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巴蜀,何為「巴」?何為「蜀」?不好說,也得說

蜀山筆俠 發佈 2021-09-30T09:37:33+00:00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巴蜀」這個概念。我不是搞學術的,所以我不會引用很多文獻,但絕非胡編亂造,絕對通俗易懂,你願意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馬上劃開,不要要求我說出出處,不然你就去看論文。

【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大家好,我是蜀山筆俠,很高興分享文章給大家,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巴蜀」這個概念。

我不是搞學術的,所以我不會引用很多文獻,但絕非胡編亂造,絕對通俗易懂,你願意相信就相信,不相信就馬上劃開,不要要求我說出出處,不然你就去看論文。

巴蜀這個概念,說好說,它也好說,大家心中自然會想到:川渝。巴就是重慶,蜀就是四川

大體上,這樣理解是沒錯的,但要將巴和蜀這兩個概念徹底弄清楚,還遠遠不夠。

筆俠略微梳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君有用。

古蜀人古巴人(不是現在那個古巴哈)本是同宗,他們從雲貴高原而來,古蜀人沿著四川盆地西緣去了他們後來的老家——岷山;而古巴人則一路向東,去了巫山

他們為什麼不進入四川盆地呢?

因為那個時候還是石器時代,盆地沒有足夠的食物。

後來,古蜀人學會了養蠶和簡單的農作物種植及馴養家畜技術,他們開始沿著岷江走出岷山,來到了成都平原,第一代蜀王蠶叢氏開始出現。

古蜀人的另一支兄弟則跨過川西高原,來到了最早的天府之國——渭河平原。他們在這裡創造了仰韶文化,被後世稱為羌,首領姓姜,就是傳說中的炎帝

後來,羌人的一支兄弟又繼續前行,跨越了太行山,來到燕山,他們又創造了紅山文化,他們的首領姓姬,就是傳說中的黃帝

為了區分,後來這支人被稱為東羌,自然,留守渭河平原的那支羌人則被稱為西羌

從眾多文化遺存可以印證這批古人的遷徙過程,但對於西羌、東羌的稱謂我有不同看法,這個話題以後有機會再聊。

所以,後來的炎黃子孫和古蜀人實際上是同宗。而巴人,則是更早的同宗。

以上這批古人的遷徙盡頭基本到此,因為他們遇到了另外一批人,就是商人越人。而這兩批人,則是更早的同宗。

後來,羌人被商人打敗,退回了渭河平原,商人在中原建立了商朝。巴人也被商人擊敗,停止了向東、向北的擴張。

只有蜀人獨善其身,在成都平原愉快地發展著三星堆、金沙等文明,創造了一個獨立於中原文明的獨特文明。

到了商朝末年,羌人的後裔周人興盛,他們尋求復仇,開始聯絡蜀人和巴人一起進攻商人。

時任第三代蜀王魚鳧王並不願意替周人陪跑,但有一個善戰的部落參與了滅商的戰爭。周朝建立後,這個部落取代了魚鳧王,被周朝正式封為蜀王,這就是第四代蜀王——杜宇王

巴人也因為之前的仇恨參與了滅商的戰爭,後來他們也得到了周朝的承認。

整個周朝,是巴人、蜀人和周人的大融合時期。

巴人和周朝分封的楚國相鄰,「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就是巴人和楚人的關係寫照。

時間一久,巴、楚兩國因為鹽泉和領土問題產生衝突,雙方大打出手。巴人節節敗退,開始向四川盆地遷徙(回到他們和古蜀人分道揚鑣的地方)。

而蜀國因為鹽和中原物資的中轉和巴國產生了緊密的聯繫。當時蜀道還沒開通,走長江到荊楚是一條相對好走的路,宋朝蘇軾參加科舉考試都還在走這條路。所以,巴國成了蜀國和中原之間的二道販子,雙方的利益和摩擦不斷加深。

巴國受到楚國的擠壓,都城一度被迫遷到今閬中,矛頭也對準了最初分手的兄弟——蜀國,巴蜀大戰迫在眉睫。

四川盆地內原有的賨國(今渠縣)、充國(今南充)、郪國(今射洪)、僰國(今宜賓)等多國在巴蜀大戰中被消滅,所以,後人只知道有巴、蜀兩國,而不知道有這麼多被滅掉的小國。但,如今這些地方還留有這些國家的地名和水名。

巴、蜀內鬥的最大受益者沒想到是周人的後裔秦人。秦人用能糞金(拉黃金)的神牛騙第五代蜀王開明王開鑿了第一條正式的蜀道——金牛道,從此打通了秦、蜀之間的通道,秦將司馬錯的大軍隨即尋路而下,滅了蜀國,延續幾千年的古蜀文明到此結束。

巴國也沒能倖免,被秦國拿下,巴、蜀兩國自此成為秦國的兩個郡。之後的故事,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這就是巴蜀的概念,很難說,因為沒有太多文獻記載,更多的是通過考古和人類分子學的輔助推敲;但又不得不說,因為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我們需要認同感和信仰,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從古至今,巴蜀都是一對難兄難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誰也無法獨善其身。包括如今的川渝經濟一體化,也是國家因勢利導的一個大戰略。不要爭誰在前誰在後,誰更發達誰拖後腿,希望那些互懟的聲音小一點,咱們都是,一家人!

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和風格,請點讚和打賞,搞文化也要吃飯,謝謝!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