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汨羅軍再傳佳音:舒文治獲《湘江文藝》首屆雙年優秀作品獎

汨羅時刻 發佈 2021-09-28T00:02:13+00:00

汨羅融媒體訊最近,汨羅文藝界好戲連台,9月26日,由湖南省文聯主管、湖南省文聯文藝創作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公益性文藝期刊《文藝論壇》《湘江文藝》首屆雙年優秀作品推介會在岳陽舉行,我市作家舒文治的短篇小說《來神腔》獲獎。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楊志)最近,汨羅文藝界好戲連台,9月26日,由湖南省文聯主管、湖南省文聯文藝創作與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公益性文藝期刊《文藝論壇》《湘江文藝》首屆雙年(2019—2020)優秀作品推介會在岳陽舉行,我市作家舒文治的短篇小說《來神腔》獲獎。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學者、作家、批評家、報刊主編及本土作家、評論家、媒體朋友共80餘人見證了此次盛會。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譚仲池出席會議。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一級巡視員肖凌之到會講話,對辦好刊物、振興文藝湘軍提出新要求,寄予新希望。岳陽市委宣傳部主要領導到會致辭。

記者現場了解到,經由組委會嚴格的初評、終評程序,此次推介會從《文藝論壇》《湘江文藝》(2019—2020)兩年來刊發的百餘部作品中評選出了10部《湘江文藝》首屆雙年優秀作品,舒文治的《來神腔》就是其中之一。頒獎詞給予了很高評價,《來神腔》是改革實踐前沿的一個文學新發現,寫出了一個鮮活的文學形象,這種"奇人"隱含著時代的豐富信息,可笑可悲,可嘆可譏,卻也催人警醒。小說不僅有對社會問題、基層矛盾和底層百姓心理的深入觀察與思考,還表現出一種視底層百姓為父老鄉親般的心理體恤和情感溫熱,彰顯作者不以生活具象的描述為滿足,而以審美深化與升華為目標的藝術追求。寫出一種特別的腔調,是為一種小說敘事的創新。

舒文治(左二)

腔調,小說看不見的高標

——《來神腔》獲獎感言

舒文治

《來神腔》這次能獲《湘江文藝》首屆優秀作品雙年獎,我頗感意外。一個易被視為敏感的題材,一個土鬍子老上訪戶的神神叨叨,能被編輯老師推薦,進入評委們的法眼,這是我作為基層業餘寫作者之幸。我更願意理解為,《湘江文藝》具有文學視野的開闊,對民間喧譁聲音的看重,以及對"雅俗同歡"美學趣味的倡導。

寫出一種或幾種腔調來,對我而言,已是超高的設定。腔調是個人的一個"常數",其實也是一種行為方式、生命狀態。一個人的腔調里拷貝了他的生命史。生活會將我們放逐在眾聲喧譁的廣場或河流,若沉靜下來,紮根深處,耐心傾聽,也許就能找到那個充滿魔力的"五音盒",帶著它登上生活通往小說的那趟"水上火車"。對小說而言,語調、語感、語象乃至能否統一形成的語境,是一種極高的範式。我試著把某種腔調旋律化,使之瀰漫開來,具有環繞聲效果,貫穿於小說的始終——《來神腔》是一個這樣的嘗試,它卻有些表演化,要跟上人物的串場,而人物被他們的內心灼痛所追趕。小說的腔調能不能節制一些,產生"內爆"的震撼,這是我接下來想試一試的。

怎麼寫出"詩性的現實"?我理解,不能受制于田園牧歌式、幻景虛化式、觀念圖解式,還應該有多種可能性,比如,民間狂歡,也是一種經典化了的寫作傳統,能通過語言和行為的誇張之態來抵消對抗,取消等級,緩解痛苦,亦有可能達成深層的和解。沸騰的生活現場,它們隨處可見。拉伯雷式的民間狂歡,並非那些庸俗化、過度娛樂化的表演節目,它成就一種小說藝術,至少也是一種小說策略。言說、對話,包括插科打諢,可以給我等提供充滿活力的能量,用民間狂歡的方式道出來,語感找到了它自己,文學性也意味著實踐性,可以實現的可能性,它立足人民美學的立場,顯示出小說表現力的拓展,在語言無數種形態的流淌里,人物在場,人性漂浮,真相起底,生存的密碼時隱時現。從個性化的民間腔調里,只有聽到多聲部的共鳴,看到社會色彩的斑斕,繼而關注底層,體恤生命,探詢我們在場的多重意義,我們才有可能與人民同氣連枝、休戚與共。

一審:劉嘉玉

二審:游 嵐

三審:楊劍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