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花雀的「罰單」:30年間幾億隻消失不見,誰是它的終極殺手?

科學蟲洞 發佈 2021-10-03T06:33:14+00:00

20多年前,我國境內有一種跟麻雀一樣隨處可見的鳥類,有些國人將其養做寵物,有些國人將其端上餐桌,它就是禾花雀。但是在短短17年間,它的保護級別從「無危」變成了「極危」,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文|科學蟲洞

20多年前,我國境內有一種跟麻雀一樣隨處可見的鳥類,有些國人將其養做寵物,有些國人將其端上餐桌,它就是禾花雀。

禾花雀學名為「黃胸鵐(wú)」,曾經在歐亞大陸廣泛分布,種群數量十分之多。但是在短短17年間,它的保護級別從「無危」變成了「極危」,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曾經隨處可見的禾花雀

禾花雀是雀形目、鵐科、鵐屬的鳥類,不了解鳥類的朋友可能會把它誤認成麻雀,但其實它比麻雀要大一些,體長在15厘米左右。

禾花雀最具辨識度的是胸腹部的黃色,看上去十分喜人,尤其是雄性,有著更為鮮亮的黃色。曾經,它們的繁殖區域十分廣闊,中國、俄羅斯、日本等地,都有它的身影。

在繁殖期間,它們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一旦到了非繁殖期,尤其是遷徙和冬天的時候,許許多多的禾花雀就會集結起來,形成成百上千隻的鳥群。

假如是生活在禾花雀遷徙路線上的人們,很可能看到過一大群禾花雀從頭頂飛過。如果當時有人說禾花雀會成為瀕危動物,肯定沒幾個人會相信;可現在,這種小鳥已經成了瀕危動物。

令人觸目驚心的「五級跳」

你有沒有這樣的疑惑:曾經隨處可見的禾花雀,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就消失不見了。這樣說可能不太直觀,保護等級的變化更加觸目驚心。

在2000年,禾花雀的保護等級還是「無危」,這說明它們的自然種群是完整而健康的;沒想到才過4年,禾花雀就變成了「近危動物」;

2013年,禾花雀的處境更加嚴峻,被列為「瀕危」;之後短短4年過去,它們在2017年被列為「極端瀕危動物」。

要知道,我們的國寶大熊貓也才是瀕危動物,禾花雀卻從無危淪落到近危、易危、瀕危,甚至是極危的地步,並且僅僅花了17年的時間,令人觸目驚心。



禾花雀的消失

在上個世紀,由於禾花雀數量龐大,誰也沒把它們放在心上,甚至一度將其視為害鳥,這跟它們的食性有關。

禾花雀是雜食性禽鳥,但跟麻雀比起來,它更青睞糧食。研究表明,禾花雀的食物中,將近70%都是糧食,剩下的30%才是雜草和昆蟲。

因為偏好吃糧食,加上途經我國的糧食產區,並且在當時糧食生產才是第一需求,漸漸地就有人認為禾花雀是農業害鳥,對農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因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會自發捕殺禾花雀,還有人專門傳授方法。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全球禾花雀的野外種群數量驟降了95%。

不過,「被農民捕殺」並不是它們數量銳減的唯一原因。

絕大部分的禾花雀在遷徙途中,都要通過我國中部和東部的平原地帶,途經廣東、香港等地,之後抵達越冬的地方。

成群結隊的禾花雀途經這些地方時,就很容易被一網打盡。在我國北方,禾花雀更多地當作寵物鳥;在南方,人們更傾向於將其烹成菜餚,紅燒、油炸、燉煮,烹飪方法五花八門。

上世紀90年代,你可以在珠三角以及周邊地區輕鬆地找到禾花雀這一食材。1992年,佛山辦起了「禾花雀美食節」,本意是促進經濟,不料引發了輿論批評,幾年後被關停。

東莞將禾花雀跟禾花鯉、禾蟲並稱「三禾宴」,打算包裝成當地的特色招牌。

甚至,禾花雀還出現在1996年上映的電影《食神》中。

人們對禾花雀的追捧刺激了濫捕的行為,需求的增加以及數量的減少,導致禾花雀的價格水漲船高,從上世紀50年代的幾分錢一串,到2013年的三四十元,最貴的時候80元一隻。

火上澆油的是,不知從哪傳出了「禾花雀有補腎壯陽之效」的說法,將其稱為「天上人參」,進一步加快了這種鳥兒的消失。

如何拯救禾花雀?

難道我們只能放任禾花雀消失在野外嗎?事實上,我國在1997年就明確禁止捕殺、烹飪禾花雀,但還是有人貪戀於它帶來的經濟效益,把相關貿易轉到地下。

甚至,民間還出現了捕殺其他鳥類、拔掉羽毛充當禾花雀出售的現象。

如今物種保護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保護禾花雀、拒食野生動物是人心所向,但難保不會有少部分人出於獵奇和好面子的心理去冒險嘗試。

歸根結底,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身為消費者,需樹立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對應的宣傳工作,保護好禾花雀的繁衍生息。

除了食用之外,也有許多禾花雀死於其他途徑,例如世界各地農業大量使用農藥,這也會導致禾花雀被毒殺。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