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古墓,變成了一座「水墓」,出土的編鐘至今還可演奏

小魚仔仔說歷史 發佈 2020-05-09T09:56:53+00:00

近段時間,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備受眾多考古迷的關注。早在1978年,湖北隨州的一支雷達後勤部隊,在擴建營房的時候,就發現了曾侯乙墓。該墓出土了眾多的文物,其中青銅器更是引人注目。最著名的編鐘讓所有考古學者嘆為觀止。在六千多件青銅器裡面,編鐘是其中熠熠生輝的明星。

近段時間,海昏侯墓的挖掘工作,備受眾多考古迷的關注。早在1978年,湖北隨州的一支雷達後勤部隊,在擴建營房的時候,就發現了曾侯乙墓。該墓出土了眾多的文物,其中青銅器更是引人注目。最著名的編鐘讓所有考古學者嘆為觀止。在六千多件青銅器裡面,編鐘是其中熠熠生輝的明星。65枚編鐘,總重量達到了3.5噸,它們歷經2000多年時光,竟能保存的如此完好,今時今日之人依然可以用它們來演奏,可謂是文物中的奇蹟。

隨著挖掘工作的逐步展開,讓眾多考古學者為之震驚。當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自行組建起了一支考古隊,隨即展開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考察,考古工作人員確定,隨州這處不平凡的土地,存在著一座大型的古墓。

當工作人員打開封土以後,他們發現墓室中積水較為嚴重,大量的地下水讓該古墓變成了一座水墓。安葬的棺材也因為大量的地下積水,漂浮了起來。這是目前我國考古項目中,唯一一座發現的水墓。考古學者為了確保文物的完好性,他們請來了吊車將所有棺材整體搬運走。

考古學者將棺材打開後,裡面的場景更是讓人觸目驚心。一共23口棺材中,裝殮的都是女性骸骨。考古學家利用科學技術對骸骨進行分析,得出這些女性的年紀,都在13歲到25歲之間不等。所以看到這些棺材內的景象後,考古學者才大嘆:墓主人太過殘忍,毫無人性可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正值花季的女子都是陪葬人殉。這種殉葬制度,會根據墓主人的地位高低,採用陪葬人殉不同的數量。

因為活人殉葬太過殘忍,在特殊歷史背景下,古人會採取毒酒,刀砍,活埋等方式進行殉葬。這樣殘忍的方式,在封建奴隸制度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由於幾千年來,我國都是皇權專制的社會,在奴隸主的眼中,奴隸只是工具而並非是人。隨著封建制度的深化,歷代的王公貴族都可以任意屠戮奴隸。他們希望自己死後,能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夠享受特權,這就讓殉葬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為在曾侯乙墓中的棺材被打開後,除了發現女屍,還發現了大量的青銅樂器,所以專家們就基本斷定,這些女子便是當時墓主人身邊的歌姬或者是樂工。據史料記載,曾侯乙出生於戰國時期。除了墓穴中發現的可以證明其身份的文物之外,一些史料也記載,他是一位諸侯王。這樣的地位便與其大量的殉葬人數相吻合。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內容無關,侵權刪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

關鍵字: