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萍散文|二月裡來|我靜靜地待在家中,盼著彩虹出現的這一天

彩色港 發佈 2020-02-08T15:36:27+00:00

唐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把拂面的春風催生萬物的洪荒之力通過初蔭的柳芽告知我們,春來了,萬物復甦,周而復始,新的一年真正地開始了。

二月裡來

▓ 孫筱萍/文

今天是陽曆二月八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因為新冠肺炎肆虐,避免傳染,和全國人民一道宅於室內已近半月。無論是陽曆還是陰曆的二月,都給我留下一些回憶和遐想。這憶想五味雜陳,美好和辛酸交織。

唐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句,把拂面的春風催生萬物的洪荒之力通過初蔭的柳芽告知我們,春來了,萬物復甦,周而復始,新的一年真正地開始了。詩人的神來之筆,讓他的詩句千古流芳,為人們代代傳頌。

二月二是民俗中龍抬頭的日子,吉日裡親朋好友互相祝福,有祝健康長壽的,有祝走運發財的,有祝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的,帖子爆屏,氣氛熱烈,增進了人們之間的情誼,為社會的和諧平添了磚瓦。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願中國人永遠抬頭挺胸邁步向前。

二月二又是女兒節,是小媳婦回娘家的日子。我在過的鄉村就是這樣,那一天在田間的小路上,近晌時分,看見穿新衣新鞋,或抱或背或挑著細伢子(小孩子)的小夫妻一前一後地走著,定是回娘家的。雖然不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農家產品也是要帶上一些的。當時的農村交通通信不便,父母與嫁出的姑娘見面不易,對回門的姑娘一定是要好好招待一番。家人之間互訴衷腸,特別是深情的母女之間。

二月是平月,只有二十八九天,對困難時期困難人家則非同小可。記得五六十年代城鎮人的生活費標準是每人每月八元,每逢二月,當家的父母面目上會有些微的欣喜,因為生活開銷可少了兩三天,對於多子並不多福的家庭,這筆帳是要精算的。如今的二月平,在這一點上,已是忽略不計。

「二月裡來好春光,家家戶戶種田忙」,由賽克和冼星海合寫的《二月裡來》這首抗戰歌曲,為中國人艱苦卓絕的抗日救亡運動,作了一幅前方後方齊奮戰的素描,十三年的浴血,終於收復國土,把侵略者趕出了家門。歌曲的結尾唱到:年老的年少的在後方,多出些勞力也是抗戰。歌詞唱不完整了,就這一句我時常哼起。

今年的二月是極其特殊的月份,瘟疫降臨,國人罹難,舉世震驚。好在我們的國家不再積貧積弱,我們有堅強為民的領導團隊、有仁愛善心的白衣天使、有智慧奉獻的科技專家、有一往無前的人民軍隊,還有億萬人民的眾志成城……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國人民歷經磨難,這註定是一個打不爛、拖不垮的群體。大難興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風雨之後必見彩虹,相信紙船明燭照天燒的這一天一定會來到。人民的信仰、國家的擔當將一如既往。我靜靜地待在家中盼著這一天!

早春的二月,我難忘的二月。

頭條@彩色港 編輯|瓦希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