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家不無聊,8部值得一看的汽車電影!(上)

公里每小時 發佈 2020-01-27T14:55:41+00:00

這個不太一樣的春節假期,待在家中儘量少出門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負責。K哥也不羅嗦,其他的也做不了啥,怕車友們待在家裡無聊,找了幾部電影給大家。


這個不太一樣的春節假期,待在家中儘量少出門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負責。


K哥也不羅嗦,其他的也做不了啥,怕車友們待在家裡無聊,找了幾部電影給大家。


都是和汽車有關的,推薦大家看一看。


同時也希望我們能早日渡過難關!



這部片毫無疑問是2019年的最佳賽車電影。


基於真實故事改編,講的是由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帶領的一隊美國工程師、設計師,以及他旗下的英國車手肯·邁爾斯的故事。


亨利·福特二世要求謝爾比打造一輛全新的賽車,希望能在1966年的勒芒世界錦標賽上打敗長期占主導地位的法拉利。最終福特GT40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成功擊敗法拉利,並蟬聯了1967和1968年的冠軍。



兩個重量級演員,馬特·達蒙飾演美國汽車設計師謝爾比,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英國賽車手邁爾斯。


目前豆瓣評分8.5分,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77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馬特達蒙(左)和貝爾


影片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所以歷史上真的發生過這件事情。


藉此機會,K哥也稍微給車友們講一下福特和法拉利的「愛恨情仇」。


1960年那個時候,在美洲大陸賺了不少錢的福特賊想打開歐洲市場,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呢 —— 在賽場上捧個獎盃不就完了?


於是福特看上了當時歐洲最火爆的勒芒24小時耐力賽。



但是當時的勒芒被什麼阿爾法羅密歐、法拉利、奔馳啊等等歐洲勁旅統治了,輪流坐莊。特別是當時1960年開始,連續好幾年都是法拉利奪冠,非歐洲品牌拿個名次都難。


你福特一來就想拿冠軍?沒門!


勒芒24小時耐力賽是什麼比賽?你要開320公里每小時的極速,還要你連續跑足24個小時,福特當時連適合比賽的車型都沒有。。。


於是財大氣粗的福特又想到了一個法子 —— 我特釀的把法拉利買了!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於是當時的福特董事長兼執行長亨利·福特二世親自飛往義大利和恩佐·法拉利見面,提出了1600萬美元的收購價。當時法拉利在F1和勒芒賽場上風頭無兩,但也因為燒掉太多錢而陷入財務危機,恩佐·法拉利一看有人收購,賺到錢還可以繼續玩賽車,豈不是大好事?


商場上的事情,哪有這麼簡單!


恩佐和福特


最開始的談判可以說順風順水,然而在簽約前,恩佐·法拉利發現合同里的一項條款:「法拉利競賽部門給福特競賽部門提供引擎,並在Indi500的賽場上放棄參賽!」


這樣就可以讓福特壟斷賽場,還剝奪恩佐·法拉利對賽車部門的管理權。


要知道法拉利就是一個以賽道為生的品牌,一直到現在也是,賣跑車只是他們的副業。你把我的管理權都弄掉了,你幾個意思?


恩佐·法拉利那暴脾氣當時就炸了,在合同上憤怒的寫下了「不可接受」幾個大字,並且痛罵了當時沒到簽約現場的福特二世。


當時的收購合同


據恩佐的發言人弗朗哥·高茲後來回憶 ——


那些髒話你在任何一本字典里都找不到!


那麼福特這邊自然也是火冒三丈,尊嚴問題,發誓要不惜一切代價在勒芒上擊敗法拉利。

要錢,給錢;要人?福特找上了當時如日中天的謝爾比。


是不是覺得謝爾比這個名字很熟?沒錯,現在福特所有的謝爾比系列都和這個人脫不開關係。


擊敗法拉利這事情,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困難的一批,尤其是沒有任何賽車DNA的福特。


那麼福特究竟是怎麼贏的?這些就要靠你自己去電影里尋找答案了,K哥再說就沒意思了~



真的是超級好看的一部電影,五星推薦,絕不踩雷!


就是最後要吐槽一句,這個片名翻的實在是太蠢了!



極速車王聽起來像啥不入流的B級片,還不如直譯成【福特VS法拉利】呢。。。



又是一個極速,又是一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但是K哥私下裡甚至覺得這一部要比上面的【極速車王】要好上那麼很小的一點點。



左邊這位大多數人可能熟悉點:沒錯,就是雷神,錘哥。


豆瓣評分8.7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提名,順帶說一下,這部電影在IMDB的評分和【華爾街之狼】一樣高,甩了【速度與激情】好幾條街。


本片描寫了70年代F1賽車兩大對手的傳奇故事:一個是俊帥的英國花花公子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和他分庭抗禮的是處事井然有序的智慧型車手,來自奧地利的尼基·勞達(Niki Lauda)。


影片的英文名叫「RUSH」,相比【極速風流】這種尷尬翻譯,K哥私下覺得「速度與激情」好像更加合適,可惜不能借過來用哈哈~



導演極其聰明的取材,強大的還原能力以及非常用心的選角,都是這部F1題材電影成功的保證。他把代表人類極限速度的運動拍出了一種油畫般的美感,再加上熱血沸騰的音樂,動聽的引擎,完美的烘托出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左邊是演員,右邊為真實人物


詹姆斯和尼基所代表的兩支歷史性的車隊,斗的不可開交,這可以算是F1歷史上最著名最偉大的對手戲之一,同時也是這對對手最驚心動魄的三個賽季。


有人這麼評價這部電影:


尼基·勞達和詹姆斯·亨特的偉大毋庸置疑,而且個性鮮明。



76賽季在F1歷史上的地位也毋庸置疑 —— 第一次電視轉播。


76賽季的精彩程度也毋庸置疑,劇情足夠複雜多變,充滿了意外和驚喜。


上半賽季勞達遙遙領先,而亨特厄運連連。眼看冠軍毫無懸念,結果勞達在紐北嚴重車禍,一度瀕死,這是第一變。


勞達在短短的四周後康復,居然再度進入賽車,這是第二變。


最後一站,勞達和亨特都有機會,懸念留到最後。大雨中勞達棄賽亨特領先,眼看亨特就要獲勝,這是第三變。


最後時刻亨特遭遇爆胎,冠軍歸屬再起波瀾,這是第四變。


進站換胎的亨特最終力挽狂瀾,贏得車手冠軍,這是第五變。


現實劇情如此精彩,只要正常講述就是一個好故事。


而勞達和亨特在賽場上的競爭,在場下的性格衝突,花花公子對陣一絲不苟。兩人對抗中又惺惺相惜。亨特英年早逝,勞達現在仍活躍在F1圍場中(19年5月20日逝世)。


兩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也有了。


有好故事有好角色,這樣的電影能不精彩嗎?


【極速風流】,推薦指數也是五顆星!


「如果死亡降臨,那就讓它突如其來、無法抗拒、徹徹底底,我可不願意在一架輪椅里殘度餘生!」

—— 埃爾頓·塞納



1994年5月1日14點18分,F1聖馬利諾大獎賽伊莫拉賽道的第七圈,Tamburello彎道。


塞納駕駛者威廉士FW16賽車,正在用3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過彎。


突然賽車失控,隨之而來的是一聲巨響 —— 賽車在混凝土護牆上撞得支離破碎,那個黃綠色的頭盔垂在一旁,鮮血在座艙內蔓延。



塞納的離去是F1運動的巨大損失,也正是因為他的離去,讓世人更注重賽車運動的安全 —— 一系列安全改革孕育而生,塞納用生命敲醒了世人。


塞納之死震驚了全世界,當時許多國家的新聞媒介都進行了大量的報導。在巴西,塞納不僅僅是一名超級車手,他還是國家的象徵,是民族的驕傲,總統為他親自主持了國葬。



本片為史上最偉大的巴西車手埃爾頓·塞納的首部紀錄片,講述了塞納傳奇的一生,161場大獎賽,41次冠軍,65次杆位,三次年度冠軍!


塞納以其勇敢、智慧,奔馳在賽場上10年,創造出了不可思議的成績,成為當代世界上最優秀的賽車手,被譽為賽車王子,只可惜。。。



影片中還包含了不少珍貴的由塞納家人和一級方程式管理層提供的真實影像資料。


目前這部片子在豆瓣的評分為9.2分,K哥強烈推薦!



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亞當·麥凱(Adam McKay)和著名諧星威爾·法瑞爾(Will Ferrell)合作過一系列賣座的搞笑片,但是這部【塔拉迪加之夜:瑞奇鮑比的民謠】卻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豪華勵志賽車片。。。雖然也很搞笑!



劇情麼大致講:車手鮑比是美國NASCAR賽車的傳奇,他在賽場上百戰百勝,幾乎囊括所有獎金,這也使得他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但是當法國賽車高手傑拉德出現後,他卻因為突然恐懼而在賽車場上失事,從此一蹶不振。瑞奇必須戰勝阻礙自己的心魔,成為NASCAR賽車的頂尖車手。


很老套很濫俗的劇情,K哥本以為又是一個典型的美式爛片,但是沒想到看完之後有意外之喜~笑點很多!



特別是裡面那經典的一吻!



據說好多人是看了這個GIF之後才去看得電影,K哥不得不懷疑一下你們的取向!


本片豆瓣評分不高,6.3分,但是K哥覺得是一部還能看看的電影!


好了,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了,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剩下的四部27日再告訴你們,先把這四部看完了再說~


順便說下,今天這四部電影除了第一部【極速車王】,後面三部在網絡播放平台上都有(騰訊視頻、愛奇藝啥的),都能看。


第一部呢,其實資源也有了,但是K哥不能說啊對不對,說了就不太好了,說了你們明天可能就見不到我了~


所以開動你們的小腦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我們下期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