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毒雞湯:愛ta就給ta買保險?

財保語堂 發佈 2020-05-27T11:59:59+00:00

保險界有個亂象:許多家庭里,唯一有保險的是孩子,甚至家長沒有保險,孩子卻有好幾張保單。愛ta就給ta買保險?

保險界有個亂象:許多家庭里,唯一有保險的是孩子,甚至家長沒有保險,孩子卻有好幾張保單。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來推導這樣一個場景:


推銷員:你好,我是某某保險公司,現在有一款......

你:不買。

推銷員:我們現在有一款產品,每年交2000元,存18年後我們把這筆錢120%還給你,相當於買了保障還不用花錢......

你:不用。

推銷員:現在你可能覺得保險不是剛需,但買保險不為了自己也要為了孩子啊,十八年後你的孩子讀完大學,想要創業,這筆錢剛好能拿出來作為孩子的創業資金......

你:有道理,你具體講講......


結果就是,孩子身上又多了一份保單。


這讓我想到,百堅不摧的蟒蛇,刀槍不入,卻逃不過致命七寸。理智的拒絕推銷員的產品,眼看就要成功,卻敗在「愛與責任」上。


愛ta就給ta買保險?扯犢子去吧!想想,倘若你不在了,孩子身上有再多的保險又有什麼用?更別說,沒有了經濟來源,還有沒有能力續保的問題。


再說,愛ta就給ta買保險?不買保險就是不愛?你們自己理一理。



首先我要來懟一波「愛他就要給他買保險」。


愛ta,就給ta買保險?×

愛ta,就給自己買保險!√


愛他,首先要把自己的保險買好。


給家庭配置保險的最重要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家庭支柱優先。


舉個栗子


如果你是你們家的家庭支柱,不幸得了重疾。你的愛人,你的父母一定會竭盡所能為你治病。


這時候,你給孩子買的教育金險、返還險、兩全險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作為家裡的經濟來源,斷了,沒辦法,花光儲蓄、變賣家產、四處借錢、網上籌款,家裡陷入窘境。每天的醫藥費如流水。萬幸,在家人的努力和自己的毅力下,你痊癒了。


但是,家裡背負了巨債。這時候,孩子的保單更是火上澆油。是續保呢還是放棄呢。原先的美好財務目標呢?供房,孩子教育,都成了泡影。


愛他就要給他買保險?這時候恨不得把銷售員揪出來胖揍一頓:老子當初要是給自己買了保險,現在拿著報銷說不定還有盈餘!


買保險,感性先行? ×

買保險,理性思考!√


為什麼銷售員喜歡用「愛與責任」來綁架你呢?


這裡我們要談到一個經濟心理學名詞: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心理帳戶最早是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也於2017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簡單來說,就是指我們會有意無意地把錢劃分到不用的帳戶中,每個心理帳戶中的錢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彼此之間不能替代和轉換。


推銷員用「愛與責任」來向你推銷,實際上就是利用「情感帳戶」,給產品冠以感情與精神上的價值,給孩子買保險,是給孩子買保障,是對孩子負責的行為;給愛人買保險,表現了你對她的愛與責任,即便不在了她也能過得很好……如果掉入這個語言陷阱,就會對情感帳戶里的錢降低警惕。


利用這個情感帳戶,向你推銷一些坑人的產品。


如傳統保險代理曾經「熱推」的教育金儲蓄型保險。過去的10年,理財型保險產品,包括萬能險、年金類、教育金險、養老儲備保險,是各個保險公司最熱銷的產品,也是它們主要的保費來源。


>>>分紅險

分紅險,它曾經被包裝為教育金保險,實際上,它是一個跟銀行定期儲蓄不相上下的理財手段。大家都知道,今時今日,靠存錢是不可能實現財務自由的,把大量財務資源放在這個產品上,就是對有限的財務資源的一種浪費。


>>>萬能險

萬能險的投資原理也基本雷同,只不過是用多出的保費去買一個貨幣基金。


>>>年金險

年金類的教育金和養老金產品,並非完全無用。要注意的是,這種看似對未來進行了認真規劃的計劃,是不是真的能覆蓋未來的需求?這些產品的資金利用效率能解決這些需求缺口嗎?


希望消費者能用理性思考,代替感性先行,最終顛覆這種又low又多坑的保險營銷體系。


先給孩子買保險? ×

先給家庭支柱買保險!√


如何理性購置家庭保險,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確的思維。


首先,保險的確體現了我們對家人的愛和責任,但買不買保險,與「愛與責任」無關。買保險最終解決的是財務問題。


其次,保險不是實現財務自由,讓人生向上走的工具,而是防止家庭財務坍塌、避免人生下滑風險的工具。


認清之後,我們就以不同的家庭角色的風險責任和配置原則,給大家捋一捋配置保險的先後順序。


1、家庭支柱的保障


大家必須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每個家庭的保障規劃,首先應該圍繞家庭的經濟支柱為核心設計。


圍繞家庭支柱的風險,我先推重疾和壽險,配置思路按照大家的思考順序而定,因為壽險解決的是收入永久性缺失的問題,重疾是一時性缺失。


從家庭未來財務影響來看,壽險出險影響大點,身故全殘造成收入永久斷流,重疾如果有足夠多的錢治好還可以重新工作,收入一時性中止而已。

從現時財務影響角度,重疾不僅妨礙家庭支柱貢獻資源,甚至還要消耗家庭資源,讓家庭墮入深淵,因此在這個層面可以優先考慮重疾。


在重疾和壽險齊備的基礎上,補充覆蓋普通醫療責任的住院醫療保險。


鑒於家庭支柱頻繁的經濟活動可能面臨意外的風險也會比較高,可以再補充一個意外醫療和意外殘疾死亡的保險,成本很低。


2、孩子的保障


很多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保障,這裡就把它放到第二步來講。


正常情況下,孩子對家庭的財務基本是無責任的,因此,以身故為給付責任的壽險,孩子根本不需要


對於孩子而言,到底什麼樣的風險會使我們的家庭財務受影響呢?當然是健康方面的風險,對應的是各類醫療類保障。


首先應該配置的是重大疾病保險。因為現在重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家庭財務的重要因素,看看朋友圈裡的各種輕鬆籌就明白了,給孩子治病,因病致貧,這種現象在成長中的家庭很常見。


其次是充足且合理的住院醫療保險。很多疾病並非重疾,但治療起來也是很耗資源的,比如流感,顯然不是重疾,但如果真的因流感住院,甚至進了ICU要上人工肺,費用絕對不菲。


當前兩者購置齊備之後,應該考慮孩子的意外醫療。孩子的安全防範意識比較弱,意外受傷的機率比成人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意外醫療險的成本是很低的,有些公司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就會設計一些所謂的返還型意外險產品,這是一個坑,要小心


3、非家庭支柱的保障


對於家庭里的非家庭支柱,主要是夫妻間經濟來源較少的那一方,或者家裡的老人,風險責任可以參考孩子的設置:重疾、住院醫療、意外醫療;同時根據承擔家庭責任的程度,來設置壽險責任。


>>>最後送大家一個小錦囊:


判斷你的保險顧問是不是合格,就看TA是一味跟你用「愛與責任」的話術催單,還是能幫你分析這些現實財務問題。


凡是不給你分析風險責任、量化需求缺口、核算預算,只一味強調「愛與責任」,就是道德綁架,我們最好敬而遠之,因為愛是沒有辦法爭論的。


好的保障規劃,始於愛心與責任,終於科學與理性


就個人來說,要想不被感性的雞湯迷惑,想不掉坑,還得靠我們自己去不斷學習提升,增強理性分析的能力,即理性思考自己的目標和需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