孩子的感情。『發大水』時要體會一個小姐落了難初次淒涼孤單的心情。


 「二黃慢板『一霎時』悲哀和悔恨都湧上心頭。最後的團圓,見到母親、丈夫、兒子時的心情也各有不同,唱出來的調子當然也不一樣。總之,每一場有它一場不同的戲,每一句有它不同的情緒和含義,要洞悉當時劇中人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唱出來的腔動人,否則空乏五味。」

 這是多麼寶貴的經驗啊,這一番話,成為我唱《鎖麟囊》和學習先生藝術的要領。


(《程硯秋的舞台藝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