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橋遐思

大南平 發佈 2020-06-15T06:11:37+00:00

寬六尺,長五丈,方井塊石,單拱砌築而成。七里橋又名乘駟橋,南宋乾道元年由高洋村鄉紳魏達捐資所建,取昔司馬過橋題名「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復過此橋」之意而命名,經八百多年風雨侵蝕,橋厝雖毀,石拱至今沿完好。


七里橋遐思

    荒郊野徑無人問,


    暗隨星月換華年。


    孤呈傲骨身空瘦,


    怡然自得看人間。


  在松溪葫蘆門的腹地,七里溪之上,靜靜地橫臥著一座小橋。這是一座被遺棄了的石拱古橋。寬六尺,長五丈,方井塊石,單拱砌築而成。斑駁的橋身,長滿青苔,只有「七里橋」三個石刻大字,古樸勁拙,隱約可見。


  七里橋又名乘駟橋,南宋乾道元年由高洋村鄉紳魏達捐資所建,取昔司馬過橋題名「大丈夫不乘駟馬車,不復過此橋」之意而命名,經八百多年風雨侵蝕,橋厝雖毀,石拱至今沿完好。在《松谿縣志》「古道」的篇目中有這麼一段文字「出南門,過七里橋,經茶平、仰坑入政和,是松溪通往政和唯一的驛道。」謬謬幾字,已足見它昔日的繁忙、地位的顯要。


  站在這裡,我仿佛見到輦車花轎的達官貴人、金戈鐵馬的將官壯士、羽扇綸巾的文人學士以及商賈、農夫勿勿而過的身影,仿佛聽到他們叩響古橋「咚、咚」的腳步聲……  橋下的溪水依舊,但歲月的風塵,淹沒了多少迎來送往,悲歡離合的場面,而今連接古橋的驛道已被萋萋荒草堙沒,不知名的野花在路旁獨自幽幽開著。


  歲月更疊,物競天擇,古橋面對側畔賽浦公路上呼嘯而過的卡車、轎車、摩托車,它只有默默,這是他對往事的追憶,現時的仰慕,未來的憧憬。


  任憑斗轉達星移、風雲變幻、人世滄桑、不為物喜、不為己悲,他只有默默地挺直脊樑,等待、等待春遊的學童、放牧的老叟。那怕是偶而在此的駐足,也會給予他帶來生命的氣息,失落的滿足、情感的依託。


  這就是古橋的品格,古橋的氣質、古橋的胸懷。


  其實七里橋無「遐」也無「思」,倒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了。

來源:松谿縣人民政府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