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才是真正絕句,道盡了人生苦短

擦鹽觀瑟 發佈 2020-05-22T23:52:11+00:00

老人家常說"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才是絕句,道盡人生做人智慧在古代,大多數人想要出人頭地,僅有科舉這一條路可以走。雖然古代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可是,科舉卻是實實在在古代一般人翻身的憑仗。

老人家常說"一代做官九代絕",下半句才是絕句,道盡人生做人智慧

在古代,大多數人想要出人頭地,僅有科舉這一條路可以走。雖然古代社會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可是,科舉卻是實實在在古代一般人翻身的憑仗。所以,像范進中舉這樣因為大喜而瘋掉的故事,聽起來是荒誕無比,可卻是歷朝歷代都存在的真實映照。

不過,老人家卻也常喜歡提一句"一代做官九代絕",這句其實是記載於《智囊全集》中的名句。因為其背後蘊含的現實價值,這句話被尋常百姓記住,甚至代代相傳。不過,其實後半句才是真正的絕句。其道盡了人生苦短和為人處世的智慧。

首先,我們還是來理解前半句"一代做官九代絕"的含義。畢竟,在古代,許多人窮極一生,都無法在科舉中斬獲自己想要的名次。哪怕是一個縣令之位,依舊被無數人垂涎著。偏偏這樣風光的職業,卻又被《智囊全集》中的古言這樣警告,這又是為何?

其實,這種發聲,卻也是有些享福而不自知的感覺。

站在不同的角度,對於一件事的理解也是全然不同。畢竟,每個人的出生先天就是有差異的。你夢寐以求的,卻是別人不屑一顧的。而你視為無用之物的,可能在旁人眼中卻是求而不得的瑰寶。

所以,《智囊全集》中這句話便是以為官之人的角度,道盡了當官的心酸。

倘若是安逸年代,為官自然是舒舒服服,畢竟朝廷高高在上,沒有幾個人敢於挑釁朝廷的尊嚴。這時候當官者倘若不是一味想著向上爬,那完全可以行事中庸,不用當一代清官,卻起碼可以過得比一般人好。

可倘若是奸臣當道,朝廷內外一團糟。那麼為官可真不是什麼好事情。對於朝中局勢,每一個官員身在局中,自然是看不透徹。究竟是向貪官的權勢低頭,還是兩袖清風,堅持對抗到底。這其中一招不慎,便有可能害的株連九族這豈不是九代絕的含義《智囊全集》要談的就是這種情況。

事實上,在歷史上,因為惹惱了帝王被株連九族的臣子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忠臣可是,身處於一個錯誤的時代,決定了他們的日子絕不會好到哪去。

在明朝,方孝孺在朱棣奪取朱允炆皇位時堅定的不願妥協,在朱棣要求其起草傳位詔書時,方孝孺則是答對方一句"死即死,詔不可草"朱棣因此大怒,威脅對方要誅其九族。可方孝孺卻答覆,縱十族奈我何。

最終,朱棣誅殺方孝孺九族,在此之外殺光了方孝孺門生,成了歷史上唯一的誅十族的慘案。

所以,這前半句道盡了為官的辛酸淚,而後半句則是在《智囊全集》中被點到"一家發財九家貧"。這句話同樣是適用於古代的大環境下,道盡了人生的苦短。

在古代,中國處於封建社會下,這樣的時代,財富被聚集在少部分人手中,這也就註定導致,那些富足之家,很多都是靠著剝削和壓迫,漸漸發展成萬貫家財。

《智囊全集》這兩句話可謂是道盡了古代社會的局限和苦難生活。

那麼,這本《智囊全集》究竟是怎樣一本奇書,為何其內隨意摘出的簡簡單單一句話,都足以讓後人受益無限?這顯然是出自於這本書自帶的魅力。

《智囊全集》的作者是馮夢龍,想必大家對於這個名字都不會感到陌生。其一生為世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財富,而《智囊全集》便是其一生作品中的精髓之作。

回顧歷史,不論是曾國藩,還是李鴻章,亦或者是紀曉嵐,都曾經拜倒在這本書的魅力下,甚至康熙稱其為"國之利器"。馮夢龍自己在書成之後,更是放下一句看似狂妄之言"天下無餘智"。這聽起來是囂張的很,事實上,這本書的確有囂張的資本。

從秦至明,書內竟然包含了一千多則智慧故事,它涉及了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小故事道盡中國千年積累的智慧。

在當代,這樣一本智慧之書,同樣是永遠也不會過時,一句"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足以道明,這本書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可以為我們趨利避害,辨明腳下的路正確與否。

經常有朋友說《智囊全集》都是文言文看不懂,理解起來也很困難。

因此建議大家看一看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將原版故事完完整整收錄進去。

這本書不僅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了解背後的智慧,還做到了原文與解釋相輔相成,讀起來不費力,還能更好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幫助你在生活中更加順風順水!

家長在看的同時,孩子也可以跟著一起看,從小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

馮夢龍自己也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讀此書如入寶山,金玉琳琅,美不勝收。

上下兩冊,這樣一本古人的智慧之書,可以讓我們在人生路上悟透一切變數。只需要79元,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那麼你還在猶豫什麼,點擊下方連結,和古人學一學變與不變的處事哲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