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這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紅鯉魚文化 發佈 2020-01-26T06:42:30+00:00

女婿也要精心準備,回娘家拜年,在娘家人的面前,也算是一回年終考核呢,娘家人會「難為」女婿,圖個熱鬧場面,在這背後,體現的還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家庭家族觀念,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


2020年這個特殊春節註定載入歷史記憶!武漢加油,袓國同在!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二,在傳統的春節習俗里,幾乎每一天,都被賦予了不同的「使命」,這一天也不例外。

回娘家


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以及兒女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



這一天,回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而且禮品的數量以雙數為宜。女婿也要精心準備,回娘家拜年,在娘家人的面前,也算是一回年終考核呢,娘家人會「難為」女婿,圖個熱鬧場面,在這背後,體現的還是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家庭家族觀念,一家人也會選擇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



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家家戶戶還要「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豬、整羊、整雞、整鴨、紅色活鯉魚等,祈望發大財。



民間所供大多以趙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濃髯,頂盔貫甲,手中執鞭,周圍畫有聚寶盆、大元寶、珊瑚之類的圖案,加以襯托,突出富麗華貴的效果。



眾多財神中,趙公天師正宗財神,范蠡稱為文財神、關羽為武財神。此外還有供奉太白星者,稱為"財帛星君"。因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會為財神。還有以齊天大聖、招財童子為財神者。



財神廟


每年初二,是老北京敬財神的日子,這一天人們要趕到財神廟去燒「頭炷香」。

老北京有兩處財神廟,一處在廣安門外六里橋,叫「五顯財神廟」,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開廟會,所以初二就成了祭財神的日子,但實際上,按傳說財神的生日是初五。過去香客為了爭「頭炷香」,半夜就來廟外及廣安門門洞等候。敬香結束後,還要從財神廟裡「請」一些寫著「福」、「壽」字樣的紅絨花和剪金紙花、金元寶等回家,這也就是把「福」請回家了。如果來年發財了,還要再去廟裡還願,把「請」回家的紙金元寶送回廟裡,並加倍購買新的紙金元寶,廟祝也因此而發財。



由於每年初二來燒香的人太多,很多人無法進入,就在廟門口燃香,再往廟內投擲,這麼一來給消防帶來了隱患,所以廟中用大木桶盛水,準備隨時潑水滅火,誰被水潑到了,則被認為來年必然發財,因為「水」通財。



「五顯財神廟」廟會在上世紀50年代停辦。1987年修立交橋時,將廟拆除,如今尚有兩株古樹為該廟僅存之遺物。



北京另一財神廟為「黃瓦財神廟」,位於北鑼鼓巷南口東側。該廟始建於明朝末年,財神也有文武之分,趙公明。2005年,在鼓樓東大街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中拆除了財神廟周圍的非文物建築,亮出了大殿,進行了修繕。





財神傳說


據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



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禱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花子,心裡想連香燭都捨不得點,還來求財?天下有那麼多窮叫花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



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發善心給這叫花子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給叫花子呢?



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花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祭祖 上墳


蔚縣古稱蔚州,又名蘿川。蔚州始置於北周大成年間。自古以來正月初二都有祭祖、上墳儀式,不論身份地位多高,這天都要進行祭祖活動。俗稱「給祖先拜年」。表達了對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