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中蘊含著蒼勁與古樸的風格

紅鯉魚文化 發佈 2020-06-13T19:42:07+00:00

許敦平的畫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穩打穩紮,且修且深,形、意、法、韻、味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使其形成風格敦厚朴茂,在筆墨中蘊含著自然真率的蒼勁與古樸的風格,是一種有筆有墨有書卷氣的文人氣息。


許敦平的畫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穩打穩紮,且修且深,形、意、法、韻、味俱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使其形成風格敦厚朴茂,在筆墨中蘊含著自然真率的蒼勁與古樸的風格,是一種有筆有墨有書卷氣的文人氣息。是既有嶺南風格又有時代氣息的個人面貌,這種面貌正是其對生活真摯情感的內心抒寫。




許敦平:1972年生於廣東澄海。1996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考取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主攻寫意花鳥畫創作及教學,2004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畫學院書記兼副院長,花鳥畫工作室主任。



李若晴/文


解讀許敦平的作品,我以為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格古,一個是尋常。先談「格古」。許敦平在許多場合,都提到「格古」這個概念並且將其貫穿於自己的創作之中。



他在廣州美術學院求學期間得到了許多老前輩的悉心指導。從入讀廣州美術學院以來的二十多年間,他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傳統,以求融會貫通。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來他有一個特別的雅好,就是收藏古代碑帖以及文房雅玩。在這個全新的領域裡,他真正實現了「與古對話」。



不要低估這種「格古」訓練對於畫家的意義,歷史上的許多大畫家,往往也是大收藏家與大鑑賞家,如明代的董其昌,近代的黃賓虹、吳湖帆等人。這種潛移默化的薰陶,既提高了他的眼力,也為他技法的提高帶來了無限可能。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看出一種秦漢雄強的氣息和魏晉洒脫的風度,而這正得益於他平日摩挲古物,把玩古帖。他在骨子裡,是一個有著深厚古典主義情懷的青年畫家,前些年曾經策展過一個展覽,題目就叫「學院中的文人情懷」。


我想,他是希望提出一個新的課題,以此來展現當前學院教師與藝術家應有的擔當與責任。這種文人情懷在他的作品中,便體現為一種難得的高古氣息。



至於「尋常」,說的是他的取材。他一方面樂此不疲於傳統寫意花鳥畫中常見的以梅蘭竹菊為代表的題材,另一方面,則又能傾注對日常生活物件的深切感受,將嶺南田園山林中經常見到的一些野花雜卉寫入畫中。



可以這樣說吧,大凡真正的藝術家,無不經歷過「守正」與「出奇」這兩個階段的來回訓練。非守正不能得文人正脈,非出奇不能呈現個人面貌。傳統梅蘭竹菊題材的訓練,為他表現身邊尋常所見題材提供了豐富的筆墨經驗;而古人未曾或者甚少涉及的題材,則是他暢快抒發個人性情的最佳方式。



毫無疑問,野花雜卉題材的繪畫,是最能代表他目前的藝術成就的。對於鄉間質樸生活的熱愛,是構成這一題材作品基調的精神來源。這些野花,可能就生長在某處斷橋邊上的竹欄之中,又或者生長在江村野外的某處空地之上,靜靜地自開自落,自來少有畫家將其形諸筆端。



而許敦平的努力發掘,則為我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原來這些古人不曾留意的花草,其實也是那麼的美,至於「入畫」與否,在許敦平這裡,完全是一個偽命題了。他似乎是無所不能的,什麼樣的小花小草,到了他靈動的筆下,都仿佛有了生命一樣。



我個人以為,他的野花雜卉題材的繪畫,是遠在梅蘭竹菊之上的。箇中的原因,除了因為題材新穎更容易擺脫前人的程式外,也可能是這一題材的繪畫更符合他的性情。他是一個隨性的人,這是他的天性,生活的磨練和遭際的變化,並未使之改變多少。



當他將這種天真爛漫的性情傾注於筆下,作品自然而然便產生了一種發乎內心的率真氣息,畫面也便有了無限的生機。所以我們看到他此類題材的作品,往往是會有所感觸的。其妙處,是在平正之中有險絕,在法度之中又能見出新意,在豪放之中更是顯示畫理。



「格古」與「尋常」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方法,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有效地融為一體,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