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長征數據:每1公里就有4名紅軍倒下,每12人只有1人到達陝北

蘇文說歷史 發佈 2021-09-30T08:43:00+00:00

單說長征,中央紅軍出發的時候,人數大約是8.6萬人,但到最後會師的時候,卻只剩下了約7000人,相當於折損了近8萬人,相當於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3~4名紅軍戰士倒下,每12人只有1人到達陝北。

在今年的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上,主席喊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民心」等口號。

回首百年,江山是怎麼打下來的?就是無數人的犧牲換來的。單說長征,中央紅軍出發的時候,人數大約是8.6萬人,但到最後會師的時候,卻只剩下了約7000人,相當於折損了近8萬人,相當於平均每走1公里就有3~4名紅軍戰士倒下,每12人只有1人到達陝北。

中國的江山,確實是用命換來的。每一個走完長征的人,都是過了無數道鬼門關,才終於看到了勝利一天。就連毛澤東也是。

一、帶病長征

紅軍為什麼要長征?最直接的原因是蔣介石的第五次大「圍剿」,直接威脅到了中央蘇區的安危。1934年4月廣昌戰役失敗,相當於一下子打開了蘇區的北大門。為了保存兵力,中央才決定戰略大轉移。

中央決定戰略大轉移後,毛澤東於7月23日特意去爬了會昌山,登頂後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當時他雖然掛名中央蘇維埃共和國主席,但實權被博古、李德等人控制,政治上處於不利。

不過即便如此,毛澤東依然保持著樂觀,用「更加鬱鬱蔥蔥」,寄託了對紅軍長征的美好祝福。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

不過,雖然他自己可以保持心態樂觀,但現實卻不是他所能控制的,尤其是在當時的情景下。比如一個關鍵問題,既然要開始長征,隊伍中誰走誰留,是涉及生死的選擇。毛澤東想帶著小弟毛澤覃一起走,但最終沒實現這個願望,他們兄弟三人被迫分離,不幸成了永訣。

1934年10月10日晚上,中央紅軍大部隊出發了,不過毛澤東並沒有跟著大部隊一起走,而是等到了10月18日才走。在出發前,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做。

當時雖然部隊幹部對長征是早有心理準備的,可普通士兵和蘇區群眾很多都是不久前才知道的。毛澤東留下來,就是要專門再解釋一下這件事,給官兵們「寬寬心」,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

10月15日,毛澤東在謝氏宗祠做了最後一次講演。這是當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的地方,意義重大。

當時台下都是人,很多都是留蘇部隊的幹部,他們心裡很忐忑,未來仗怎麼打?是死是活?主力部隊都走了,革命是失敗了嗎?他們是被拋棄了嗎?這些問題如果不解釋清楚,毛澤東心裡是過不去的。

當年他已經41歲了,正患著嚴重的瘧疾,臉頰消瘦,面色憔悴,不過一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他站在台上,跟往常一樣充滿激情地說:「你們不要怕,不要認為紅軍主力部隊走了,革命就失敗了。不能只看到暫時的困難,要看到革命是有希望的,紅軍一定會回來的。」

毛澤東的聲音很篤定,且充滿信心,台下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打仗不只需要有形的武器,更需要無形的信念。

結束這場講演後,10月18日傍晚,毛澤東帶著一大袋子書、一把雨傘、兩條毯子、一個舊外套和一塊舊油布,跟警衛班一起趁著夜色出發了,離開了他們奮戰了三年多的中央蘇區。如果要從1927年上井岡山開始算的話,毛澤東來到這裡已經有7年時間了,心裡自然是不舍的。

當離開蘇區境內的時候,毛澤東對身邊人說,從此就離開蘇區了!說得慷慨激昂,似乎全然忘卻了他當時所處的困境。

當時他不只是在政治上,在身體上也同樣遭受著折磨。行軍早期,毛澤東因為還沒從瘧疾中恢復過來,很長一段路都是在擔架上度過的。

二、東山再起

大概是1935年11月末,紅軍遭遇了長征途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湘江戰役。一個星期的時間,犧牲了四五萬紅軍。這是空前的、不堪回首的災難,大部分指戰員都犧牲了,紅軍的屍體染紅了河道,散布在漫山遍野。

中央紅軍隊伍從長征出發時的八萬多,一下子銳減到三萬多。這樣巨大的損失,恁誰都無法忍受。究其原因,是源於軍事指揮官李德犯了逃跑主義。

經歷這樣慘重的代價後,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才能終於又得到重視,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朱德都點名支持毛澤東。蟄伏已久的毛澤東,終於要東山再起了。

1935年1月中旬遵義會議後,毛澤東重回中央領導層。不僅他個人高興,他的親人也高興。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當時是中央財經方面的負責人,掌管著紅軍的衣食住行。

看著兄長再次進入領導核心,毛澤民心裡也感到非常高興,總想著為毛澤東做點什麼。當時正值冬天,他便把從敵人那繳獲的皮褥子,送到了毛澤東那裡。毛澤東身為主席,吃好點穿好點,按理說也不是什麼「出格」的事情。

不過毛澤東根本不肯接受,他說:「這是誰拿來的?這個東西不能睡,睡習慣了可不得了。」毛澤民不得已又乖乖拿了回去。

也許毛澤民當時心裡想的只是讓兄長,讓指揮官毛澤東過得舒服一點。可他不明白的是,毛澤東心裡想的並不是睡褥子或睡地板。他甚至「害怕」睡褥子,擔心由此染上了「貪圖享樂」的毛病。

總之,從那時候起,重回中央領導核心的毛澤東,展現出了更強大的指揮能力。

從1935年1月開始的五六個月時間裡,紅軍四渡赤水,大戰婁山關,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接連取得了重大戰役的勝利,不僅阻止了隊伍迅速減員的趨勢,還鼓舞了鬥志,團結了人心。

據悉蔣介石本期望在大渡河這裡,讓毛澤東成為第二個「石達開」,結果他失望了。毛澤東不僅沒有成為第二個「石達開」,所有紅軍都鬥志昂揚地在6月2日前,全部渡過了大渡河。

馬克思曾說:「黑格爾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喜劇出現。」

蔣介石當時也許是抱著巨大期望的,在成都等了好幾個月,沒曾想並沒有等到預想的第二個「石達開」。紅軍走了,毛澤東也走了。

三、痛失「至親」

在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毛澤東在戰場外卻也經受著巨大痛苦,尤其是親情方面,屢次遭受重創。

1935年4月,當紅軍休養連行進至雲貴交界的小山村時,遭到國民黨飛機低空轟炸,毛澤東的妻子賀子珍躲避不及,無數小彈片飛到她的頭上、胳膊上、身上。賀子珍一下子就倒進了血泊中。大家都以為她活不下去了。

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也聽說了嫂子負傷的消息,趕忙去探望。當時賀子珍奄奄一息,囑咐毛澤民不要告訴毛澤東,免得干擾部隊戰鬥。但毛澤民沒聽,還是給毛澤東發了電報。

毛澤東當時聽說了賀子珍負傷,可能活不下去的消息後,其實當場就落淚了。賀子珍為他生了好幾個兒女,可以說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如今他終於重回了領導核心,日子剛好過一點,賀子珍卻生命垂危。

即便如此,毛澤東當時太忙了,根本顧不上去看望妻子。他給電報回復了兩條意見,一是不同意將負傷的賀子珍留在老鄉家裡,必須跟著紅軍隊伍繼續走;二是決定將自己的擔架讓給賀子珍,同時要派紅軍名醫傅連璋去給她治病。

與此同時,他又給擔架班長留了一張便條,內容是:「老丁同志:我派你明天去抬賀子珍同志,昨天下午敵機轟炸,她受了重傷,帶了十幾處花,不能走路。毛澤東,即日。」

當時賀子珍嚴重昏迷,一不知道連隊計劃將他放在老鄉家裡,二不知道丈夫拒絕了這個提議,堅持要帶她走。後來,她回憶起這件事時說,「是毛澤東救了我的命。」

除了賀子珍受重傷,不久後,毛澤東又遭遇了另一位「至親」的離去。

1935年6月,紅軍從花嶺坪出發去水子地時,再度遭到了國民黨敵機的猛烈轟炸,這次就連毛澤東也沒能躲過去。當時只聽一聲爆響,毛澤東應聲倒下,不過他不是被炸彈炸倒的,而是被人故意推倒的,就在炸彈降落的瞬間。

後來,毛澤東毫髮無損,他的警衛員胡昌保當場犧牲。臨死前,胡昌保對毛主席說,自己犧牲後,如果可能的話,請轉告他的父母。可還沒等他說出父母的名字,只說了他們在江西吉安後,人就斷氣了。

毛澤東再次落淚了,這是他的貼身警衛員,甚至比親人還親,年紀輕輕就犧牲在了戰場上。

自從1934年10月開始長征,毛澤東時常都會獲悉戰友、親人犧牲的消息。他的弟弟毛澤覃,著名文學革命家瞿秋白,他當年在省一師的「忘年交」何叔衡.....他們都是在中央蘇區犧牲的。

如今貼身警衛員也犧牲了,而且是為了保護他而犧牲的,倒在自己的面前。這種心理衝擊太巨大了。毛澤東再次流下了淚水。

死的人當然是不幸的,但活下來的人又何嘗不痛苦呢。他們走的每一步,都被賦予了更崇高的使命。所以在簡單埋葬了胡昌保後,毛澤東顧不上哀傷,又繼續出發了。

三四個月後,1935年10月19日,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保安縣吳起鎮。至此,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一年的長徵結束。途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四、破繭重生

據統計,紅一方面軍長征時人數是8.6萬,過湘江後,紅軍損失過半,僅剩3萬;1935年4月渡過金沙江後剩餘2.4萬;1935年6月同紅四方面軍會師時候降至1.8萬;中央紅軍過草地到達哈達鋪時1.4萬人;20天後,紅軍到達陝北,長徵結束時約7200人。

此外,紅四方面軍長征時人數是8-9萬,結束時約2萬;紅6軍團長征時人數約9700人,跟2軍團匯合後人數為2萬人,結束時約1萬人......

總計,紅軍長征勝利最後保留下來的兵力,只有大約3萬多人,當然是嚴重低於出發時的十幾萬人。

不過,雖然有嚴重減員,但毋庸置疑的事實是,保存下來的兵力都是黨和紅軍最寶貴的財富,不僅具有優秀的作戰能力,更有著強大的意志力和對黨的忠誠、信念。

不經歷風雨,怎見得彩虹。長征後紅軍人數雖然減少,力量卻比過去更強。這便是紅軍破繭重生的歷程。

八十載斗轉星移,八十年波瀾壯闊。今天,我們前進的道路依然不會平坦。長征,其實是一個未講述完的故事;新長征的你們和我們,正在路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