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達人故事會》第2集:石建華,一個追光影的廣州本土攝影師

胡寒攝影教學 發佈 2020-02-07T16:47:55+00:00

中國攝影師聯盟《攝影達人故事會》第2集:石建華,一個追光影的廣州本土攝影師、攝影記者,第2集邀請了好友石建華支持。

中國攝影師聯盟《攝影達人故事會》第2集:

石建華,一個追光影的廣州本土攝影師、攝影記者,第2集邀請了好友石建華支持。

先說說我創建這個《攝影達人故事會》想法:

在2020年春節宅在家大半個月基本不出門,疫情嚴重全國人都宅在家狀態,大家無法外出拍照和玩攝影,我就思考這創這個《攝影達人故事會》邀請攝影界的攝影發燒友、攝影人、攝影師、商業攝影師、攝影大師等好友們整理作品支持發布,怎樣定欄目名稱?最終定「攝影達人故事會」,希望通過眾多的攝影人說出自己攝影創作故事和最攝影(影像追求或愛好)的攝影之路分享、原創攝影教程等,給更多攝影新人指路給攝影界正能量。

接下來介紹本集

簡介:

廣州本土攝影師,現為白雲區融媒體中心《白雲時事》攝影主任記者,媒資系統負責人,中國攝影家著作權協會,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會員,白雲區攝影家協會副會長,2017年廣州攝影十傑,東方IC及CFP簽約攝影師,廣州白雲區第五屆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

作為一名紀實類攝影記者,成績斐然:2008年,拍攝第一個武術專題,引起了區體育局的高度關注;參與亞運會,白雲兩會,各大發展論壇的拍攝,在《同德突圍》、《金沙漸美》、《流光溢彩一夜火龍舞》、《日漸沒落的江高騎樓》、《捕捉白雲古建築》系列、《印象白雲》系列、策劃亞運會系列等專題攝影中建樹頗豐;各類優秀作品被各大報社、雜誌、網絡媒體轉載刊登。

自2007年《白雲時事》編輯部成立以來,他專注於白雲區人文、經濟、時政、體育等方面主題攝影,用雙眸捕捉、用心靈記錄,不斷見證著白雲的變遷。


榮譽:

第六屆「書香嶺南·悅讀生活」(省級特等)

「羊城之夏」系列攝影比賽(市級一等)

尼康杯季賽(區級一等)

大美白雲,共築平安(區級二等)

近年來參加省市區各類攝影比賽,獲獎六十多項


「十分鐘,修完電腦,馬上出發!」 果真,十分鐘之後,這個皮膚黝黑,臉上常掛著笑容的大男孩,背上二十幾斤重的攝影器材,走出報社,奔赴新聞采寫現場,拍下社會百態人生……

透過他的攝影作品看石建華,有人說,他是個轉型成功的武術愛好者,有人說,他是個不務正業的IT男,也有人說,他是個有故事的攝影師……他究竟是誰?你可以沒有酒,他依舊願意將故事娓娓道來。

動靜之間 從武術到攝影

「其實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喜歡攝影。」這個笑聲爽朗的大男孩介紹,在很小的時候,酷愛武術的他就發現了攝影中的動靜與武術講究的動靜是相通的,他愛上了在一張靜止的照片中表現動態。

他回憶,在小時候喜歡拿著父親的「傻瓜」相機拍照,在當時,相機膠捲特別貴,一卷135相機的膠捲最多36張,而且還不能預覽照片,他只能每次出去旅遊的時候省著點拍,因此對於現在的他來說,那個時候拍的每一張必定是百般思量後的精品。

高中畢業後,父親送給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相機,一部消費級相機佳能A70,與之前的「傻瓜」相機不同,這部相機擁有預覽功能,他擁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自他拿起相機開始攝影之後,他漸漸發現,身邊有些親戚朋友也喜歡攝影,借著這個契機,他和攝影愛好者一起逛論壇,交流攝影心得,約好一同採風取景。2008年,應一好友,當時為南都攝影記者的邀請,他拍了一組關於武術與跑酷的照片,當時一系列的照片出版後,他驚喜地發現原來武術在鏡頭中能表現得如此精彩。從那時候起,他更堅信,除了鏡頭前的表現,武術能在鏡頭後推動攝影。

他開始在瑣屑的生活中慢慢去發現和咀嚼武術與攝影的精髓,習武講求動靜結合,一動一靜,剛柔並濟,力從地起,腰馬合一。攝影亦是在動與靜中創作,尋找靈感,有時需要追著對象抓拍,有時需要「潛伏」等待著凝固瞬間。

確實,發現了這一點的他,從武術到攝影,不僅在鏡頭中的動與靜,我們也時常能看見在鏡頭後面,這個在普通人看來很「怪咖」的大男孩,拿起相機拍攝時,或者一字馬,或者爬樹,或者扭腰奔跑……一張靜止的照片,卻不失靈活動感,誰能猜想到,拍攝者花費了多少體力、精力。













走街串巷 從IT到光影

但凡愛上攝影的人,都會留著自己買的第一部相機,在石建華家裡的床頭柜上,至今還放有一部EOS 40D單眼相機,這部相機,對於石建華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

「事實上,我之前是計算機專業的。」這個好動的大男孩臉上閃現著天真的笑容介紹,在沒有迷上攝影器材之前,他和大多數「程序猿」一樣,時常會宅在電腦前一整天,半天不吭聲,雷打不動編程序。

但自從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單反之後,他的生活徹底改變了,「畢業那年我擁有了第一部單眼相機,但大學生大多是窮屌絲,我是其中一個。」石建華笑著說,由於當時馬雲還沒有辦起淘寶,所以為了追求理想的拍攝效果,往往要去聞名海內外DIY愛好者的天堂——廣州陶街去尋找零件或者是二手成品,開口和不同的人交流,一逛就是一天,從早上十點逛到下午五點,中午餓了就去中山五路邊的麵包店,買兩個五毛錢的饅頭和一瓶礦泉水。

大抵愛上攝影的人總有一種對攝影器材的痴迷,那個時候的石建華,酷愛「淘」器材,有時候沒有淘的目標,有時候目標卻很明確,但每次過去基本都會有不同的驚喜和收穫。比如前蘇聯生產的攝像機鏡頭、西德的祿來定焦鏡頭、東德的潘太康定焦鏡頭,都是他淘來的寶貝。而這些淘來的器材有些會被他「肢解」,比如前蘇聯生產的攝像機鏡頭拆開後再買一個轉接環,就可以套在許多鏡頭上作為微距附加鏡使用,這些神奇的發現,讓他更加痴迷攝影,這些更能幫助表現不同的光影,他開始帶著自己的新發現,走街穿巷,嘗試拍出不一樣的作品。






《民間曲藝的守望者》(組照)

打磨生活 從光影中講故事

因為攝影,這個原是讀IT專業的大男孩,沒有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而是在報社當起了攝影記者,一個15到28斤的背包成了他肩上必備,包里有全景相機、無人機、三腳架、閃光燈、廣角、定焦、長焦等鏡頭,上山下鄉,走街穿巷,如今算來,八年有餘。

新聞記者的身份,讓他在行拍過程中,在鄉村聽到了最動人的故事,看到了城市的高樓大廈,體驗了不同區域間的生活方式。他覺得,作為攝影記者應該沉下去,貼近基層,去尋找、經歷、感受各類群體、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尋找那份最淳樸最原始的靈感,讓照片有溫度,有人性。他說:「我們的生活有太多讓人或同情、或悲傷、或感動、或勵志、或憤憤不平……,許多的照片都是在精神和汗水的消耗中凝結而出,是我對客觀事物、生活情感的表達和宣洩口。無論外界的評價如何,首要做到的是感動自己,發作品也要對得起觀眾。」








《森林戰士》組圖

透過石建華的攝影作品,總能感覺照片背後的故事就在眼前演繹。








《生死門前》組圖

在他的手中誕生的照片不計其數,對於他來說,最有感觸的是一張關於血癌小孩的照片,畫面是刻畫了一個小孩患了血癌,整個家庭處於無盡的悲哀當中,照片的主體是身患血癌的小孩,在畫面的中間,露出了微笑,前面還放在余華的書——《活著》,而孩子的母親在畫面的左邊擦拭著淚水,父親在畫面的右邊默默地發獃,臉上滿是對今天不知明天事的迷茫。在他看來,攝影記者要做的是在合適的位置,合適的時間,按動手中的快門,用敏銳的觀察和敏捷的身手,去捕捉、截取,讓某一個極具意義的瞬間成為永恆。他深信新華社一位總編的一句話:「懂得並掌握何時按動快門,拍攝的才不僅僅是畫面,而是濃縮的歷史。瞬間,才具有永恆的意義。」








《警察的故事》組圖







《鐵建硬漢》組圖

在好友的眼中,石建華拍出來的攝影照片,是極具個性、有角度、有溫度、有情感、有故事性的,有的好友甚至調侃這個年輕的攝影師拍出了港產片的味道……無論是調侃還是讚揚,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個摯愛攝影的人,他在追求用照片講故事。

寶劍鋒從磨礪出,創作就如同打磨一把寶劍,日與夜的磨練方能顯鋒芒。即使在攝影這條道路上已經走了八年,石建華覺得,這條路還會繼續下去,以後,他會更多地關注一些人文的作品,表達情感和命運的片子,用特寫表達情感,突出細節,在作品中讓情緒矛盾表達發展到頂點,把目光投放到白雲以外的競技場,讓白雲的聲音,走出白雲。

石建華給影友的建議和攝影展望:

1.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讀者在拍攝創作的時候可以多留意身邊的人和事,比如結合生活變化去記錄小孩的成長、家裡老人的故事、樓下早餐店的一天、小區大榕樹下四季的故事、在大街上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自己熟悉,自己了解的事物,才能更容易寄感情於作品從而感動讀者。

2.創作的時候多留意一些變化的,在蓬勃發展或者逐漸消逝的事物。拍攝的時候注意融入具有時代感,或者是時下的熱門話題,比如現在5G很熱門,記錄一下現在各種人與5G的互動,等有了更高級別的網絡技術,再重新翻看5G生活的作品,就讓人有一張時光回流的感覺。再比如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都可以作為一個創作題材。可以從小細節入手創作去反應大的社會現象。

3.多學習多思考,看一下國展的作品,其實很有代表性,比如27屆國展一張作品叫《智娶》,新郎官娶新娘發紅包從傳統的實體紅包紙質版,到現在的微信掃碼發電子版;《營生》家長在擺攤,小女孩蹲在攤位櫃檯裡面吃早餐。25屆國展的一組攝影作品《民警接待室》,圖片只有一面鏡子和三張椅子,但就在這一個角落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生活劇,各種糾紛調和,他們演繹著自己的人生,自然而真實。

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創作,會以攝影專題結合視頻去表現,在白雲區拍攝十二年有餘,對白雲的文化、經濟、政策都非常了解,積累了不少十年前的歷史照片,一些題材在深入了解後可以著手去策劃,從找選題開始下功夫,作好一段時間的拍攝計劃,比如鄉村的環境變化、城市建設的技術變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年輕一代的民俗、手藝是傳承還是升華,都是創作的計劃範圍內。

總結:感謝好友石建華第一時間發作品支持,在20200206我確定在這個疫情嚴重的時期搞這個《攝影達人故事會》,希望通過更多攝影人的攝影之路故事,鼓勵更多愛好攝影之人。我微信群發了幾十個好友,他當晚第一個發稿給我,非常感謝。與他認識好幾年通過廣州市白雲區攝影家協會系列活動認識,是非常認真和有想法的攝影師,看了他的作品你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

歡迎自薦或推薦投稿,今日頭條首發(不授權任何平台轉發),今日頭條搜:胡寒攝影教學,之後欄目圈子在中國攝影師聯盟圈子收錄在「攝影達人會」欄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