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在海外 橫跨亞歐的「青花文化圈」

採真畫社 發佈 2021-09-28T19:16:09+00:00

鎮瓷在唐宋,不聞有彩器。元明來,則多青花。——藍浦《景德鎮陶錄》青花瓷,肇始於唐宋,至元朝臻於成熟,並開始作為最具特色的中國瓷器之一,遠銷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非諸國,也引領了以青、白二色為主色調的審美風尚,風靡亞歐世界。

鎮瓷在唐宋,不聞有彩器。元明來,則多青花。——藍浦《景德鎮陶錄》

青花瓷,肇始於唐宋,至元朝臻於成熟,並開始作為最具特色的中國瓷器之一,遠銷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非諸國,也引領了以青、白二色為主色調的審美風尚,風靡亞歐世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不只大量進口中國的青花瓷器,也積極仿燒,並逐步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地域特色,從而形成了一個橫跨亞歐的「青花文化圈」。

李朝青花

15世紀前後,李氏朝鮮開始以高麗傳統陶瓷樣式及元朝元素為基礎,吸收明代青花瓷的特色,創燒了李朝青花。起初,朝鮮青花是對中國青花從器形到紋飾的全面仿製,尤其是以龍紋、纏枝蓮花紋為主的主紋樣和以波濤紋、蓮瓣紋、聯珠紋為主的從屬紋樣,幾乎是中國青花的翻版。但由於朝鮮本土的胎土、釉料與中國不同,制瓷技術也存在差異,朝鮮青花逐步發展出與朝鮮文人審美和朝鮮胎土、工藝技術相適應的朝鮮風格。

15世紀,李朝青花瓷以壺、瓶、折沿口盤、兩耳盞、花形盞為主,瓷壺有方型、六角、八角、十二角等造型,紋飾仿照宣德年間的唐草紋、牡丹唐草紋、纏枝番蓮紋、魚藻紋等,追求奢侈巧麗之風。18世紀以後,器形趨於渾厚,崇尚實用之風,出現了與民間信仰相關的「壽福康寧」「立春大吉、建陽多慶」「風調雨順、時和年豐」「去千災、來百福」等吉祥寓意圖案,及山水、竹、松、梅、桃、秋草、石榴、鳥禽、蝴蝶、走獸、鯉龜等紋飾,特別是龍、虎、鷹、喜鵲、青蛙、月亮等,常出現在瓷器上。李朝青花上的寫意山水,亦深受中國文人畫的影響,景致飽滿,用筆簡潔,有宋元諸家寫意山水之遺風。日本的伊萬里燒也深受李朝青花的影響。

越南青花

14到15世紀,在越南全國性地崇儒之風下,越南以元明青花,尤其是雲南青花為典範,結合本土的原料、燃料和地形條件,探索出一套本土化的工藝流程,並形成了民族風格。越南青花多灰胎,胎質粗糙,缺少標準瓷胎那種半透明的特性,產品以盤、瓶、罐等日用品為主,早期越南青花以纏枝花卉、卷草紋等為主要裝飾題材,類似元朝的民窯,而後流行蓮瓣紋、開窗紋等紋樣。既有造型簡約,線條粗獷的民間用瓷,也有構圖豐富,紋飾繁密的外銷瓷。

越南青花從創燒時代起,已成為中國青花的競爭對手,遠銷日本、東南亞、西亞等地,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宮至今仍珍藏著越南青花瓷。明朝海禁之後,中國出海的船舶日趨減少,瓷器出口也一落千丈,越南青花卻在此時填補了海外青花瓷市場,並發展到巔峰。

土耳其陶器

14世紀前後,中國的青花瓷已經遠銷伊斯蘭世界,並為上流社會所珍視。伊朗阿達比爾陵寺、土耳其托布卡比宮都收藏有傳世的元青花,分別是薩法維王朝的阿拔斯大帝(1588—1629年)和土耳其蘇丹賽利姆一世(1467—1520年)的藏品。15世紀帖木兒王朝時代的細密畫中,也經常見到正在使用的青花瓷器,與藍色的民族服飾和帳頂裝飾一起,構成了一幅具有蒙元風情的宴會圖景。

14世紀起,敘利亞、伊朗、埃及、土耳其等國都曾仿製過青花,但以土耳其的青花陶最為著名。其對中國青花的仿製,除蓮子碗、折沿大盤、敞口曲腹盤、筆盒等器形外,主要集中在對中國裝飾體系的借鑑、吸收與再創新。根據考古學家馬文寬的總結,土耳其陶器上模仿的中國紋飾主要有13種,包括葡萄紋、束蓮紋、刻花纏枝蓮紋、印花菊瓣紋、纏枝花葉紋、青花獅紋、帖花螭紋、小螺旋紋地與蓮花紋、變形牡丹花、蓮瓣及靈芝紋、盆花或盆景、海浪波濤紋及「由大蓮瓣紋引申出的抽象紋飾」等。不僅是對中國裝飾元素的全面吸收,也是對中國裝飾體系的系統學習,打破了中東地區以幾何紋飾為主導的裝飾體系,並深刻地影響了歐洲人的中國印象。

代爾夫特瓷

荷蘭擁有悠久的制陶傳統,17世紀已十分興盛,代爾夫特是最重要的制陶中心之一。進入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東來,大量青花瓷器運銷歐洲,並在葡萄牙與荷蘭之間,展開了一場貿易爭奪戰。豐厚的利潤,也刺激了代爾夫特地區的制陶業的發展。當地工匠以錫白釉陶技術,取法於景德鎮青花瓷的裝飾風格,生產各種仿青花器物和瓷磚,創造了代爾夫特白釉藍彩陶器。

最初的代爾夫特白釉藍彩陶器,深受文藝復興的影響,一方面從中國與中東裝飾體系中吸收了蔓藤翻卷的藝術形式,從古羅馬的藝術中訪求粗獷有力的結構,借鑑古代建築的對稱性,使紋樣藉助明暗法而產生立體效果,獨具特色。另一方面,以其色彩的純淨與簡潔,而引人注目。瓜爾塔·貝雅敏在《貝爾林的童年時代》一書中,記述了其對青花瓷器的感受:「典雅清麗的青花瓷器衝擊著我的眼睛,我的目光緊緊盯住紋樣的分枝、細線、花紋,尋找著舒捲的紋樣形成的秘密,並從純青的色調中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對包括荷蘭人在內的歐洲人而言,精美的陶瓷器不僅是生活實用品,也是一種財富、地位的象徵,更是大多數歐洲人對中國的最初印象。

青花瓷是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廣泛地傳播不僅使多地區、多民族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深受中國的感染,也在經意與不經意間融入了中國文化的許多重要成分,而各國家、地區的仿製,其本身也是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吸收與創新,並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文明的整體面貌。







來源:溫玉鵬

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